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中学德育主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道德选择的能力、抗拒腐蚀的能力和______的能力。 ”相关问题
  • 第1题:

    1993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小学德育大纲》提出,要培养和发展小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1995年颁布的《中学德育大纲》要求要培养初中学生“一定的分辨是非的能力”,发展高中生“一定的道德评价能力”。这说明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注重发展学生的( )。

    A.道德思维能力

    B.道德意志能力

    C.道德控制能力

    D.道德体现能力


    正确答案:A
    思想品德课在传授学生道德知识、提高学生道德认知的同时,必须注重发展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道德思维能力包括道德推理能力、道德判断能力、道德决策能力以及道德抉择能力。思想品德课发展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意味着借助理性的力量,使学生形成自己的道德理想和道德原则及道德规范,在社会实践中面对具体的道德情景能进行道德推理,做出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实践道德活动。题干中“辨别是非”“一定的道德评价能力”说明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注重发展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

  • 第2题:

    多元文化与多样价值观念是当代初中学生面临的生活现实。请简要谈谈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应如何帮助学生提升道德判断和选择的能力。


    答案:
    解析:
    ①必须坚持贯彻思想性第一的课程性质。初中学生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为其健康成长奠定基础。(3分) ②必须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的课程基本原则。道德与法治课教师需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3分)
    ③必须坚持正面教育与积极疏导的教学原则。一方面,教师要用恰当的方式方法,从正面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进行积极的思想品德教育;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及时疏通学生在思想上的模糊认识和错误思想,并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循循善诱,引导学生的思想认识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使学生心服口服、心甘情愿地接受教育。(3分)
    ④必须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的教学原则。学生在生活中面临的多元文化与多元价值观念有所不同,其判断和选择也会有主体差异性。因此,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和不同个性,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多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帮助学生树立新时代的主流价值观念,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 第3题:

    德育是指向学生传授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以形成他们的思想品德,发展道德判断能力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活动。


    正确

  • 第4题:

    小学阶段的德育重点是()。

    A.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
    B.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和道德评价能力
    C.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D.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答案:C
    解析: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德育工作有相应的侧重点。小学阶段的德育目标包括:①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意识;②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习惯;③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和道德评价能力;④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其中,小学德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 第5题:

    小学低年级学生道德认知能力和道德意志能力不足,高级的伦理道德尚未形成,因此,在进行德育的过程中应该注意()。

    A.以道德认知为开端,根据知情意行的顺序进行德育
    B.以道德行为的培养为主,尤其是良好的道德习惯的培养为开端
    C.注意运用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D.利用道德修养法,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答案:B
    解析:
    由于学生道德认知能力不足,因此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德育要以行为为开端,进入高年级或中学,需要关注道德意志和道德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