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论述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1)人格是个体内在的动力组织及其相应的行为模式的统一体.这一界定包含三层含义:第一,人格通常是指一个人外在的行为模式.第二,人格更是指一个人内在的动力组织.第三,人格就是这样一种蕴蓄于中、形诸于外的统一体,这种统一体往往由一些特质所构成.
(2)影响人格的因素有遗传、环境和个体自身的认知.
①遗传的作用.人格的个体差异主要是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如人的气质也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气质实际上是指人格中最稳定的、在早年就表现出来的、受遗传和生理影响较大而受文化和教养影响较小的那些层面,类似于日常话语中的性情、秉性.气质是那些由遗传和生理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②环境的作用.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环境才是人格形成的决定因素.环境塑造人,一个人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他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而不是取决于他有什么样的遗传特征.
③认知的作用.人格的认知理论认为人格的差异是由人们信息加工方式的差异造成的.也就是说人们的思维方式决定人的人格.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凯利.综上所述,影响人格的因素有遗传、环境和认知,但孤立地考察某一种因素的作用显然不能对“人格是如何形成的”这一复杂的问题获得一个周全的答案,当代的研究趋势是将各种因素综合起来考察.社会认知理论是当代的一种整合性的人格理论,它试图将以上有关影响人格形成的各种因素综合起来加以考察,特别注重环境和认知的交互作用.这种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他认为,人的行为既要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又受内部因素的影响,但行为又不是两种因素的简单叠加共同影响的结果.实际上,外因、内因和行为三者是交互作用的.环境(奖惩)塑造人格,但人也选择和改造环境(行为)以适应自己的需要(信念、思想、期望等).人格只有在这种交互作用中才能得到解释.
更多“结合实际分析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相关问题
  • 第1题:

    结合实际分析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答案:
    解析:
    (1)问题的特征。个体解决有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2)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有经验的质与量都影响着问题解决,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经验越多,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3)定势与功能固着。定势影响问题解决。功能固着也可以看做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当在某种情形下需要利用物体的某一潜在功能来解决问题时,功能固着可能起到阻碍的作用。 (4)原型启发与联想。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中看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原型是指对解决问题其启发作用的事物。 (5)情感与动机状态。一般来讲,积极的情绪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而消极的情绪会干扰问题的解决。动机是促使人解决问题的动力。没有解决问题的动机,不可能解决问题的行为,问题当然不可能解决。 (6)个性因素。个性因素对解决问题也有重要影响。实验表明:一个人是否善于解决问题,与他的灵活性、首创性和自信心等个性心理品质相联系。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也影响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结果。

  • 第2题:

    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1、先天因素
    2、后天因素

  • 第3题:

    1、结合实际分析利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


    (1)平均利润率;(2)借贷资金的供求状况;(3)物价变动的幅度;(4)国际经济的环境;(5)政策性因素等。

  • 第4题:

    试述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1)生物遗传因素:个体神经系统的特性、体内的生化物质是人格形成的基础。同时,身体外貌对人格形成也有一定影响。
    (2)家庭环境因素:子女的人格特征与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养方式密切相关。在家庭环境中,父母的言行和态度对孩子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3)早期童年经验:人格发展的确受到童年经验的影响,幸福的童年有利于儿童向健康人格发展,不幸的童年也会引发儿童不良人格的形成。但二者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溺爱也可使孩子形成不良的人格特点,逆境也可以磨练出孩子坚强的性格。
    (4)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是一种深刻影响社会成员人格的社会存在。按社会文化的功能和其对社会成员影响力的差异,人们常将社会文化细分为社会主流文化、社会亚文化和社会生态文化三种。三种文化在人格塑造过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交互影响并促进人格的发展。

  • 第5题:

    结合实际谈谈家庭环境中哪些因素影响儿童的个性形成。
    第一,社会关系通过家庭对儿童的影响。家庭是社会细胞,社会的各种关系都通过家庭影响着儿童,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留下烙印。家庭奢华怠惰,日锦衣玉食,养成好逸恶劳的习惯,形成骄横、依赖的个性特征。
    第二,亲子之间的交往对婴幼儿个性的发展影响。亲子之间交往对个性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语言交往是儿童智力和人格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如狗养育阿玛那和卡玛那;母亲和自己孩子的交往是相互反馈的过程;母亲给予的丰富刺激,在满足儿童胜利需要的同时,促使着他们的心理发展。
    第三,父母亲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的影响。父母态度是民主的,则孩子个性是独立、坦率和社交的,父母是专横的,则孩子个性是反抗、依赖和服从。
    第四,家庭成员对人对事态度对儿童个性的影响。夫妻之间和蔼可亲,处事通情达理,孩子也善于与人交往,团结伙伴。
    第五,儿童出生的顺序和所扮演的角色的影响。受偏爱者,洋洋得意、高傲,受冷落者,则是自卑、嫉妒。
    第六,独生子女的个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