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的计算公式是( )。
A.智商IQ=心理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
B.智商IQ=心理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
C.智商IQ=心理年龄(MA)/实际年龄(CA)×l00%
D.智商IQ=心理年龄(MA)/实际年龄(CA) -100
第1题:
教师资格考试的教案分析怎么写
教 案 分 析
课堂上我们观看了两位信息技术老师的公开课的影像资料,由于教学内容不同,两份教案肯定有很大的区别,下面我从教案的编写组成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一、教学课题
1、《各种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2、《探究计算机动画世界》
二、教学目的
《各种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中,教学目的有两个:第一,了解图片的类型与属性;第二,推倒图像大小的运算公式。《探究计算机动画世界》的教学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掌握计算机动画的基本原理;第二,理解实时动画与逐帧动画的区别、GIF动画的特点、SWF格式动画的特点和应用领域;第三,学会策划计算机动画脚本,学会制作简单的计算机动画。
三、分析
明确了教学课题和教学目的,那么教案的准备工作的内容就很明晰了。首先是教学方法的选择。《各种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主讲的是图片的相关内容,这是需要学生从直观的体验然后借助教师的分析共同进行规律性的总结,那么本次课就采取教师讲解和学生操作并行的“双主模式”。而《探究计算机动画世界》以学生探究为主,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串联者。再是教学媒体的选择,两节课都是信息技术课自然均采取在机房中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不同的是《各种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只采用教师机的广播作用而《探究计算机动画世界》应用到了投影仪进行动画和PPT演示,显然后者的主控色彩淡了、相对于前者课堂节奏更轻松明快。接着是教学用具的准备,《各种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各种格式的位图和矢量图是整节课的讲解的主要内容所以这些素材的准备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分发给学生的纸质材料事先也应该准备好。《探究计算机动画世界》中学生的演示讲解是全课的核心因此就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充分的预习和素材及讲稿的准备。最后是教学过程的安排,《各种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主要分三段,每个活动均由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学生就问题在规定时间自行操作,操作完成后进行问题的解答。《探究计算机动画世界》则是教师作为一个引子将学生的演示串起来,适时的进行补充说明,最后进行整堂课的概括性总结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
第2题:
A、教师的学问
B、教师的智商
C、教师的举止
D、教师的思想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IQ=100+15z"=100+15(X-X")/SD、是()的计算公式。
第6题:
不具备《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资格学历的公民,申请获得教师资格,必须通过()
第7题:
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第8题:
MA/CA×100
CA/MA×100
MA/CA
CA/MA
第9题:
比率智商
标准分数
标准差
离差智商
第10题:
具有中国国籍,就能报考教师资格考试
不能报考教师资格考试,就一定没有中国国籍
没有中国国籍,也能报考教师资格考试
能报考教师资格考试,就一定具有中国国籍
第11题:
A.标准分数
B.比率智商
C.标准差
D.离差智商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教师资格考试包括以下哪几种类型()
第15题:
比率智商的计算公式是实际年龄除以智力年龄乘以100。
第16题:
教师资格考试实行国考政策后,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和面试全部合格后由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有效期为()年。
第17题:
智力和智商是同一个概念
离差智商的计算公式:IQ=MA/CA×1OO
韦克斯勒提出了比率智商
离差智商表示被试者的成绩偏离同年龄组平均成绩的距离
韦氏量表分在40~54,代表个体轻度智力缺损
第18题: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考试。
第19题: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
地方教师资格考试
省级教师资格考试
市级教师资格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