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有一个家庭的3个孩子,分别是4岁、5岁和6岁,他们经常在一起玩。一般是当其中的一个如希拉里,达不到自己的目的或别的孩子玩她最喜欢的玩具时,就会大发脾气,她又哭又闹,命令别的孩子照她说的做或者拿回她的玩具,有的时候把玩具乱扔。结果是要么达到目的,要么是父母出面解决争端,孩子们才能继续玩。试述你如何教希拉里的父母使用罚时出局?
第6题:
大多数幼儿都喜欢玩雪,所以可以让幼儿长时间才外面玩雪的。
第7题:
“孩子们在操场上玩”“孩子们在课桌上写字”“孩子们在干着活”中的三个“在”分别是()
第8题:
副词、介词、副词
介词、副词、动词
动词、介词、介词
介词、介词、副词
第9题:
第10题:
理由不足效应(insufficient justification effect)
过度辩护效应(overjustification effect)
社会比较效应(social comparison effect)
自我肯定效应(self-affirmation effect)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给钱让人们玩智力游戏,他们以后继续玩游戏的行为就会少于那些没有报酬玩游戏的人;答应给孩子报酬来让他们做自己心里喜欢的事情,孩子们就会将这种游戏变成工作,这一现象称为()
第17题:
在幼儿园小班的课堂上,一个小孩向老师提出要上厕所,如果老师不加思考地答应了这个孩子的请求,往往会有更多的孩子也向老师提出同样的请求,这是因为()
第18题:
幼儿园中孩子们经常玩的游戏“理发店”属于()
第19题:
表演游戏
角色游戏
结构游戏
规则游戏
第20题:
比
是
数
像
第21题:
第22题:
简单地告诉他们摩擦力的原理
详细地告诉他们摩擦力的原理,
对他们说,对不起,老师也不知道,要不下课后我们一起去找资料,一起学习怎么样
对他们说,你们不小,现在还不需要知道为什么,长大了通过学习就会知道,你们现在只要开心地玩就可以了
第23题:
孩子们真的有上厕所的要求
一部分孩子是闹着玩的
课堂学习太枯燥了,孩子们想换个环境
孩子们的兴趣发生转移
孩子的模仿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