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请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短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学记》
第2题:
第3题:
轴、孔的加工精度愈高,则其配合精度也愈高。
第4题:
在中国近代史上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是()
第5题:
对于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下列古语中,体现两者关系的有() ①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 ②为之,则难者亦易也;不为,则易者也难也 ③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④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
第6题:
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第7题: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孟子•尽心上》 问题:请简要翻译上文?
第8题:
孔和轴的精度越高,则其配合精度也越高。
第9题:
第10题:
对
错
第11题: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第14题:
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取在“中体”中借用西学“移花接木”法,给皇帝讲“必当变法”的道理。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
第15题: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民本思想,下列名言与作者对应正确的是()
第16题:
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用在“中体”中偷运西学的“移花接木”方法,给皇帝讲必当变法的道理。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
第17题:
孔和轴的加工精度越高,则其配合精度也越高。
第18题:
孔和轴的加工精度愈高,则其配合精度也愈高。
第19题:
第三则“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就其失者也。”讲述了什么道理?其现实意义是什么?
第20题:
翻译: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第21题:
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政治学说
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外衣
将西方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中国化
用儒家的经典解释西方的政治学说
第22题:
反对儒家思想的虚伪
主张道家思想的清净无为
批判墨家思想的世俗化
主张学习儒家思想的圣人之道
第23题:
魏源
李鸿章
康有为
孙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