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第3题:
植物的叶子呈绿色,是由于叶子反射绿光。
第4题:
植物生长过程中,叶子的平衡程度和杆子的伸长程度是需要植物自身不断根据环境协调的。
第5题:
()植物的叶子可以止血
第6题:
花卉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整株失去绿色,下部叶子变黄,表示其缺少()元素。
第7题:
一般认为,高等植物叶子中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比例为()。
第8题:
材料:植物的生活需要水环节一:导入呈现一盆萎蔫的植株,让学生判断这株植物怎么了,然后导入新课,水对植物有何作用?植物的生活能离开水吗?环节二:植物的生活能否离开水让学生上网查询水分对植物有何作用,植物能否在缺水的环境下生存。学生相互讨论,列举一些生活在沙漠地带的植物,说明所有的植物都需要水,并从植物细胞的成分以及生理方面论述水对植物的作用。环节三:水对植物的影响让学生通过网络查询水对植物的影响。学生相互讨论,认识到水影响植物的分布、形态等诸多方面。根据材料回答: (1)生物学教师在教学中利用互联网的方式有哪些?举出五个及以上例子。 (2)互联网的发展对教育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
第9题:
第10题:
指植物的叶子为适应外界环境而自动闭合起来的现象
指含羞草、合欢等植物晚上把叶子自动闭合起来的现象
指所有豆科植物都具有的晚上把叶子闭合起来的现象
指豆科植物和捕蝇草等所具有的叶子闭合起来的现象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在现有教学环境中,采用哪种教学策略能较好的达到教学目标?()
第16题:
老师在进行《词语盘点》的教学设计时,设计的环节有屏幕监视学生词语分类的情况、让有问题的学生通过电子举手进行个别辅导、让学生通过文字、语音、电子书包进行分组讨论、运用电子书包进行抢答等。老师需要将学生带到哪种教学环境下学习?()
第17题:
下列植物中,()是中日性植物。
第18题:
《植物的叶》一课,重点是讲叶的光合作用,这是使学生认识自然界相互关系的好内容。我在教学中除了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绿叶的太阳光的照射下有制造养料(淀粉)的作用外,主要讲清了: (1)光合作用需要绿叶、阳光、水、二氧化碳,缺一不可; (2)光合作用要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养料,呼出氧气。 (3)有机养料和气氛是人和动物所需要的。 (4)人和动物在新陈代谢时呼出二氧化碳,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 (5)植物和动物的生长都离不开空气和太阳。 学生从这些知识中认识到植物与动物(即生物与生物)之间,动植物与空气、水、太阳(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动植物与空气、水、太阳(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从而认识到自然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讲解过程中虽然没有出现“辩证唯物主义”这个概念,但却较好地对学生进行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 老师在教《植物的叶》一课时,正确运用了什么教学原则?体现了什么教学规律?
第19题:
林老师为了上好《自然与科学》一课,精心制作了PPT,并准备了植物标本、三张挂图和视频材料。课前林老师将这些教具摆放、悬挂好后,马上吸引了许多学生围观。课上他先是播放了视频材料,接着他演示了植物标本,因为标本过小,后面的同学伸长脖子也看不清:然后他不断翻着PPT,却没有适时做出讲解。下课铃响了,准备好的PPT还没翻完。课后学生们反映说:“我们忙着看这看那,老师讲什么没听清,而且有的PPT白色背景上浅色的字很模糊。”材料中的林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第20题:
植物性染剂色素存在于植物的根茎或叶子中,经加工后即变成染色剂。
第21题:
讲授法
实验法
参观法
演示法
第22题:
第23题:
教师举例讲解小舞台设计过程
师生互相交流、讨论
教师让学生结合课件欣赏各种形式的舞台
教师详细讲述舞台美术设计准则
第24题:
情境法
比较法
参观法
提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