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中的"于"与"葬父于祖墓旁"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告之于帝
B. 贤于材人远矣
C. 苍鹰击于殿上
D. 万钟于我何加焉
第1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童子亦欲学之乎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B.遂言甫于朝 当其欣于所遇
C.金公以御史为参军 以勇气闻于诸侯
D.听其召募 其皆出于此乎
【标准答案】B
【试题分析】A代词,代指“八阵图”;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都是介词,表对象,译为“向,对”; C介词,凭……的身份;介词,因为。D代词,他,代指申甫;语气副词,大概。
【高考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易错提醒】C项意义在翻译上有略微不同,但属于同一义项。
【备考提示】要把文言虚词翻译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能翻译成同一个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备考需要夯实课本中的基本篇目中重点实虚词的含义。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出土于满城汉墓的文物是墓主人入葬时穿的衣服,叫做什么?
第7题:
学习《伤仲永》时,教师要求学生注意“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一句中“利”字的用法特点,并从文中找出同类字词用法。几位学生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第8题:
教师在讲授完《寡人之于国也》后,要求学生注意“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这种句式的特殊性,并归纳同类用法的句子。下列语句中,含有不同用法的一项是()。
第9题:
句中“于”与“未有甚于温病者矣”中“于”用法相同的是()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移其民于河东
吾尝见笑于大方之家
不似毫末之于马体乎
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
第13题: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①骈死于槽枥之间 ②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 ①策之不以其道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C. ①驽纯之材也 ②怅恨之之
D. ①此其寡取易盈 ②其如土石何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下列各句中的“于”表被动的是()
第18题:
给下列古文加标点,并说明黑体字意义,在句中作用或用法。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第19题:
下列句子哪些是宾语前置?哪些不是?说明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姜氏何厌之有?(《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第20题:
下列句子,与“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句中“于”字用法相同的是()
第21题:
围于陈蔡之间。
人之情宁朝乎?宁朝于人也?
百里奚举于市。
子禽问于子贡。
第22题:
重加芟订,存其可济于世者
天下之病孰有多于温病者乎
方书始于仲景
虽列温病于伤寒之外
将见择于圣人矣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