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建立后,周公将儿子伯禽分封到曲阜建立鲁国,分封姜尚到营丘建立齐国.分封武王的弟弟康叔到殷商故都建立卫国。周公这种分封安排的原因是( )A.对有功人员进行封赏B.通过分封制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调和政治力量间的矛盾D.维护宗法制

题目
西周建立后,周公将儿子伯禽分封到曲阜建立鲁国,分封姜尚到营丘建立齐国.分封武王的弟弟康叔到殷商故都建立卫国。周公这种分封安排的原因是( )


A.对有功人员进行封赏

B.通过分封制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调和政治力量间的矛盾

D.维护宗法制

相似考题
更多“西周建立后,周公将儿子伯禽分封到曲阜建立鲁国,分封姜尚到营丘建立齐国.分封武王的弟弟康叔到殷商故都建立卫国。周公这种分封安排的原因是( ) ”相关问题
  • 第1题:

    史载:周公制礼作乐,以宗法维系政治制度的运作。有百世不迁的大宗,有五世则迁的小宗。如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以下有关分封与宗法关系的说明,最为恰当的是()

    • A、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的诸侯国不再以周天子为大宗
    • 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再分封诸侯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小宗
    • C、周天子是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内部再分封诸侯国的大宗
    • D、周天子为一族,鲁伯禽另为一族,在宗法上,两者并无关系

    正确答案:C

  • 第2题:

    西周初年,周公旦被分封于:()

    • A、齐
    • B、鲁
    • C、燕
    • D、周南

    正确答案:B

  • 第3题:

    周初将前代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其根本目的是()

    • A、保护贵族的世袭地位
    • B、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 C、扩大西周的统治基础
    • 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

    正确答案:D

  • 第4题:

    《史记·齐太公世家》:“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东就国……”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 A、宗法制
    • B、分封制
    • C、郡县制
    • D、禅让制

    正确答案:B

  • 第5题:

    周公把商贵族微子启分封到宋,同时又在宋周围分封同姓诸侯。周公这样做的目的是()

    • A、与商贵族共掌天下
    • B、拉拢并控制商贵族
    • C、巩固中央集权体制
    • D、确立自己的专制权威

    正确答案:B

  • 第6题:

    宗法制和分封制是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以下有关分封制与宗法制关系的说明,最适当的是()

    • A、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也以周天子为大宗
    • 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鲁国小宗
    • C、周天子是包括鲁国在内各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
    • D、周天子为一族,伯禽另为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

    正确答案:C

  • 第7题:

    西周建立后,周天子分封诸侯国,其中齐国是姜尚(传说中的姜子牙)的封地,姜尚属于受封的()

    • A、周天子的亲属
    • B、功臣
    • C、先代的贵族
    • D、归附的部落首领

    正确答案:B

  • 第8题:

    西周朝的建立者是()

    • A、周文王
    • B、周公
    • C、周武王
    • D、周平王

    正确答案:C

  • 第9题:

    周公的大儿子分封在哪里?()

    • A、鲁
    • B、宋
    • C、周
    • D、除

    正确答案:A

  • 第10题:

    单选题
    西周成王分封谁为鲁国国君,以曲阜(今鲁国故城)为都?()
    A

    周公旦

    B

    伯禽

    C

    唐叔虞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课文摘录:夏商时期已初步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商朝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地方封侯和伯,侯、伯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武王死后,其弟周公旦继续推行分封制度,扩展周的统治范围。周初分封的诸侯,大多数是同姓子弟,他们多被分封到重要地区。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正确答案: 一、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传说中大禹在治理了洪水之后,在会稽山大会天下各部落首领。其中防风氏来参加会议迟到了,大禹非常生气,下令将防风氏首领杀死。
    教师设问:虽然大禹贵为部落联盟首领,立有治理水害的大功,却小题大做将防风氏首领处死了,这说明了什么问题?我国最早出现离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是在什么时候?夏商周时期正处在中华早期政治文明形成的阶段,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有何影响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学习本课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教师利用投影仪将司马迁的《史记》中有关夏启和有扈氏的战争记载展示给学生,同时抛出“夏启发动战争的原因”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所给材料。
    教师:谁可以说一下夏启发动战争的原因吗?
    学生1:夏启不想伯益接替大禹的首领位置,希望自立为王。
    学生2:夏启想自己及其子孙永远拥有最高权力。
    教师:同学们分析得很有道理。在战争胜利结束后,夏启取得最高统治权,从此开始了王位世袭制,禅让制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夏商时期已初步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商朝时,在地方已实行分封制,要求方国首领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商纣王的昏庸无道最终激起人民的反抗,被周联合其他部落所灭。那么,周建立起来后,会实行什么样的措施来稳固自己的统治呢?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教师:同学们,请大家假设一下,西周建立后,作为统治阶级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稳固自己的统治呢?请同学们以所在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阐明自己的观点。
    (各小组经过讨论后,派出代表进行发言)
    甲组代表:我们小组认为西周的统治者会采取中央集权的措施,将伐商的功劳据为己有。
    乙组代表:我们组认为西周统治者由于是联合其他部落、方国共同完成灭商的,所以,会将部分土地与人民分给各诸侯国,以此来稳定共同的政治利益。
    (其他小组相继发言,支持乙组的观点)
    教师:乙组同学的观点是符合历史实际的。的确,西周初期,统治者实行分封制,将土地与人民按照功劳大小和血缘关系,分封给同姓和异姓诸侯,规定了诸侯的权利和义务。各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继续实行分封,构成了“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的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度。
    教师:那么,西周实行分封制产生了什么作用呢?
    学生经过发言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
    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教师:大家知道,统治者一般都育有多子,针对继承问题,西周又采取了什么制度呢?
    学生:嫡长子继承制。
    教师:请大家结合教材内容制作一个表格,将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展示出来。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有关内容制成表格,例表见下表)
    三、课堂小结夏商的政治制度:中央:王位世袭制形成、相卿等设立;地方:封侯、伯。
    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内容: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特点:封建诸侯,以蕃屏周;作用:加强统治,巩固王权;破坏:诸侯强大,王权衰弱。
    宗法制:内容: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特点:嫡长子继承制;作用:保证了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总特点:宗法制为核心、牢固的血缘关系、浓厚的专制色彩、早期政治制度有继承性和发展性。
    四、课后作业(略)
    五、教学反思
    1.高一学生在初中学习时已经接触过“世袭制”“分封制”等概念.但对于这些制度在我国国家机器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很清楚。课本中对于这些制度内容的介绍比较清楚。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将世袭制、分封制等内容交由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对于学生比较陌生的宗法制,需做重点处理。最后引导学生认识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高中历史教材表述较为深奥,概念性较强,故要采取多种方法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以提高高一新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把历史现象客观地展现出来,在课堂中多设计一些问题和活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把学习真正变成一种乐趣。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西周朝的建立者是()
    A

    周文王

    B

    周公

    C

    周武王

    D

    周平王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西周分封的诸侯不能享受的权利是()

    • A、建立武装
    • B、征派赋役
    • C、推荐自己的继承人
    • D、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正确答案:C

  • 第14题:

    西周成王分封谁为鲁国国君,以曲阜(今鲁国故城)为都?()

    • A、周公旦
    • B、伯禽
    • C、唐叔虞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西周建立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明朝建立后“封建诸王,以卫宗社”,同时规定藩王“分王而不锡(赐)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这表明()

    • A、西周和明朝都坚持中央集权
    • B、明朝照搬了西周的分封制
    • C、宗法制依然是分封制的核心
    • D、分封制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同姓分封”是西周分封的核心标准,下列西周诸侯国中按照同姓原则分封的是()

    • A、鲁国
    • B、宋国
    • C、楚国
    • D、齐国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史记周本纪》:“(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地名),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 A、周武王分封诸侯以巩固统治
    • B、先代贵族和功臣均可受到分封
    • C、姬姓贵族在分封对象中居少数
    • D、周武王认为姜尚是灭商的最大功臣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周公东征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材料“封建”是指()

    • A、建立封建制度
    • B、分封诸侯国
    • C、委任官职
    • D、实行宗法制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下列对西周时期分封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周王的直系亲属或者关系比较密切的分封在都城周边的核心区域。
    • B、与周王关系较远的王侯分封在离都城较远的地方。
    • C、与周王关系的亲疏关系并不能决定分封地区的远近和好坏。
    • D、分封制把王族与功臣分封到国家各个地方,建立众多诸侯国。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西周建立之后,派遣同姓贵族和异姓贵族及归顺的异族首领到各地区,建立国家以藩屏护卫周室,分别分在卫、鲁、唐、燕的贵族是()

    • A、康叔、伯禽、召公、叔虞
    • B、伯禽、叔虞、康叔、召公
    • C、召公、叔虞、康叔、伯禽
    • D、康叔、伯禽、叔虞、召公

    正确答案:D

  • 第21题:

    西周的分封制度为周公所首创,但是分封不是从西周开始的,而西周分封的规模与商代相同。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2题:

    单选题
    西周建立之后,派遣同姓贵族和异姓贵族及归顺的异族首领到各地区,建立国家以藩屏护卫周室,分别分在卫、鲁、唐、燕的贵族是()
    A

    康叔、伯禽、召公、叔虞

    B

    伯禽、叔虞、康叔、召公

    C

    召公、叔虞、康叔、伯禽

    D

    康叔、伯禽、叔虞、召公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判断题
    西周的分封制度为周公所首创,但是分封不是从西周开始的,而西周分封的规模与商代相同。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