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A、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B、今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C、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
D、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
第2题:
第3题:
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学习主张是()
第4题:
在下列语录中,提出了被视为儒家道德节操最高境界的是()。
第5题:
《子家语·观思》中记载:“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孔子不主张对饥民实施救助 ②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化 ③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 ④能够体现孔子“仁”的思想
第6题:
将下列古文译成现代汉语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予与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第7题:
下列孔子语录中,说明学习方法的是()
第8题:
翻译: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
第9题:
“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结合当前教师自身实践,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第10题: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第11题: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第12题:
第13题:
(四)公输(节选)
①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②公输盘诎,而日:“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③子墨子亦日:“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④楚王问其故。 ⑤子墨子日:“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卜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⑥楚王日:“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请从选文中找出与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相同的一句,写在相应的横线上。(2分)
①肉食者谋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惩山北之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4题:
第15题:
下列孔子语录中,运用对偶修辞手法的是()
第16题:
下面哪一项是“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中“抑”的意思?()
第17题:
翻译: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事将仕矣。”(《论语·阳货》)
第18题:
孔子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有()。
第19题:
怎样理解孔子所说的“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
第20题: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 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
①⑤/②④⑥⑧/③/⑦⑨
①⑤/②④⑥⑧/③⑦⑨
①⑤/②③④⑥⑧/⑦⑨
①⑤/②④⑥/⑧③/⑦⑨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