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5月,中国国民党发表宣言指出:“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统一政府之建设,为巩固国民革命根据地,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这则宣言标志着(  )。A.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B.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 C.国民会议运动迅速展开 D.广东革命根据地统一

题目
1926年5月,中国国民党发表宣言指出:“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统一政府之建设,为巩固国民革命根据地,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这则宣言标志着(  )。

A.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B.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
C.国民会议运动迅速展开
D.广东革命根据地统一

相似考题

3.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 亲爱的同胞们: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谨以极大的热忱向我全国父老兄弟诸姑姊妹宣言,当此国难极端严重民族生命存亡绝续之时,我们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上,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 ......中国共产党愿当此时机,向全国同胞提出我们奋斗之总的目标,这就是: (一)争取中华民族之独立自由与解放。首先须切实地迅速地准备与发动民族革命抗战,以收复失地和恢复领土主权之完整。 (二)实现民权政治,召开国民大会,以制定宪法与规定救国方针。 (三)实现中国人民之幸福与愉快的生活。首先须切实救济灾荒,安定民生,发展国防经济,解除人民痛苦与改善人民生活。 ……中共中央再郑重向全国室言: 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 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 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请回答: (1)该通电反映了共产党的什么样的态度? (2)在这之后,国共两党的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 (3)《宣言》的公开发表,标志着什么的形成?它的特点是什么?

更多“1926年5月,中国国民党发表宣言指出:“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统一政府之建设,为巩固国民革命根据地,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这则宣言标志着(  )。”相关问题
  • 第1题:

    1789年的法国的()指出,政府官员的作用应该“以才能与品德为依据”。

    • A、独立宣言;
    • B、人权宣言;
    • C、人权法案;
    • D、共产党宣言

    正确答案:B

  • 第2题:

    “清庭虽覆,而我竟陷于为列强殖民地地位矣”“今日革命则立于民众之地位,而为之向导,所关切者,民众之利害也”。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中提出的这一主张有利于()

    • A、结束清朝专制统治
    • B、反对军阀复辟帝制
    • C、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 D、稳固抗日民族阵营

    正确答案:C

  • 第3题:

    材料一:若夫革命主义,为吾侪所倡言,万国所同喻,前次虽屡起屡踬,外人无不鉴其用心。八月以来,义旗飙发,诸友邦之抱平和之望,持中立之态,而报纸及舆论,尤每表其同情。邻谊之笃,良足深谢。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材料二: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 1912年《宣告友邦书》 材料三: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条约。1923年《中国国民党宣言》 材料四:不过要以后真是和平统一,还是要军阀绝种;要军阀绝种,便要打破串通军阀来作恶的帝国主义;要打破帝国主义,必须废除中外一切不平等的条约。 1924年孙中山《在神户欢迎会上的演说》 材料三与材料一、材料二相比,孙中山的态度有何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正确答案: 多次斗争失败使孙中山认识到向帝国主义妥协也不可能得到同情和支持。

  • 第4题: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强调:“(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该宣言()

    • A、促使中共党员加入国民党
    • B、促成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
    • C、有利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 D、承认国民党的领导地位

    正确答案:D

  • 第5题:

    中共曾发表宣言:“中共将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该宜言发表的目的是()

    • A、国共合作打到军阀
    • B、建立革命根据地
    • C、建立抗日民主统一战线
    • D、争取解放区地主支持

    正确答案:C

  • 第6题: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此次中国共产党发表之宣言(指《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即为民族意识胜过一切之例证。宣言中所举诸项,如放弃暴动政策与赤化运动,取消苏区与红军,皆为集中力量,救亡御侮之必要条件……对于国内任何派别,只要诚意救国,愿在国民革命抗敌御侮之旗帜下共同奋斗者,政府自无不开诚接纳,咸使集中于本党领导之下,而一致努力。 ——引自《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1937年9月23日) 材料二中国国民政府蒋主席于抗战胜利后,邀请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先生,商讨国家大计……兹特发表会谈纪要如下: 一、关于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一致认为:中国抗日战争业已结束,和平建国的新阶段,即将开始,必须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彻底实行三民主义。 …… 五、关于党派合法问题,中共方面提出:政府应承认国民党、共产党及一切党派的平等合法地位。政府方面表示:各党派在法律之前平等,本为宪政常轨,今可即行承认。 ——引自《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1945年10月10日)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抗战胜利前后各党派地位发生的变化。


    正确答案: 材料一“对于国内任何派别,只要诚意救国,愿在国民革命抗敌御侮之旗帜下共同奋斗者,政府自无不开诚接纳,咸使集中于本党领导之下,而一致努力”体现出抗战时期各党派集中于国民党领导之下,材料二“政府应承认国民党、共产党及一切党派的平等合法地位……各党派在法律之前平等”体现出抗战胜利后各党派地位一律平等。

  • 第7题: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此次中国共产党发表之宣言(指《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即为民族意识胜过一切之例证。宣言中所举诸项,如放弃暴动政策与赤化运动,取消苏区与红军,皆为集中力量,救亡御侮之必要条件……对于国内任何派别,只要诚意救国,愿在国民革命抗敌御侮之旗帜下共同奋斗者,政府自无不开诚接纳,咸使集中于本党领导之下,而一致努力。 ——引自《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1937年9月23日) 材料二中国国民政府蒋主席于抗战胜利后,邀请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先生,商讨国家大计……兹特发表会谈纪要如下: 一、关于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一致认为:中国抗日战争业已结束,和平建国的新阶段,即将开始,必须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彻底实行三民主义。 …… 五、关于党派合法问题,中共方面提出:政府应承认国民党、共产党及一切党派的平等合法地位。政府方面表示:各党派在法律之前平等,本为宪政常轨,今可即行承认。 ——引自《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1945年10月10日)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各党派地位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正确答案: “分析各党派地位变化的原因”可从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实力对比的变化,民主和平力量的推动以及国际因素的作用等角度思考。“各党派地位变化的影响”一问应结合所学知识从加强民主力量、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以及为新中国成立后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奠定基础等

  • 第8题:

    1926年7月4日,国民党中央通过的宣言中说:“居今日之中国,除少数军阀、官僚、买办、财阀之外,全国人民入则有老弱待哺之忧,出则无立业谋生之地,行则逢掳身丧命之变,居则罹举家冻馁之祸,灾害深于水火,困苦甚于倒悬,凡此皆帝国主义之侵略及卖国军阀之窃权之所致也。”为此,国民政府()

    • A、召开国民党一大
    • B、成立广州国民政府
    • C、整编国民革命军
    • D、发动北伐战争

    正确答案:D

  • 第9题:

    20世纪30年代的中西文化争论的代表性事件是()。

    • A、《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的发表
    • B、《试评所谓‘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的发表
    • C、《中国文化之出路》的发表
    • D、《甲中文化宣言》的发表

    正确答案:A

  • 第10题:

    材料一:若夫革命主义,为吾侪所倡言,万国所同喻,前次虽屡起屡踬,外人无不鉴其用心。八月以来,义旗飙发,诸友邦之抱平和之望,持中立之态,而报纸及舆论,尤每表其同情。邻谊之笃,良足深谢。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材料二: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 1912年《宣告友邦书》 材料三: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条约。1923年《中国国民党宣言》 材料四:不过要以后真是和平统一,还是要军阀绝种;要军阀绝种,便要打破串通军阀来作恶的帝国主义;要打破帝国主义,必须废除中外一切不平等的条约。 1924年孙中山《在神户欢迎会上的演说》 材料一、材料二的共同点是什么?说明什么问题?


    正确答案: 都幻想得到外国列强对中国革命的支持。说明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和妥协性。

  • 第11题:

    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宣言》中指出:“前代革命虽起于民众,及其成功则独夫取而代之,不复与民众为伍。今日革命则立于民众之地位,而为之向导,所关切者民众之利益,所抒发者民众之情感„„故革命事业由民众发之,亦由民众成之。”在此,孙中山阐释了()

    • A、民主革命的最终理想
    • B、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
    • C、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
    • D、民主革命失败的根源

    正确答案:C

  • 第12题:

    单选题
    20世纪30年代的中西文化争论的代表性事件是()。
    A

    《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的发表

    B

    《试评所谓‘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的发表

    C

    《中国文化之出路》的发表

    D

    《甲中文化宣言》的发表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孙中山在《同盟会宣言》中说:“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这段材料说明平民革命是()

    • A、“家天下”式的旧式革命
    • B、反满复汉的狭隘民族革命
    • C、实现君主立宪的平民革命
    • D、变革专制制度的国民革命

    正确答案:D

  • 第14题:

    材料一:若夫革命主义,为吾侪所倡言,万国所同喻,前次虽屡起屡踬,外人无不鉴其用心。八月以来,义旗飙发,诸友邦之抱平和之望,持中立之态,而报纸及舆论,尤每表其同情。邻谊之笃,良足深谢。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材料二: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 1912年《宣告友邦书》 材料三: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条约。1923年《中国国民党宣言》 材料四:不过要以后真是和平统一,还是要军阀绝种;要军阀绝种,便要打破串通军阀来作恶的帝国主义;要打破帝国主义,必须废除中外一切不平等的条约。 1924年孙中山《在神户欢迎会上的演说》 材料四反映孙中山的认识又有怎样的提高?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正确答案: 由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到彻底反帝反封建,说明了孙中山勇于探索、总结经验教训、改正错误的革命精神。

  • 第15题:

    《军政府宣言》里规定,革命要经过()年军法之治、()年约法之治后到达宪法之治。

    • A、二、四
    • B、三、四
    • C、四、六
    • D、三、六

    正确答案:D

  • 第16题:

    近代中国国民党曾经发表宣言指出:“目前中国之唯一需要在建设统一政府。统一政府成立,则外足以抵抗帝国主义之恫吓压迫,内足以断绝军阀之祸国殃民”,该宣言发表的历史阶段应该是()

    • A、中华民国建立之初
    • B、国民大革命时期
    •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 D、抗日战争胜利后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蒋介石讲:“此次中国共产党发表之宣言,即为民族意识胜过一切之例证。宣言中所举诸项,如放弃暴动政策与赤化运动,取消苏区与红军,皆为集中力量,救亡御侮之必要条件,且均与本党三中全会之宣言及决议案相合。”上述材料中“中国共产党发表之宣言”是指()

    • A、《抗日停战协定》
    • B、“八一宣言”
    • C、《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 D、《双十协定》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统一政府之建设,巩固国民革命根据地,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上述材料最可能出自()

    • A、中共“三大”决议
    • B、国民政府成立宣言
    • C、国民党一大宣言
    • D、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宣言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1926年7月国民政府的《北伐宣言》称:“本党于此时机,熟察前因后果,深知中国人民困苦之根本原因,在帝国主义及其工具卖国军阀……而过去数年间之经验,已证明帝国主义者及卖国之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为革命势力之仇敌……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对此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 A、表达了全国人民的意愿
    • B、反映了社会的主要矛盾
    • C、推动革命形势迅速发展
    • D、奠定了国共合作的基础

    正确答案:D

  • 第20题:

    “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统一政府之建设——为巩固国民革命根据地,不能不出师以则除卖国军阀之势力。本党为民请命,为国除奸,成败利钝,在所不顾,任何牺牲,在所不惜……。”这是某个政党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的宣言书,该宣言书是()

    • A、《第二次讨袁宣言》
    • B、《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宣言》
    • C、《为日本强占东三省宣言》
    • D、《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

    正确答案:B

  • 第21题:

    材料一:若夫革命主义,为吾侪所倡言,万国所同喻,前次虽屡起屡踬,外人无不鉴其用心。八月以来,义旗飙发,诸友邦之抱平和之望,持中立之态,而报纸及舆论,尤每表其同情。邻谊之笃,良足深谢。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材料二: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 1912年《宣告友邦书》 材料三: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条约。1923年《中国国民党宣言》 材料四:不过要以后真是和平统一,还是要军阀绝种;要军阀绝种,便要打破串通军阀来作恶的帝国主义;要打破帝国主义,必须废除中外一切不平等的条约。 1924年孙中山《在神户欢迎会上的演说》 材料一中孙中山对“诸友邦”的评价是否符合事实?据材料分析这种评价的思想根源。


    正确答案: 不符合。根源是中国与西方列强都提倡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所以列强能够理解,不会干涉。

  • 第22题:

    国民党在一次军事行动前发表宣言:“本党从来主张用和平方法,建设统一政府,盖一则中华民国之政府,应由中华人民自起而建设;一则以凋敝之民生,不堪再经内乱之祸。故总理北上之时,即谆谆以开国民会议,解决时局,号召全国。孰知段贼于国民会议,阳诺而阴拒;而帝国主义者复煽动军阀,益肆凶焰。„„本党至此,忍无可忍,乃不能不出于出师之一途矣。”这一行动应是()

    • A、二次革命
    • B、北伐战争
    • C、抗日战争
    • D、解放战争

    正确答案:B

  • 第23题:

    单选题
    《军政府宣言》里规定,革命要经过()年军法之治、()年约法之治后到达宪法之治。
    A

    二、四

    B

    三、四

    C

    四、六

    D

    三、六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