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下列句子表达效果不好的有()。
第5题:
梦梦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然后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呀?”,下面的学生有的说是圆,有的说是圈,有的说是太阳,有的说是一个球,“还能是什么呢?”,请大家继续说……从以上教学内容来判断,你认为梦梦老师正在()
第6题:
一次公开观摩课上一位二十多年教龄的女教师,在课堂上并没有频频去叫哪些反应机灵,学懂会用的好学生,而是善于捕捉哪些不敢大胆发言,没有勇气回答问题的差生的一闪之念。一位女孩刚把有信心的眼睛抬起的时候就被老师叫起来回答。结果是心理过于紧张,老师启而不发满头大汗,不知所措。这时老师让她坐下来,平静一下语气温和地说了句:“没关系,老师知道你会了。只是过于紧张而暂时想不起。以后经常锻炼就好了。”这堂课使人感到,女教师用自己的爱在点燃胆怯者的智慧之火,让学生受到“我有被爱的权利”。 (1)为什么说这位教师的爱是公正的,无私的? (2)这个案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第7题:
有一次,女教师画了一个圆圈儿问大学生:“这是什么?”大学生思考良久,底气不足地说了一句:“可能是零。”又一次,女教师画了个同样的圆圈儿问一群小学生:“这是什么?”孩子们立即七嘴八舌地回答:“是太阳”“是烧饼”“是足球”“是西瓜”“是老师的大眼睛”……女教师听了,不由得目瞪口呆。你对这一现象有什么看法?请依据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理念分析。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医生
出租车司机
老师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幼儿园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当教师在为孩子们盛饭菜时,会有孩子天真地问:“老师,你在干什么?’’当教师正忙着给孩子们准备点心或者是削水果时,也会有孩子凑过来关心一下:‘‘老师,你在干什么?’’有的教师会给他们一个微笑,然后回答:“你看我在做什么呀?一我在××啊!”但有的教师会不太耐烦地说:“你不会自己看啊!”孩子听了,顿时一脸无趣地走开了。 请针对上述材料,分析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
第17题:
有位教师教圆这个概念时,一开头就部问学生“车轮是什么形状?” 同学们觉得这个概念太简单,便笑着回答:“圆形。” 教师又问:“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呢?难道不能做成别的形状,比方说,做成三角形,四边形等?” 同学们一下子逗乐了,纷纷回答“不能!”“它们无法滚动!” 老师再问:“那就做成这样的形状吧!(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椭圆)行吗?” 同学们开始茫然,继而大笑起来:“这样一来,车子前进埋就会一忽儿高,一忽儿低。” 教师再进一步发问:“为什么做成圆形就不会一忽儿高,一忽儿低呢?” 同学们议论纷纷,最后终于找到了答案:“因为圆形的车轮上的点到轴心的距离是相等的。”至此,教师自然地引出圆的定义。案例老师运用的什么方法?贯彻了什么原则?
第18题:
对于圣约翰讲的故事,简爱最感兴趣的是()。
第19题:
“阿Q圆圆地画了一个圈儿”中的“圆圆地”语义指向()
第20题:
第21题:
医生
司机
服务员
第22题:
阿Q
画
圈儿
没有指向
第23题: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