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下列关于PM10和PM2.5的说法,错误的是()
A.PM10又称为细颗粒物,PM2.5又称为可吸入颗粒物
B.机动车排气是一次颗粒物
C.二次污染物是PM2.5的主要来源
D.海盐是PM2.5的自然源之一
第1题:
第2题:
PM2.5与PM10相比颗粒直径小,富含的有毒、有害物质不如PM10对环境的污染的影响大。
A对
B错
第3题:
以下关于造成雾霾的首要污染物PM2.5的说法正确的是()?
第4题:
重庆市改善空气质量面临的压力很大,全年分季节会出现不同的污染物超标情况。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第5题:
以下哪项不是PM2.5与PM10的不同之处?()
第6题:
什么是TSP、PM10、PM2.5?
第7题:
通常PM10被称为可吸入颗粒物,PM2.5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第8题:
PM2.5是空气质量的一个极关键指标,可遗憾的是,长期以来,我们的空气质量监测一直只检测直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PM10),未将PM2.5纳入,而实际上,PM10大多难以穿越人体的防御系统进入到体内,远比PM2.5危险性小。我们城市中常见的灰霾天气,PN2.5往往是主因,这些还不到头发丝粗细1/20的颗粒物,它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有重要影响。不仅如此,PM2.5堪称人体健康的一大杀手,它成分复杂,多含有毒有害物质,由于颗粒太小,它能穿过鼻腔中的鼻纤毛,直接进入肺部,甚至渗进血液,从而引发包括心脏病、动脉硬化、肺部硬化、肺癌、哮喘等各种疾病。根据这段文字,理解不正确的是()
第9题:
《环境空气 PM10 和PM2.5的测定 重量法》(HJ618-2011)规定,采样器入口距地面高度不得低于1.5m,采样不宜在风速大于()m/s等天气条件下进行。
第10题:
4
5
6
8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因此区域SO2、NO2、CO、O3达标,故此区域为达标区
因此区域SO2、NO2、PM2.5、PM10达标,故此区域为达标区
因此区域PM2.5、PM10、CO、O3达标,故此区域为达标区
因此区域SO2、NO2、PM2.5、PM10、CO、O3达标,故此区域为达标区
第13题:
第14题:
关于探岳的空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第15题:
分析表明,尾气尘对市主城区PM10的贡献率达24%,对PM2.5的贡献率达()?
第16题:
pm2.5比pm10颗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这种说法正确吗?()
第17题:
柴静拍摄的《穹顶之下》引发了市民对雾霾的高度关注,造成雾霾的首要污染物是PM2.5,关于PM2.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第18题:
通常PM10被称为(),PM2.5称为()
第19题:
2012年2月,国务院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关于PM2.5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第20题:
2012年京津冀、长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其他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始检测环境空气质量()。
第21题:
TSP、PM10、PM2.5属于环境空气污染物基本项目
B[a]P、氟化物属于环境空气污染物其他项目
NO2、NOX属于环境空气污染物其他项目
CO、O3属于环境空气污染物基本项目
第22题:
对
错
第23题:
PM2.5产生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
空气中的颗粒污染物,个头越小越危险
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还未开展对PM2.5的监测,大多通行对PM10进行监测
全球PM2.5最高的地区在欧洲
第24题: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大于2.5微米的颗粒物
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将PM2.5纳入了强制性监测指标
全球PM2.5最高的地区在南非和中国的华北、华东、华中全部
与PM10相比,PM2.5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