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为有效地吸取宋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教训,地方上以行中书省总揽“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各种军政大权。明太祖认为这种制度有利于皇权的高度集中,为此他( )
A.废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B.设立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C.设立三司分管地方行政、军政和监察
D.设立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第1题:
第2题:
宋太祖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主要策略是()
第3题:
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苦:“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明太祖()
第4题:
下列官制,在职能上不具有相承关系的是()
第5题:
下列属于宋朝分割宰相权力的举措有()①设立刺史②增设参知政事③设立中书省④设立枢密院⑤设立三司
第6题:
元朝在地方设立的最高行政机构是()
第7题:
明太祖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不包括()
第8题:
《明史》记载:“(明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表现)。燮理(治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指宰相),迥乎异矣。”殿阁大学士与宰相“迥乎异矣”主要表现在()。
第9题:
元朝中央设立中书省,地方上设立十一个(),行省下设路、府、州、县。
第10题:
《元史》记载:“行中书省„„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对材料中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第11题:
元朝设立行省的主要目的是控制边疆地区
中统、至元年间,行省正式成为常设机构
“都省”指中书省,“省官”指地方行省的长官
行省长官掌管地方军事、财政、行政等大权
第12题:
①②③
②③④
③④⑤
①④⑤
第13题:
第14题:
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策略之一是()
第15题:
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第16题:
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第17题:
不属于明太祖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是()。
第18题:
明朝中枢权力体系的最大变化是()
第19题:
明初因胡惟庸案所引起的政治体制上的重大变革是()
第20题:
我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下列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第21题:
2003年明太祖的陵墓——明孝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下列史实与明太祖有关的是() ①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设立六部 ②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③设立锦衣卫特务机构 ④大兴文字狱⑤设立军机处
第22题:
秦朝的中央行政机关实行三公九卿制,其中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唐朝创立了三省六部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元朝设立行省制度,行中书省是元朝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明朝在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地方实行三司分权
第23题:
中书省
宣政院
澎湖巡检司
行中书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