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运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主要目的不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常用的安全评价方法包括()。

    A.预先危险性分析法
    B.危险指数评价法
    C.故障树分析法
    D.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E.调查表法

    答案:A,B,C,D
    解析:
    常用的安全评价方法:(1)安全检查表法(SCA)。(2)危险指数法(RR)。(3)预先危险分析法(PHA)。(4)故障假设分析法(WI)。(5)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6)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7)故障树分析法(盯A)。(8)事件树分析法(ETA)。(9)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JRA)。(10)定量风险评价法(QRA)。

  • 第2题:

    简要介绍预先危险性分析法。


    (1)调查、了解和收集过去的经验和相似区域火灾事故发生情况; (2)辨识、确定危险源,并分类制成表格。危险源的确定可通过经验判断、技术判断和实况调查或安全检查表等方法进行; (3)研究危险源转化为火灾事故的触发条件; (4)进行危险分级。危险分级的目的是确定危险程度,指出应重点控制的危险源。

  • 第3题:

    预先危险分析法根据事故的原因和后果,将各类危险性划分为()个等级。


  • 第4题: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中,辨识危险源可以采用( )。

    A.安全检查表法
    B.事件树分析法
    C.事故树分析法
    D.试验法

    答案:A
    解析:
    教材P596
      (2)辨识、确定危险源,并分类制成表格。危险源的确定可通过经验判断、技术判断和实况调查或安全检査表等方法进行。

  • 第5题:

    预先危险性分析的目的、内容?


    预先危险性分析的目的: 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时,一般是利用安全检查表、经验和技术先查明危险因素存在方位.然后识别使危险因素演变为事故的触发因素和必要条件,对可能出现的事故后果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预先危险性分析的程序: 1.准备阶段 对系统进行分析之前,要收集有关资料和其他类似系统以及使用类似设备、工艺物质的系统的资料。 2.审查阶段 通过对方案设计、主要工艺和设备的安全审查,辨识其中主要的危险因素,也包括审查设计规范和采取的消除、控制危险源的措施。 3.结果汇总阶段 按照检查表格汇总分析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