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课外阅读是否影响课内学习?它对课内学习能否起促进作用? 。”衔接最合理的是( )
A、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B、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C、这是需要认真探索的问题 D、这是谁都无法明确的问题
A、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第1题:
教师资格考试中 我参加政治说课,请问说课内容是随机抽吗?还是有个范围?会从高中政治课本上选吗
一般是随机抽取,建议事先准备好个模版或带些复习资料去
第2题:
A、1小时
B、2小时
C、3小时
D、4小时
第3题:
我国的教育专著《学记》中就提出“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的( )相结合的教育思想。
A.游戏与学习
B.课内与课外
C.学习与思考
D.学习与行动
第4题:
关于学习成教是否可以参加教师资格考试呢?
可以
第5题:
第6题:
金达GT2000远程多媒体教育网教师在讲课时可采用以下()方式。
第7题:
一般课程课内学习()学时为1学分。
第8题:
《学记》中提出的“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体现了()相结合的教育思想。
第9题:
理论与实践
课内与课外
学习与思考
学习与行动
第10题:
第11题:
采用接受学习的方法
采用发现学习的方式
是否会学习
教师能否激发幼儿的主动性
第12题:
独立探讨
合作学习
课外实践
课内学习
第13题: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14题:
我国的教育专著《学记》中提到的“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体现的教育思想是( )。
A.劳动与学习相结合
B.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C.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第15题:
A.教师授课内容与形式的不同
B.学校规章制度的不同
C.师生关系的不同
D.学习时间的不同,环境的改变
第16题:
.简述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主要因素。
(1)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成熟与年龄特点;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学生学习准备;学生的焦虑程度等;
(2)外部因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具体而言,外部因素主要包括:教师态度、课堂心理气氛、环境因素等。
第17题:
课内教学和课外学习相结合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第18题:
下列关于网络教室环境下的组织与安排学习活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第19题:
()是分组实践的基础和保证。
第20题:
游戏与学习相结合
课内和课外相结合
学习与思考想结合
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第21题:
教师可先将自己的授课内容制作成非视频音频课件,放入网上,供学生学习
教师可先将自己的授课内容制作成视频音频课件,放入网上,学生可自由点播
教师可通过摄像头,将自己的授课实现在网上播放,供学生学习
以上都无法实现
第22题:
小组人数以4-6人为宜
学生自由组合与教师适当调整相结合组成小组
应该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在时间安排上应综合利用课内外时间开展学习活动
第23题:
选择了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远的知识点为难点
考虑了学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规律
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内涵,应作为教学重点,而不是难点
把实现课内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衔接作为教学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