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通气良好:土壤()升高,可加速土壤有机养分的分解,使土壤有效养分增多,同时养分主要以氧化态存在,有利于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A.ESP
B.pH
C.Eh
D.CEC
第1题:
存在于土壤矿物质中的养分称为()
第2题:
被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的交换性离子养分称为()
第3题:
下列不属于土壤可给态养分三种状态的是()
第4题:
土壤养分的存在形态可分为()。
第5题:
土壤有机质能改善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利于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养分的吸收。
第6题:
土壤的养分根据植物吸收利用的难易程度,可划分为两种:()和迟效养分。
第7题:
土壤养分按养分在土壤中存在的化学形态可分为:()、()、()、难溶态养分、有机态养分。
第8题:
土壤养分按存在形态可分发为()四种形态
第9题:
指土壤溶液中水溶态养分包括胶体表面容易被植物吸收的养分,称为(),又称有效养分
第10题:
李比希认为: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每次收获必从土壤中带走某些养分,使土壤中养分减少,土壤贫化,要维持地力和植物的产量,就要归还植物带走的养分,这一学说是在()提出来的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第13题:
李比希认为: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每次收获必从土壤中带走某些养分,使土壤中养分减少,土壤贫化,要维持地力和植物的产量,就要归还植物带走的养分,这一学说称为()
第14题:
土壤有效养分含量说明了土壤中能被作物吸收的有效养分的真实数量。
第15题:
土壤有机质即可为植物提供养分,保蓄土壤中的养分。()
第16题:
胶体具有带电性,因此()。
第17题:
()是水溶态养分的来源之一。土壤中有效养分的主体。
第18题:
地质大循环是地表物质的风化—()—()的过程,形成土壤母质,释放养分元素(无效态养分转化为有效态养分),为植物生长提供一定的条件。
第19题:
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因素有()
第20题:
认为: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每次收获必从土壤中带走某些养分,使土壤中养分减少,土壤贫化,要维持地力和植物的产量,就要归还植物带走的养分,这一学说是()农业化学家李比希提出来的
第21题:
存在于土壤有机质中的养分称为()
第22题:
水溶态养分
交换态养分
缓效态养分
难溶态养分
有机态养分
第23题:
第24题:
土壤营养诊断
土壤固相中可以迅速转化为可给态的养分
土壤溶液所溶解的养分
土壤交换性吸收体上所吸收的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