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和行动元,是叙事性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两种人物形象。他们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请同学们从自己阅读的文学作品或者影视作品中,分别精选一个角色也一个行动元,分析他们的特点。300字以上,可以参考,杜绝抄袭。
第1题:
()基于个人理性(利益)和集体理性(利益)之间的冲突提出了“集体行动的困境”这一开创性理论,他认为除非一个集团中的人数很少,存在强制或者其他某些特殊手段促使个人按照他们的共同利益行动,理性的、自利的个人将不会采取行动以实现他们共同的或集团的利益。
第2题:
下列能够反映装扮行为与儿童自己和行为主体(行动者)之间的关系的是()
第3题:
《西游记》中的各种妖怪从叙事学的角度看()
第4题:
Zigbee网络中,负责定义每一个设备的功能和角色,协调各个设备之间的关系,童年故事也发现网络中不同设备并区分他们的任务指的是()。
第5题:
举例说明行动元与角色的关系?
第6题:
“移情式阅读”的意思是()
第7题:
行动元与角色
第8题:
对
错
第9题:
ZDO
应用支持子层
应用对象
第10题:
对
错
第11题:
角色游戏
结构游戏
表演游戏
记忆游戏
第12题:
第13题:
幼儿按照自己创编的故事或文学作品中的故事,对故事中的人物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这种行为属于()
第14题:
学前儿童文学教育活动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从()入手。
第15题:
()在叙述故事中的作用具有二重性:既有推动情节发展的“行动元”功能,又有显现性格特征的“角色”功能。
第16题:
分析中国建国以来的主流文学作品对女性的角色定位。
第17题:
管理者喜欢与人打交道的工作,他们回避单独行动,他们根据自己在事件和决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与他人发生联系;而领导者却以一种更为直觉和移情的方式与他人发生联系,他们更关心的是()。
第18题:
人物具有的“行动元”和“角色”两重性特征在作品中总是相互吻合的()
第19题:
以下关于岗位和角色的说法正确的是()
第20题:
事件
情节
人物
场景
第21题:
都是角色
大多只是充当行动元的功能
兼为行动元和角色
是圆形人物
第22题:
角色转换
角色意识
角色分配与轮流
主题与情节
第23题:
第24题:
阅读文学作品时不是抱理解和欣赏的态度
阅读作品时将自我的感情移入到和自己相似的人物身上,并以这一人物自居
移情式阅读也可以理解为“体认”中的“同化”
鲁迅说:“中国人看小说,不能用赏鉴的态度去欣赏它,却自己钻入书中,硬去充一个其中的角色。”这说的便是移情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