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和弗洛伊德的区别在于A、是否承认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的作用B、是否承认儿童发展的阶段性C、是否属于环境决定论D、本我决定人格的发展E、强调自我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

题目

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和弗洛伊德的区别在于

A、是否承认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的作用

B、是否承认儿童发展的阶段性

C、是否属于环境决定论

D、本我决定人格的发展

E、强调自我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考题
更多“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和弗洛伊德的区别在于A、是否承认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的作用B、是否承认儿童发 ”相关问题
  • 第1题:

    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标准是()

    A、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B、是否承认个人作用

    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有能动作用


    参考答案:C

  • 第2题:

    在艾里克森看来,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包括

    A.生物因素
    B.心理因素
    C.社会因素
    D.性格因素

    答案:A,B,C
    解析:
    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认为人格的发展既受到生物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该理论又称为心理社会人格发展理论。

  • 第3题:

    【单选题】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是否承认社会发展有规律

    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第4题:

    辩证的否定观和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区别在于( )。

    A. 是否承认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B. 是否承认否定和肯定既对立又统一

    C. 是否承认否定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

    D. 是否承认否定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正确答案:ABC

    ABC

  • 第5题:

    试述弗洛伊德和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并比较其异同


    答案:
    解析:
    (1)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观: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的,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它们之间的关系决定着个人人格的基本面貌。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是本能,人格的发展就是性(心理性欲)的发展。儿童人格发展分为口唇期(0~1岁)、肛门期(1—3岁)、性器期(3~6岁)、潜伏期(6—11岁)和生殖期(青少年期)五个阶段。 (2)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艾里克森接受了弗洛伊德理论的基本框架,但更强调自我的作用,认为人格是生物、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因素组成的统一体,个体人格发展要经过一系列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目标、任务和冲突。各个阶段互相依存,后一阶段发展任务的完成依赖于早期冲突的解决。人的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阶段1(0~1岁)信任对怀疑、阶段2(1~3岁)自主对羞怯、阶段3(3~6岁)主动对内疚、阶段4(6~12岁)勤奋对自卑、阶段5(12~18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6(成年初期)亲密对孤独、阶段7(成人中期)繁殖对停滞、阶段8(成年晚期)完美对绝望。 (3)区别:弗洛伊德强调本能的作用,将人格发展局限于母亲一儿童一父亲这个狭隘的三角关系中,特别强调早期经验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而艾里克森则更强调自我的作用,将个体发展置于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上,重视社会文化对人格发展的影响,认为人格发展是一个渐成的过程。弗洛伊德的阶段只到青春期为止,艾里克森将人格发展阶段扩展到了人的一生。联系:艾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是对弗洛伊德的发展理论的继承、扩展与修正。在阶段的划分上,艾里克森接受了弗洛伊德五个阶段的时间划分。在论述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上,艾里克森并不排除生物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