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人物中,其思想主张被顽固派指责为“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是( )。A.魏源 B.康有为 C.严复 D.李鸿章

题目
下列人物中,其思想主张被顽固派指责为“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是( )。

A.魏源
B.康有为
C.严复
D.李鸿章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B
解析:
“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说的是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学思想结合:外貌像孔学,实质是外国的资产阶级思想。
更多“下列人物中,其思想主张被顽固派指责为“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请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短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学记》


    正确答案:考生可以从自己对长善救失的理解写说明文、议论文,还可以写教学叙事、案例来说明教师教学中长善救失的重大作用。 例文(议论文): 长善救失与因材施教(由长善救失想到的…) 《学记》指出,学习者会经常发生四种失误,其根源在于心理上的问题,教育者必须要了解。有些学生浮躁,以至贪多,这样会造成虽博而不精的失误;有些学生拘谨,以至务求精深,这样会造成虽精而不博的失误;有些学生轻飘,以至务求速进,这样会造成虽长进却肤浅的失误;有些学生畏缩,遇到困难就停止不前,以至浅尝辄止,这样会造成半途而废的失误。这四种过失,心理状态是不同的。为师之道,教师应了解每一个学生,针对其存在的不同问题采取不同的措施。因此必须具备洞悉心灵的能力,并能全方位把握学生的所长与所短、优势与劣势、优点与缺点,然后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扬长避短。因此,《学记》总结的“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也”,就是现代教学论中的“因材施教(长善救失)原则”。 所谓因材施教,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获得最佳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 一、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了解学生个别特点是做好因材施教的基础。教师要留意观察分析学生学习的特点,各学科学习的情况与成绩,有何兴趣、爱好以及不足之处,然后有目的地因材施教。对反应迟钝的学生,要激励他们积极进行思考,勇于回答问题和进行争辩;对能力较强而态度马虎的学生,要给他们一点难度较大的作业,并严格要求他们注意精益求精;对语言表述缺乏条理的学生,要多让他们在课堂上作复述和发言,以克服其不足;对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专心的学生,要多暗示、提醒、提问,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对视、听觉不好的学生,要照顾他们坐在比较适合的地方;对学习感到很轻松或很困难的学生,要加强个别辅导,给能力强者开点“小灶”,增加课业,对困难者给予特殊帮助或补课。 二、辩证施教,化“失”为“善”,变短为长。 所谓“长善”,就是发扬某一类型学生的优点。“救失”就是纠正其缺点。学生虽各有其缺点、偏差。但与此同时也会各有其优点,教师的教学就应该针对学生的优缺点,鼓励他们发扬优点。这样缺点自会被克服的。辩证考虑,四类缺点也隐含着学习的长处,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发现并挖掘学生的潜力,第一类学生是兴趣广泛,学习效率高;第二类学生是严谨求实,认真仔细;第三类学生是信心十足,进度快;第四种是学习有追求兴趣。教师要根据对学生学习风格的了解,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提供风格相配的教学方式,而且还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风格特点,促使学生把学习风格转化为学习策略,也就是化劣势为优势,变短处为长处。在学习中真正实现“长善救失”、“扬长避短”。

  • 第2题:

    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的是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A.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


    答案:C
    解析:
    “其貌則孔也,其心则夷也”说明此人表面推崇孔子,实质却在宣扬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康有为正是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故正确答案为C。

  • 第3题:

    轴、孔的加工精度愈高,则其配合精度也愈高。


    正确答案:错误

  • 第4题:

    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用在“中体”中偷运西学的“移花接木”方法,给皇帝讲必当变法的道理。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的政治学说
    • B、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
    • C、将西方的理论和实践中国化
    • D、用儒家的经典解释西方的政治学说

    正确答案:B

  • 第5题:

    孔和轴的加工精度越高,则其配合精度也越高。


    正确答案:错误

  • 第6题:

    孔和轴的加工精度愈高,则其配合精度也愈高。


    正确答案:错误

  • 第7题:

    第三则“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就其失者也。”讲述了什么道理?其现实意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1)讲述了教育的目的和方法。
    (2)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可资借鉴的方法,即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进行教学。

  • 第8题:

    翻译: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正确答案: 孟子说:“尽自己的善心,就是觉悟到了自己的本性.觉悟到了自己的本性,就是懂得了天命.保存自己的善心,养护自己的本性,以此来对待天命.不论寿命是长是短都不改变态度,只是修身养性等待天命,这就是确立正常命运的方法。”

  • 第9题:

    对于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有许多名言值得体味。下列古语中,体现两者关系的有() ①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 ②为之,则难者亦易也;不为,则易者亦难也 ③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④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正确答案:C

  • 第10题:

    问答题
    翻译: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正确答案: 孟子说:“尽自己的善心,就是觉悟到了自己的本性.觉悟到了自己的本性,就是懂得了天命.保存自己的善心,养护自己的本性,以此来对待天命.不论寿命是长是短都不改变态度,只是修身养性等待天命,这就是确立正常命运的方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第三则“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就其失者也。”讲述了什么道理?其现实意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1)讲述了教育的目的和方法。
    (2)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可资借鉴的方法,即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进行教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孟子•尽心上》 问题:请简要翻译上文?

    正确答案: 孟子说:“充分运用心灵思考的人,是知道人的本性的人。知道人的本性,就知道天命。保持心灵的思考,涵养本性,这就是对待天命的方法。无论短命还是长寿都一心一意地修身以等待天命,这就是安身立命的方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A.八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

    答案:C
    解析:
    顽固派与维新派的论战,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讨论。如果知道这一点,则可知顽固派指责的应当是维新派,四个选项中只有康有为是维新派代表。

  • 第14题:

    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取在“中体”中借用西学“移花接木”法,给皇帝讲“必当变法”的道理。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政治学说
    • B、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外衣
    • C、将西方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中国化
    • D、用儒家的经典解释西方的政治学说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民本思想,下列名言与作者对应正确的是()

    • A、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庄子
    • B、其治人民也,期于利民而止——孔子
    •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 D、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李世民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对于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下列古语中,体现两者关系的有() ①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 ②为之,则难者亦易也;不为,则易者也难也 ③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④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正确答案:C

  • 第17题:

    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 A、魏源
    • B、李鸿章
    • C、康有为
    • D、孙中山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孟子•尽心上》 问题:请简要翻译上文?


    正确答案: 孟子说:“充分运用心灵思考的人,是知道人的本性的人。知道人的本性,就知道天命。保持心灵的思考,涵养本性,这就是对待天命的方法。无论短命还是长寿都一心一意地修身以等待天命,这就是安身立命的方法。”

  • 第19题:

    孔和轴的精度越高,则其配合精度也越高。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0题:

    下列各句中,有意动用法的句子是()。

    • A、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
    • B、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 C、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若程不识
    • D、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
    • E、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践金玉

    正确答案:B,C,D,E

  • 第21题:

    以民为本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民本思想,下列名言与作者对应正确的是()

    • A、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庄子
    • B、其治人民也,期于利民而止——孔子
    •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 D、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李世民

    正确答案:C

  • 第22题:

    单选题
    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取在“中体”中借用西学“移花接木”法,给皇帝讲“必当变法”的道理。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
    A

    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政治学说

    B

    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外衣

    C

    将西方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中国化

    D

    用儒家的经典解释西方的政治学说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A

    魏源

    B

    李鸿章

    C

    康有为

    D

    孙中山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