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文。(1)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诏不许,然甚壮其意。(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1)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诏不许,然甚壮其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似考题

2.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毫,为留守判官,遂知毫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⒌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开奇之,曰:“公辅才也。” 奇妙B.以章献起于寒微 出身C.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惩罚D.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 延缓

更多“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文。(1)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诏不许,然甚壮其意。(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句子中的“以为”当“认为”讲的有()

    A、吾为公以为将

    B、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

    C、窃以为误矣

    D、臣愚,窃以为亦过矣


    参考答案:BD

  • 第2题: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译文:


    正确答案:
     (1)老人知道了我们的心思,说:“我不需要(他们)了。”(于是我们)各自揣着书出来了。

  • 第3题: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敛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2)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

    (3)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耶?


    正确答案:
    8.【答案】(1)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
            (2)让我不因为财富多少、地位高低而焦虑,这是妻子对我的帮助吧。
            (3)您所交往的都是当今品德高尚、才能杰出的人,现在竟与这种人喝酒取乐了?

  • 第4题: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如是而听之,则臣为制也。


    正确答案:
    (1)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2)像这样听从他的建议,那么(我)就被大臣挟制了。

  • 第5题:

    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有误的是()。

    A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相:相國。

    B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少:認為……少。

    C望洋向若而歎。望洋:望著大海。

    D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殆:危險。


    C

  • 第6题: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


    正确答案:周公

  • 第7题:

    将“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秋水》)”翻译成现代文。


    正确答案: 于是河神开始改变自满自得的神态,望着浩瀚无边的大海对海神感叹说:“俗语说,‘闻知许多道理以后,就自以为没有人能及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呀。”

  • 第8题:

    将“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翻译成现代文。


    正确答案: 翻译:(曾点)说:“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走回家。”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点的想法呀!”

  • 第9题:

    翻译: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正确答案: 孔子说:“我衰老得很厉害了,我好久没有梦见周公了。”

  • 第10题:

    单选题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蚤缲而绪,蚤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安吾性耶?故病且殆。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这一语段表明,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
    A

    赞扬郭橐驼的种树技艺

    B

    揭露统治者的烦政扰民

    C

    传播郭橐驼的种树技艺

    D

    借“植树”之术,喻“养民”之道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有误的是()。
    A

    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相:相國。

    B

    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少:認為……少。

    C

    望洋向若而歎。望洋:望著大海。

    D

    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殆:危險。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王曰:“若是其甚与?”曰:“殆有甚焉。”(《孟子·梁惠王上》)

    正确答案: 王说,“真的有那么严重吗?”
    孟子说,“恐怕比这更严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下列句子中属于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的是()

    A、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B、“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

    C、舍瑟而作。

    D、权使其士,虏使其民。


    参考答案:B

  • 第14题: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不知其人,视其友。


    正确答案:
    (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高尚,也就不显得简陋了。
    (2)不了解一个人,可以看他所交往的朋友。

  • 第15题: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3分)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正确答案:
    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书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

  • 第16题:

    下列句子中属于倒装句的是()。

    A甚矣古書之難讀也

    B吾觀晉公子之從者,皆足以相國

    C《左傳》言“鳥烏”,鳥其大名,烏其小名也

    D空大木爲之曰虛,總名皆曰舟


    A

  • 第17题: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蚤缲而绪,蚤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安吾性耶?故病且殆。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这一语段表明,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

    • A、赞扬郭橐驼的种树技艺
    • B、揭露统治者的烦政扰民
    • C、传播郭橐驼的种树技艺
    • D、借“植树”之术,喻“养民”之道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正确答案: 如果我还没有来到你身边,那就很危险了,我将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嘲笑。

  • 第19题:

    翻译: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正确答案: 季孙氏(鲁国最有权势的贵族,这里指季康子,名肥,在鲁国当权)将要讨伐颛臾(鲁国境内的小国,附属于鲁,在今山东费县附近)。冉有、季路谒见孔子说:“季孙氏将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孔子说:“求(冉有的名)!恐怕该责备你吧?那颛臾,已故的君王任命它为东蒙山的主祭,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这这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它呢?”冉有说:“季康子想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都不愿意啊。”孔子说:“求!周任有句话这样说:„估量自己的才能,担任适合的职务;如果不能胜任,就应罢休。‟(盲人)走路跌跌撞撞,(他的助手)却不去护持,跌到了,(他的助手)却不去搀扶,那还何必用那个助手呢(相:扶助盲人走路的人)?而且你的话错了,老虎独角犀牛逃出关猛兽的木笼,龟甲(用于占卜)玉器(用于祭祀)毁坏在匣子里,是谁的过错呢?”

  • 第20题:

    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 B、有是哉,子之迂也!
    • C、野哉,由也!
    • D、甚矣,吾衰也!

    正确答案:A

  • 第21题:

    王曰:“若是其甚与?”曰:“殆有甚焉。”(《孟子·梁惠王上》)


    正确答案:王说,“真的有那么严重吗?”
    孟子说,“恐怕比这更严重。”

  • 第22题:

    问答题
    将“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翻译成现代文。

    正确答案: 翻译:(曾点)说:“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走回家。”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点的想法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将“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秋水》)”翻译成现代文。

    正确答案: 于是河神开始改变自满自得的神态,望着浩瀚无边的大海对海神感叹说:“俗语说,‘闻知许多道理以后,就自以为没有人能及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呀。”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