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材料回答1~2题:
德育只有遵循受教育者的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规律,才能有效促进受教育者的品德形成与发展,而受教育者的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也离不开德育因素的影响。
对学生来说,由于知识基础的差异和个性品质的不同,对课程也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比如,新课程提倡的研究性学习,就有很多学生不知所措。一个班少则有四五十人,多则有六七十人,要进行有效的合作探究,难度很大。据上课教师分析,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只有那些主动性强的学生受益,三分之二的学生是跟着走或跟不上。在众多的课堂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只是那些性格外向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只能做旁观者。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
这则材料反映了新课改的什么问题?( )[不定项选择题]
A.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互动
B.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C.教师思想观念跟不上时代
D.不能因材施教
第1题:
外在道德要求与个体原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是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即( )之间矛盾的基本表现。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
B.教育者与德育中介
C.教育者与受教育者
D.教育内容与受教育者
第2题:
第3题:
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是()。
A品德认识
B活动与交往
C学生品德内部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
第4题:
第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