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诗经》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诗经》从各个方面描写了我国春秋中叶至西周初年数百年间的 社会现实生活,真实、深刻、广泛而多彩。
(2)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诗经》常常将这三种手法结合运用。
(3)复沓的章法和以四言为主的句式。这样可以深化主题,渲染气氛,加深情感,增强音乐性和节奏感。
(4)丰富、生动、简练、形象的语言。《诗经》中的语言丰富多彩、生动准确,还用了大量的动词、形容词及双声字、重叠字、叠韵字,写景状物,拟形传声,细致传神,使诗歌富于形象美和音韵美,增强了诗歌语言的艺术魅力。

更多“论述《诗经》的艺术特点。”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要论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1)抒情与写实的融合。真是率真的抒情和情感化的叙事,是《诗经》艺术表现的重要特点。作者从自己视觉出发,感受生活,表达爱憎。
    (2)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方法的广泛应用。赋是直接叙事,直接刻画描写,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比,就是比喻。兴,就是起兴或发端,这种手法的运用只能处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置,即所谓先言他物然后才咏所咏之物,一般起烘托氛围的作用。
    (3)在形式和语言方面,《诗经》中常见重章复沓的结构形式。
    (4)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和叠字的大量运用,构成了《诗经》语言上的又一特色。
    (5)《诗经》的押韵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是一章之中,只用一个韵部,隔句押韵,韵脚在偶句上,这是我国后世诗歌最常见的押韵方式。
    《诗经》是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的奠基之作,作为一部乐歌总集,它的作者不一,地域不同,内容各异,艺术风格也多种多样。同学们一定要认真掌握这个知识点。

  • 第2题:

    论述《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正确答案: 一、精巧的剪裁和安排。
    1.司马迁写人的剪裁和安排的手法。《史记》写人是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点,而其它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这个方法被称为“互见法”。如《高祖本纪》主要写刘邦起义、写他的知人善任,正面表现一代开国帝王的神采。而他性格中狡诈、残忍、无赖的一面,则在其它人物的传记中表现。“互见法”的使用,即使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鲜明突出,又揭示了人物多个侧面的性格特点,使之有血有肉,形象完整。
    2.在同一篇传记中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同时写出其性格的复杂性。如《李将军列传》中选取四个战役构成全文的骨架,从不同侧面描述李广的性格和遭际,四个战役写出了李广的主要性格特征。
    二、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如《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中,年轻气盛、好勇斗狠的项羽,与世故老成的刘邦形成鲜明的对比,对待同样的事情,他们的言谈举止都不相同:两个人都见过秦始皇,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也!”,刘邦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项羽的率直卤莽,刘邦的持重刻深,宛然可见。
    三、在特定的环境和场面中凸现人物特点。如《项羽本纪》的“鸿门宴”中项羽的优柔寡断,范增的阴鸷远见,刘邦的智诈狡猾,都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得到鲜明的表现。
    四、出色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如《李将军列传》中杀霸陵尉的细节,令人看到李广于机智勇猛之外,还有负能使气的一面。《史记》中也有以简单的心理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之处它通过人物独白、语言或是由作者直接揭露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五、以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如“彼可取而代也”率直大胆,可以想见项羽的强悍卤直;“大丈夫当如此也”,委婉曲折,写出了刘邦的贪婪狡猾。

  • 第3题:

    论述艺术设计中情感的特点和作用。


    正确答案: 特点:一、艺术设计中的情感是具有功利性、目的性的情感;
    二设计中的情感是一种综合性、交互性的情感体验;
    三、设计艺术中的情感具有多层次性;
    四、设计艺术中的情感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在设计中的作用:设计师:设计是一种情感创作,表达他们的思想和艺术情感,通过情感激发和引导创作;消费者:针对消费者的需要,有区别地激发各种不同类型的情感,不仅给人们新奇感(人类最本能的情绪之一),而且还可以使设计更适合目的性的需要。
    设计中情感的作用既不能忽视也不能过分夸大。

  • 第4题:

    《诗经》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

  • 第5题:

    从《蒹葭》看《诗经》有哪些主要的艺术特点?


    正确答案: 从内容上看,写的是人民百姓的生活劳动,还有对男女之情的描写,抒发对淳朴生活的赞美。从形式上看,多用重章叠句,反复吟咏的写作手法。
    《蒹葭》是三百篇抒情诗中的名篇,它在《秦风》中独标一格,与其他秦诗大异其趣,绝不相类。它不是写“遇”,如《邶风•谷风》、《卫风•氓》、《齐风•东方之日》,而只是写一个“境”。遇,一定有故事,境则不必。遇多半以情节见意见情,境则以兴象见情见意。就实景说,《蒹葭》中的水未必大,至少远逊于《汉广》。就境象说,却是天长水阔,秋景无限,竟是同《汉广》一样的烟波浩渺。诗中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实景的描写与赞叹,描绘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反复渲染深秋时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而又热烈企慕友人的心境。内容极为单纯,抒写的是古今中外“永恒”的主题——男女恋爱。而且仅选取一个特定的场景:一个深秋的早晨,芦苇上霜露浓重,诗人冒着秋寒在岸边徘徊,寻找所思念的人儿。在水的另一边,河道回曲盘纡,道路艰难遥远,远远望去,所思念的人儿“宛在水中央”,可望而不可及。在这首诗中,诗人巧妙地利用芦苇、霜露、秋水等景物渲染出一种凄迷气氛,以此来烘托所思不见的怅惘心情。每章开头两句写芦苇上霜露的变化,以此来暗示时光的流逝,使人意会到他(她)已经在秋水畔徘徊了一个清晨。作品虽未特意刻画恋爱双方的形象,但却通过主人公追求行动所显示出来的感情指向,十分含蓄地勾画了施受双方的形象特征。在碧水澄滢的衬托下,“伊人”是高洁的,使人感到可敬、可亲、可爱。不然,他(她)怎么会有那么大的磁石般的吸引力,那么强烈地吸引着这位追求者,那么令追求者心驰神往!而这位伊人的追求、倾慕者,思念伊人情真意切,寻求伊人不畏险阻,百折不挠,是个热烈向往爱情和执着追求、坚贞不渝的人。而可望不可即的伊人“宛在”?那么这位追求者将会如何呢?这便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也许仍在继续他(她)的热烈追求,也许是愁肠寸断,无限怅惘,也许是一种说不清、讲不出的心情,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滋味。但到底是什么,作者并没有说明,这也许就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蒹葭》诗中丰富的美感,主人公之间炽热的爱恋、执着的追求,追求时的惆怅、失望等等,都是需要我们读者自己感悟、分析的,其作品本身并未作清楚的交代。

  • 第6题:

    论述《诗经》的艺术特点。(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正确答案: (1)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诗经》305篇,基本是抒情诗和叙事诗,而以抒情诗占多数,真实率直的抒情,和情感化的叙事,是《诗经》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重要特点。
    首先,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是真实的。如:《伐檀》、《硕鼠》一类地位不平等和不劳而获现象表示不满的诗;又如情爱诗《氓》。
    其次,作者抒发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的。如《关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再次,叙事诗的诗作中也包含著作者的情感。如《七月》叙述农夫一年四季辛勤繁忙的劳作,内心却涌动着一股浓郁的不平之气。
    (2)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方式
    A.赋是《诗经》运用最多的表现方式。它可以是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写,还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
    I.直接叙事的如:《七月》
    I.i.直接刻画描写如:《溱洧》以春日为背景,继而特写一对恋人相约游玩的对话,最后又转向青年男女踏春游戏热闹场面的描写。
    I.ii.直言其志和直抒胸臆,社会政治诗、情爱诗都是如此。
    B.比,一般说就是比喻。
    I.修辞意义的手法,诗经中最常见的一种情形,如《卫风•硕人》中连用六个比喻描摹卫庄公夫人庄姜的美丽。
    I.i.另一种情形是整首诗用比,如《魏风•硕鼠》等。
    C.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置。兴与诗歌情思相关时,一般会起到烘托或与诗歌意义发生某种联系的作用,起到起韵的作用。
    I.兴与诗歌情思相关,如《关雎》的起兴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以此起彼伏的水鸟和和鸣,比喻青年男女的求偶。
    I.i.兴与诗歌情思不相关的,如《唐风•山有枢》
    (3)形式和语言方面的几个特点
    A.重复复沓的结构形式。
    I.字词随变而意义相同,如《关雎》。《诗经》中这类同义复沓的重章之歌较多,其回环往复的咏唱,加强了抒情效果。
    ii.改变字词后使诗章间形成意义上的层递关系,如《黍离》。
    b.语言上,《诗经》以四言为基本句式,但又参差变化,比较灵活,如《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节奏鲜明,音韵谐恰,有天然的音乐美感。词汇丰富、大量的双声迭韵的连绵词和迭字,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

  • 第7题:

    结合具体作品,论述《诗经》的主要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1)写实与抒情的融合:
    ①作者抒发的情感真是;
    ②抒情方式坦率;
    ③叙事诗中也饱含作者感情。
    (2)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①赋运用最多,或直接叙事,或刻画描写,或直抒胸臆;
    ②有用比喻修辞的,有整首诗用比的;
    ③兴一般用在篇首或章首,或与诗歌情思相关,或不相关。
    (3)形式语言的特点:
    ①重章复沓的结构;
    ②四言基本句式;
    ③节奏鲜明,音韵谐洽,有天然音乐美;
    ④语言:词汇丰富,大量运用连绵词和叠字。

  • 第8题:

    简要论述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特点。


    正确答案:(1)文学形象的间接性和不确定性。间接性是指文学形象不能由读者调动感觉器官直接感知,必须经过一个特殊的心理过程才能为读者把握。读者再造的形象,既是作品所提供的,又打上了读者的主观痕迹。不确定性是指文本形态的语言形象,依读者的不同而存在有多种可能。
    (2)文学艺术表现力的丰富性。就艺术表现而言,文学集各家之所长,最为广泛多样,也最为自由灵活。文学可以全方位地建构艺术时空。文学可以全方位地把握对象(动静统一、声色统一)。文学可以全方位地塑造人物(不仅能够逼真地刻画人物外在的相貌、动作和话语,而且能够深入到人物的精神世界,直接把人物清晰的心理活动细致地披露出来,如司汤达和陀思妥耶夫斯基都是这方面的高手)。

  • 第9题:

    问答题
    结合某一门类艺术的特点论述艺术创造的过程。

    正确答案: 结合文艺流派,须得出一下观点。如野兽派,代表人马蒂斯。
    (1)在艺术发展的各种因素中,继承和创新是一对重要的范畴和基本的规律。
    (2)艺术在他的发展过程中其内在结构是有继承性的,这种继承性,反映着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审美观念的连续性。
    (3)艺术的历史继承性,首先表现为对本民族艺术遗产的吸收和接受,以及对其他民族和国家优秀文化和艺术成果的吸纳。艺术的历史继承性,在艺术的形式与技巧、内容、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等方面均有突出表现。
    (4)艺术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是手段,创新是目的。
    (5)艺术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除旧布新,推陈出新的过程。
    (6)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创新。为了创新就要坚持批判的原则,对过去的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造出新鲜的艺术品,一适应新时代的人们对于审美文化和艺术要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结合《嫉妒》节选,论述这部小说的艺术特点?它如何体现新小说派在艺术上的创作特点?

    正确答案: 罗伯—格里耶的《嫉妒》这部小说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隐匿了叙事者。《嫉妒》的特别首先表现在你不知小说到底是由谁来叙述的。从叙事者的声音上判断,它显然是一个第一人称,但从未有“我”的字样出现,第一人称“我”的叙事者是隐匿的,我们只能听到他的声音,却不知他是谁。进入视野和场景的总是女主人A,A在家中走来走去,她在写信,在梳头,然后就是A和邻居弗朗克在露台聊天,在餐厅吃饭的场景。
    但是读者却时刻感到场景和空间中不止有两个人,不止有A和弗朗克,还肯定有幽灵般的第三个人。这第三个人最有可能的当然是小说中的嫉妒的丈夫,也就是小说中那个隐匿的叙事者,一个潜在的“我”,他其实一般情况下都在现场,但他像个哑人一样从不出声,他只是不动声色地在观察,在倾听,其实是时时刻刻在监视和猜忌让他嫉妒的妻子。但这一切都是隐藏不露的,读者只能从叙事过程中进行猜测,最后断定有这么一个吃醋的丈夫。
    (2)视觉性强。从叙述层面上看,小说的隐藏的效果取决于叙事者的观察位置和角度。在某种意义上说,小说只写了一件事情:一个隐匿的叙事者在观察。一切都取决于他的视野,他能看到什么决定了小说能叙述出什么,小说记录的其实只是丈夫眼睛所能看到的。所以也可以说《嫉妒》是一部“视觉小说”。
    (3)“现在进行式”。作为“视觉小说”也决定了《嫉妒》的“现在性”和“空间性”。观察总是正在进行的,这就是它的“现在”的特点。《嫉妒》九个段落中的五段都是以“现在”二字开头的。“现在”造成的效果是叙述过程与被叙述的对象、事件同步发生的假象。被叙述的事件是正在发生的,进行中的,叙事者就缺少了时间距离,也缺少了判断距离,只能呈示所看到的一切。这使视线中的景象有一种无序性。一切都是现在进行的,小说成为正在进行的东西,我们读者的阅读似乎与小说的写作是同步的,小说家给你展示的正是他的完成小说的过程。
    (4)极其精确的视觉语言。小说的场景好像是叙事者用眼睛一寸一寸地丈量出来的。比如小说一再重复写几片香蕉林,详细地不厌其烦地写香蕉林的形状,是矩形,还是梯形,树干高度如何,每排树是多少株,减去砍掉的树之后,数字又是多少等等。观察者的眼睛有如一个米尺。这种语言的特点是极端精确,注重空间、轮廓而轻色彩,是一种“几何式的描写”。
    新小说派在艺术上的创作特点主要是:(1)消解深度;(2)瓦解叙事;(3)致力于探索小说的新的可能性,探索还没有被别的小说家实践过的小说形式和主题,而对传统小说形式则一概否定。作为新小说派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位作家,罗伯—格里耶在《嫉妒》这部小说中所进行的以上实验和创新,正充分体现了新小说派在艺术上的创作特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结合具体作品,论述《诗经》的主要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1)写实与抒情的融合:
    ①作者抒发的情感真是;
    ②抒情方式坦率;
    ③叙事诗中也饱含作者感情。
    (2)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①赋运用最多,或直接叙事,或刻画描写,或直抒胸臆;
    ②有用比喻修辞的,有整首诗用比的;
    ③兴一般用在篇首或章首,或与诗歌情思相关,或不相关。
    (3)形式语言的特点:
    ①重章复沓的结构;
    ②四言基本句式;
    ③节奏鲜明,音韵谐洽,有天然音乐美;
    ④语言:词汇丰富,大量运用连绵词和叠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从《蒹葭》看《诗经》有哪些主要的艺术特点?

    正确答案: 从内容上看,写的是人民百姓的生活劳动,还有对男女之情的描写,抒发对淳朴生活的赞美。从形式上看,多用重章叠句,反复吟咏的写作手法。
    《蒹葭》是三百篇抒情诗中的名篇,它在《秦风》中独标一格,与其他秦诗大异其趣,绝不相类。它不是写“遇”,如《邶风•谷风》、《卫风•氓》、《齐风•东方之日》,而只是写一个“境”。遇,一定有故事,境则不必。遇多半以情节见意见情,境则以兴象见情见意。就实景说,《蒹葭》中的水未必大,至少远逊于《汉广》。就境象说,却是天长水阔,秋景无限,竟是同《汉广》一样的烟波浩渺。诗中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实景的描写与赞叹,描绘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反复渲染深秋时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而又热烈企慕友人的心境。内容极为单纯,抒写的是古今中外“永恒”的主题——男女恋爱。而且仅选取一个特定的场景:一个深秋的早晨,芦苇上霜露浓重,诗人冒着秋寒在岸边徘徊,寻找所思念的人儿。在水的另一边,河道回曲盘纡,道路艰难遥远,远远望去,所思念的人儿“宛在水中央”,可望而不可及。在这首诗中,诗人巧妙地利用芦苇、霜露、秋水等景物渲染出一种凄迷气氛,以此来烘托所思不见的怅惘心情。每章开头两句写芦苇上霜露的变化,以此来暗示时光的流逝,使人意会到他(她)已经在秋水畔徘徊了一个清晨。作品虽未特意刻画恋爱双方的形象,但却通过主人公追求行动所显示出来的感情指向,十分含蓄地勾画了施受双方的形象特征。在碧水澄滢的衬托下,“伊人”是高洁的,使人感到可敬、可亲、可爱。不然,他(她)怎么会有那么大的磁石般的吸引力,那么强烈地吸引着这位追求者,那么令追求者心驰神往!而这位伊人的追求、倾慕者,思念伊人情真意切,寻求伊人不畏险阻,百折不挠,是个热烈向往爱情和执着追求、坚贞不渝的人。而可望不可即的伊人“宛在”?那么这位追求者将会如何呢?这便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也许仍在继续他(她)的热烈追求,也许是愁肠寸断,无限怅惘,也许是一种说不清、讲不出的心情,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滋味。但到底是什么,作者并没有说明,这也许就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蒹葭》诗中丰富的美感,主人公之间炽热的爱恋、执着的追求,追求时的惆怅、失望等等,都是需要我们读者自己感悟、分析的,其作品本身并未作清楚的交代。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以《关雎》和《蒹葭》这两首诗为例,归纳《诗经》的艺术特点。


    正确答案:⑴景物描写对主题的烘托作用。
    ⑵形式上四言一句,隔句用韵,但不拘泥,富于变化。
    ⑶语言准确、优美,富于形象性。双声、叠韵、叠字的运用,描摹细致曲折的感情和自然景象的特征,收到较大的艺术效果。
    ⑷章节重叠增强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 第14题:

    论述设计艺术的特点。


    正确答案: 设计艺术有以下特点:
    1:实用经济特点
    设计艺术具有实用功利作用,它与现代工业,商业等经济活动密切相关,受经济因素制约,不是向人们提供纯艺术的观赏品,而是提供价格合理的美观实用的生活用品。
    2:创造性特点
    设计艺术要有创造性,因为陈旧的产品无法满足人们不断更新的生活方式,只有在设计中不断推陈出新,拿出令人叹服的设计成果。
    3:艺术造型性特点
    设计艺术作为一种人类文化的创造性审美活动,反映了人类与社会,经济与技术,生理与心理等因素。现代设计艺术造型必须强调整体性,综合人机,构成,机理,色彩等手段鲜明而有力的表达合理的创意,同时要与环境相互结合。
    4:程序性特点
    设计师完成一件艺术作品不可能一蹴而就,设计至成品要延续一段时间。为了缩短这一时间,我们必须简化程序,必须研究设计过程的内容和各步骤间的相关规律,提高工作效率。
    5:科技性特点
    与现代科技相联系的设计艺术,不同于传统手工艺技术和大工业时期的机械生产,脱离了传统实用艺术,不断吸取新的科学技术知识,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方式;不断更新换代,不断提出多样化与标准化关系的新方式。
    6:设计艺术总是以某种方式处理,传送和分享着由创意决定,与设计产品所处的环境,与受众相联系的某些信息,在设计,制造,展示,销售,接受(消费)的过程中实现和完成信息的流动,以及设计对象的有关数据和资料。信息传播性使现代设计艺术呈现面向生活,面向时代的开放姿态。

  • 第15题:

    试论述艺术是意识形态,也是生产形态的特点。


    正确答案: (1)艺术形态要求强烈的主体性。艺术作为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的特点之一,是它要求生产者主体把强烈的主体意识、强烈的主观因素——思想、情感、意向、心境、愿望等——渗透到生产过程里,物化到产品对象中去。
    (2)艺术形态是对象化的存在。艺术作为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的特点之二,是它要求生产者主体将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和气质、艺术风格和语汇、艺术天才和情感符号“物化”到产品之中,从而获得艺术生产对象化的、现实的、活生生的、独特的存在方式。
    (3)艺术形态是美的形式构成。艺术作为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的特点之三,是它要求生产者主体将自己主观世界的审美情致、审美体验以及自创的、恰当得宜的美的形式构成,“物化”到产品之中。

  • 第16题:

    《诗经》按()可分为风、雅、颂。

    • A、表现手法
    • B、音乐性质
    • C、艺术成就
    • D、结构特点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论述李煜词的艺术特点。


    正确答案: 一、直接倾泻自己的深哀与剧痛。成为诗人们可以多方面言怀述志的新诗体。
    二、善于用白描的手法抒写他的生活感受。
    三、善于用贴切的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
    四、语言更明净、优美,接近口语,进一步摆脱花间词人镂金刻翠的作风。

  • 第18题:

    简述《诗经》的艺术特点


    正确答案: 《诗经》的艺术特点主要有:
    (1)赋、比、兴手法的运用(3分);
    (2)重章叠唱(2分);
    (3)多种修辞手法的灵活使用(3分);
    (4)句式以四言为主,节奏明快,富于变化(2分)。

  • 第19题:

    结合某一门类艺术的特点论述艺术创造的过程。


    正确答案: 结合文艺流派,须得出一下观点。如野兽派,代表人马蒂斯。
    (1)在艺术发展的各种因素中,继承和创新是一对重要的范畴和基本的规律。
    (2)艺术在他的发展过程中其内在结构是有继承性的,这种继承性,反映着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审美观念的连续性。
    (3)艺术的历史继承性,首先表现为对本民族艺术遗产的吸收和接受,以及对其他民族和国家优秀文化和艺术成果的吸纳。艺术的历史继承性,在艺术的形式与技巧、内容、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等方面均有突出表现。
    (4)艺术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是手段,创新是目的。
    (5)艺术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除旧布新,推陈出新的过程。
    (6)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创新。为了创新就要坚持批判的原则,对过去的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造出新鲜的艺术品,一适应新时代的人们对于审美文化和艺术要求

  • 第20题:

    问答题
    论述张王乐府在艺术上的共同特点。

    正确答案: 王建与张籍为挚友,乐府二人齐名,世称“张王乐府”。在古题、新题参用这一点上,二人也极相似。
    一.他们都好用七言歌行体,篇幅都不长却又都好换韵,绝少一韵到底。
    二.他们也好在诗的结尾两句用重笔(同时配合换韵)来突出主题,但主观的议论较少,往往利用人物的自白,或只摆一摆事实,便戛然而止。
    三.语言方面,也以通俗明晰为主,但颇凝炼精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以《关雎》和《蒹葭》这两首诗为例,归纳《诗经》的艺术特点。

    正确答案: ⑴景物描写对主题的烘托作用。
    ⑵形式上四言一句,隔句用韵,但不拘泥,富于变化。
    ⑶语言准确、优美,富于形象性。双声、叠韵、叠字的运用,描摹细致曲折的感情和自然景象的特征,收到较大的艺术效果。
    ⑷章节重叠增强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论述《诗经》的艺术特点。(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正确答案: (1)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诗经》305篇,基本是抒情诗和叙事诗,而以抒情诗占多数,真实率直的抒情,和情感化的叙事,是《诗经》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重要特点。
    首先,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是真实的。如:《伐檀》、《硕鼠》一类地位不平等和不劳而获现象表示不满的诗;又如情爱诗《氓》。
    其次,作者抒发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的。如《关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再次,叙事诗的诗作中也包含著作者的情感。如《七月》叙述农夫一年四季辛勤繁忙的劳作,内心却涌动着一股浓郁的不平之气。
    (2)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方式
    A.赋是《诗经》运用最多的表现方式。它可以是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写,还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
    I.直接叙事的如:《七月》
    I.i.直接刻画描写如:《溱洧》以春日为背景,继而特写一对恋人相约游玩的对话,最后又转向青年男女踏春游戏热闹场面的描写。
    I.ii.直言其志和直抒胸臆,社会政治诗、情爱诗都是如此。
    B.比,一般说就是比喻。
    I.修辞意义的手法,诗经中最常见的一种情形,如《卫风•硕人》中连用六个比喻描摹卫庄公夫人庄姜的美丽。
    I.i.另一种情形是整首诗用比,如《魏风•硕鼠》等。
    C.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置。兴与诗歌情思相关时,一般会起到烘托或与诗歌意义发生某种联系的作用,起到起韵的作用。
    I.兴与诗歌情思相关,如《关雎》的起兴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以此起彼伏的水鸟和和鸣,比喻青年男女的求偶。
    I.i.兴与诗歌情思不相关的,如《唐风•山有枢》
    (3)形式和语言方面的几个特点
    A.重复复沓的结构形式。
    I.字词随变而意义相同,如《关雎》。《诗经》中这类同义复沓的重章之歌较多,其回环往复的咏唱,加强了抒情效果。
    ii.改变字词后使诗章间形成意义上的层递关系,如《黍离》。
    b.语言上,《诗经》以四言为基本句式,但又参差变化,比较灵活,如《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节奏鲜明,音韵谐恰,有天然的音乐美感。词汇丰富、大量的双声迭韵的连绵词和迭字,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诗经》的艺术特点

    正确答案: 《诗经》的艺术特点主要有:
    (1)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2)重章叠唱;
    (3)多种修辞手法的灵活使用;
    (4)句式以四言为主,节奏明快,富于变化。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