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觉和听觉感受器都是由内耳膜迷路的上皮分化而成的,它们接受的刺激均与内淋巴有关。
第1题:
胎儿的听觉传导途径是()。
第2题:
膜迷路()
第3题:
关于前庭蜗器的描述,错误的是()
第4题:
椭圆囊和球囊的囊斑位于椭圆囊和球囊的壁上,二者都是位觉感受器,能接受头部直线变速运动的刺激。
第5题:
内耳()
第6题:
关于内耳的描述错误的是()
第7题:
内耳中的()是听觉感受器,而()、()和()是位觉感受器。
第8题:
对
错
第9题:
位于鼓室内侧
由骨迷路和膜迷路构成
骨迷路位于膜迷路内
膜迷路内含有内淋巴
有听觉感受器和位觉感受器
第10题:
位于颞骨岩部的骨质内
是听觉和位觉感受器所在的部位
膜迷路内充满内淋巴
骨迷路和膜迷路之间充满外淋巴
内、外淋巴经蜗孔相通
第11题:
第12题:
位于骨迷路内
内含外淋巴
由膜半规管、椭圆囊、球囊三部分构成
内含神经纤维
椭圆囊和球囊是位觉感受器
第13题:
关于内耳的结构,哪些正确()。
第14题:
膜半规管是:()
第15题:
声波是通过内耳膜迷路基底膜与听觉感受器相连的蜗神经传入中枢的。
第16题:
关于膜迷路说法正确的是()。
第17题:
膜迷路()
第18题:
内耳内的位觉感受器有()、()和(),其中能感受旋转运动的是()。
第19题:
膜迷路是套在骨迷路内封闭的膜性管或囊
由椭圆囊、球囊、膜半规管和蜗管四部分组成,它们之间互不相通
蜗孔位于蜗底处,前庭阶和鼓阶的唯一通道
椭圆囊、球囊互不相通
膜迷路内不含有位置觉感受器
第20题:
以空气为介质,通过外耳道-膜-听骨链-迷路外淋巴-内淋巴-Corti氏器,在此产生音感受(也称正常气导途径)
头颅骨-鼓室听骨链-内耳(又称骨导途径)
直接经圆窗内淋巴-基底膜-Corti氏器
经过腹壁的肌肉而进人羊水,再经此介质传经头颅骨-鼓室-前庭窗-迷路外淋巴-内淋巴-基底膜-Corti氏器产生声音的感觉
以空气为介质,通过外耳道-膜-听骨链-迷路外淋巴-内淋巴-超声听觉感受器,在此产生声音感受
第21题:
听觉感受器和位觉感受器位于内耳
外耳和中耳是声波的传导装置
听器是感受声波刺激的感受器
位觉器可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刺激
听感受器和位觉感受器位于中耳
第22题:
听觉感受器和位置觉感受器位于内耳
外耳和中耳是声波的传导装置
听器是感受声波刺激的感受器
位觉器可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刺激
听感受器和位觉感受器位于中耳
第23题:
骨迷路和膜迷路为两套套叠的管道
骨迷路和膜迷路内表面均覆盖上皮
内外淋巴互不相通
感受器为膜迷路黏膜上皮的局部隆起
第24题: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