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第3题: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是哪位古人提出来的观点?()
第4题:
如何理解班主任“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第5题: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体现了教师劳动具有()的特点。
第6题: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语出()。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孔子
韩愈
孟子
第11题:
第12题: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反映了教师劳动()上的特点。
第13题: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
第14题: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从教师的角度看,这句话可以理解为()。
第15题: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体现了教师劳动具有示范性的特点。
第16题: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是()提出来的观点。
第17题:
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自己做好了,学生自然会学好
不用对学生作出要求
教育学生走路时的身体姿势要端正
第18题:
孔子
韩愈
孟子
第19题:
走路身体一定要端正
学生要听从教师的命令
对学生下命令一定要正确
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