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女,26岁。2005年与打工者周某认识并发生性关系。其后,周某要求带王某去四川,王不同意,因此被周某殴打。王某家人报警,周某被拘留,王某家人反映王某智力差。经司法精神病鉴定,王某为部分性防卫能力。王某的智商测定结果最可能为A、56分B、48分C、80分D、95分E、32分

题目

王某,女,26岁。2005年与打工者周某认识并发生性关系。其后,周某要求带王某去四川,王不同意,因此被周某殴打。王某家人报警,周某被拘留,王某家人反映王某智力差。经司法精神病鉴定,王某为部分性防卫能力。王某的智商测定结果最可能为

A、56分

B、48分

C、80分

D、95分

E、32分


相似考题
更多“王某,女,26岁。2005年与打工者周某认识并发生性关系。其后,周某要求带王某去四川,王不同意,因此被周某殴打。王某家人报警,周某被拘留,王某家人反映王某智力差。经司法精神病鉴定,王某为部分性防卫能力。王某的智商测定结果最可能为A、56分B、48分C、80分D、95分E、32分”相关问题
  • 第1题:

    王某(男)与周某(女)长期通奸。王某为达到与周某结婚的目的,一同谋害周某丈夫赵某。王某提出由他提供毒药,由周某趁赵吃饭时,把毒药放入赵碗内,将赵毒死。周某虽然同意,并已把王某提供的毒药准备好,但她有一个3岁女孩,顾虑会把孩子毒死,便没有接约定的办法实施投毒行为。后王某要继续和周某通奸遭到拒绝,周某便揭发了王某的上述罪行。

    请依照刑法,分析王某和周某的行为性质并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1)本题中王某和周某是都犯了故意杀人罪,两人是共犯。其中,王某在共同犯罪中起到了教唆的作用,是教唆犯,周某承担的任务是投毒,所以是实行犯。
    (2)王某和周某为了杀害赵某,准备了毒药,但是还未曾投放毒药,也就是说还没有实行故意杀人的行为,只是为了杀人而准备了工具,制造了条件,所以他们的共同犯罪还停留在犯罪预备的阶段。
    (3)周某为了怕误毒杀自己孩子,所以不曾投毒,这一举动是出于其自身意志作出的,而不是出于自身意志以外的原因,所以是犯罪中止;王某的杀人目的最终没有得逞是因为周某最终没有实行,而不是出于他自身意志的考虑,所以王某不成立犯罪中止,而应当是犯罪预备。
    综上所述,王某和周某的行为性质是共同故意杀人。其中,周某构成故意杀人的中止,王某构成故意杀人的预备。

  • 第2题:

    下列必然导致王某与W公司之间的劳动合同关系消灭的事由是()。

    A.王某被刑事拘留

    B.王某被宣告死亡

    C.王某在地震后下落不明

    D.W公司通知王某解除劳动合同


    正确答案:B

    本题涉及的考点是劳动合同效力的终止。王某被刑事拘留并不必然导致劳动合同关系消灭,因为只有劳动者被追究刑事责任,用人单位单方面主张劳动合同解除方消灭劳动合同关系。王某被宣告死亡意味着劳动合同一方不存在了,因而合同关系必然消灭。地震后下落不明没有被法院宣告失踪或死亡也不能消灭劳动合同关系。公司通知解除劳动合同必须是依照法定事项履行法律程序的才可以导致劳动合同关系消灭。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 第3题:

    王某等人在周某开的饭店就餐后未付钱。两天后,王某等人再次路过周某的饭店 时,周某向其催讨所欠饭款。王某等人认为有失脸面,遂对周某拳打脚踢,并扬言次日会再 来饭店教训周某。第二天,周某为防不测,随身携带了一把尖刀。中午时分,王某等人再次 来到周某的饭店滋事,要周某赔偿名誉损失,周某不从。王某遂用携带的斧头砍向周某的头 部,周某侧身躲开,但仍被砍伤了手臂。当王某再次砍来时,周某拔出早已准备好的尖刀还 击,厮打中刺中王某胸部,致其死亡。周某的行为属于:( )
    A.正当防卫
    B.防卫过当
    C.故意杀人罪
    D.过失致人死亡罪


    答案:A
    解析:
    《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了特殊正当防卫,即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本题中,王某等人用斧头向周某头部砍击,属于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行凶行为。周某在被砍伤后持刀反击,在防卫时间、对象、目的、程度等 方面均符合正当防卫的规定,因此属于正当防卫。尽管周某事先准备了尖刀随身携带,但并 未主动使用,并且是在王某等人扬言再次报复滋事的情况下,为防身而准备,并非准备斗殴,不能因为其事先准备了尖刀而否定其行为的正当防卫性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 第4题:

    李某与王某发生口角后,王某声称要把李某杀死,并去商店买了一把匕首,李某怕王某杀死自己,就在王某从商店回来的路上,用猎枪打死了王某。李某的行为属于(  )。
    A.正当防卫
    B.防卫过当
    C.假想防卫
    D.故意犯罪


    答案:D
    解析:
    【精解】根据刑法的规定,正当防卫要求不法侵害必须正在进行,李某在王某伤害行为实施之前就实施了防卫行为,是事前防卫。对于事前防卫的,应当追究防卫人故意犯罪的刑事责任。故选D项。

  • 第5题:

    王某和孙某是夫妻,王某要求和孙某离婚,孙某不同意,于是王某独自去南方,10年间孙某多方打听,始终没有王某的消息。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其配偶孙某()

    • A、只能申请宣告王某失踪
    • B、只能申请宣告王某死亡
    • C、应当先申请宣告王某失踪,再申请宣告王某死亡
    • D、既可以申请宣告王某失踪,也可以申请宣告王某死亡

    正确答案:D

  • 第6题:

    王某因琐事和张某在王某家门前发生口角,王某扬言要找人殴打张某,当王某的姐姐黄某和姐夫李某准备驾车离开王某家时,张某以为黄某和李某就是王某叫来对付自己的人,因此不让车走,王某去拖开张某时双方发生抓扯,相互扯对方头发,派出所接到报警赶至现场,张某和王某仍不松手,李某于是踢了张某一脚,张某仍不放手,并与黄某发生口角,说“你敢打我吗?”黄某又打了张某一巴掌。关于本案作法正确的有()。

    • A、王某应以殴打他人处理,并可依法适用调解
    • B、本案中王某因构成结伙殴打他人,依法不适用调解
    • C、王某和李某构成结伙殴打他人
    • D、王某和黄某构成结伙殴打他人

    正确答案:A

  • 第7题:

    王某因涉嫌诈骗罪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拘留期间,下列有权为王某申请取保候审的是()。

    • A、王某的舅舅
    • B、王某的妻子
    • C、王某的叔叔
    • D、王某聘请的律师

    正确答案:B,D

  • 第8题:

    下列情形中,可以适用治安调解的是()。

    • A、李某故意毁坏其邻居王某家的桌子
    • B、李某雇凶伤害王某
    • C、王某酒后随意殴打出租车司机李某
    • D、李某殴打王某,王某坚决不同意公安机关调解

    正确答案:A

  • 第9题:

    王某,男,某村村民,25岁。某日,王某因怀疑自家的鸡被邻居周某等人偷吃,与周某发生口角。争吵中,王某趁周某不注意,从地上随手捡起一块砖头朝周某头上砸去,造成周某头破血流,经鉴定为轻微伤。民警遂将王某传唤到当地派出所接受询问。王某正在被询问时,突然语无伦次,两眼发呆,精神恍惚。经鉴定,王某系精神分裂症。后经查,王某家族有精神病史,其本人一直精神正常,此次系因受刺激而发病。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 A、王某虽然在被讯问时突发精神病,但其在实施殴打周某行为时,尚处精神正常期,具备完全的控制和辨认能力,属完全行为能力人,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应予以处罚
    • B、王某本来有精神病史,本次经鉴定为精神病发作,应当视为免责情形
    • C、对王某应当从轻处罚或减轻处罚
    • D、鉴于王某精神病发作,因此对其可以作出行政拘留处罚决定但是不予执行治安拘留

    正确答案:B,C,D

  • 第10题:

    王某承租周某店铺一间,后未经周某同意,将店铺转租给马某。为此()

    • A、周某可对王某处以罚金 
    • B、周某可与王某解除租赁合同 
    • C、周某可要求马某承担违约责任 
    • D、马某、王某应共同对周某承担违约责任

    正确答案:B

  • 第11题:

    多选题
    王某,男,某村村民,1975年8月生。某日,王某因怀疑自家的鸡被邻居周某等人偷吃,而与周某发生口角。争吵中,王某乘周某不注意,从地上随手捡起一块砖头朝周某头上砸去,造成周某头破血流,经鉴定为轻微伤。民警遂将王某传唤到当地派出所接受询问。王某正在被询问时,突然语无伦次,两眼发呆,精神恍惚。经鉴定,王某系精神分裂症患者。后经查,王某家族有精神病史,其本人一直精神正常,此次系因受刺激而发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A

    王某患有精神病,对其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不予处罚

    B

    王某患有间歇性精神病,在其精神正常的时候违反治安管理的,应当给予处罚

    C

    王某在被询问时突发精神病,其在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殴打周某)时,精神尚正常,具备完全的控制和辨认能力,属完全责任能力者,应予处罚

    D

    对王某作鉴定的时间不计入办案期限


    正确答案: D,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王某,女,26岁。2005年与打工者周某认识并发生性关系。其后,周某要求带王某去四川,王不同意,因此被周某殴打。王某家人报警,周某被拘留,王某家人反映王某智力差。经司法精神病鉴定,王某为部分性防卫能力。王某的智商测定结果最可能为()
    A

    56分

    B

    48分

    C

    80分

    D

    95分

    E

    32分


    正确答案: A
    解析: 一般智商在34分以下者为无责任能力,35~49分者评定为部分责任能力,智商在50~69分者评定为完全责任能力。行为能力评定原则大体相同。此女为部分性防卫能力,因此智商应在35~49之间。

  • 第13题:

    张某因与王某有私仇,在王某从农田回家的路上解开谢某绑在树上的狼狗,让其去咬王某,王某情急之下,用随身带的锄头将狗打死。王某的行为该如何定性?( )

    A.王某的行为属于紧急避险

    B.王某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C.王某的行为属于故意毁坏财物罪

    D.王某的行为属于意外事件


    正确答案:A
    [答案] A。解析: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以而采取的损害另一个较小合法权益的行为。在本题中张某指使谢某的狼狗去咬王某,王某将狗打死损害的是第三人谢某的利益,故王某的行为应当是紧急避险。

  • 第14题:

    共用题干
    张某是生产干花的个体户,由于竞争激烈,客源减少,张某授权王某为自己寻找买主,并授权王某可以以自己的名义签订买卖合同,合同订立成功后,张某向王某支付报酬。王某动员家人一起寻找客源,王某的母亲韩某认识甲装饰公司的负责人陈某,韩某介绍王某与陈某谈判,王某与甲公司谈判成功,以张某的名义与甲公司签订了买卖合同。回答以下(1)~(3)题: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张某与王某之间是委托合同关系
    B:张某与韩某之间是居间合同关系
    C:王某与韩某之间是居间合同关系
    D:王某与韩某之间是转委托关系

    答案:B,C,D
    解析:
    居间合同一定是有偿合同,居间人只向委托人报告订约机会或者提供订约媒介,并不参与委托人与第三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张某委托王某可以自己的名义订立买卖合同,并且承诺合同成立后支付报酬,由此可知,张某与王某之间是有偿的委托合同关系,而不是居间合同关系,所以A选项正确,B选项不正确。王某动员家人一起寻找客源,但是并未委托家人以张某的名义与买主签订买卖合同,因此不构成转委托,所以D选项不正确。王某动员家人为自己寻找客源,即是委托家人处理自己的事务,因此王某与韩某之间构成委托合同关系。王某并未要求韩某为自己提供订约机会或订约媒介服务,并且王某与韩某之间未约定报酬,而居间合同是有偿合同,所以王某与韩某之间也不构成居间合同关系。
    张某与王某之间是委托合同关系,张某约定了受托人的报酬,王某订立合同成功,张某应按照合同约定向王某支付报酬,所以A选项正确。《合同法》第398条规定:“委托人应当预付处理委托事务的费用。受托人为处理委托事务垫付的必要费用,委托人应当偿还该费用及其利息。”根据该条规定,张某应向王某支付处理委托事务的费用,所以B选项正确。张某与韩某之间不存在法律关系,王某与韩某之间可以认定为无偿的委托合同关系,所以张某不必向韩某支付报酬,王某也不必向韩某支付报酬,但是王某应向韩某支付必要费用,所以C选项不正确,D选项正确。
    《合同法》第406条规定:“有偿的委托合同,因受托人的过错给委托人造成损失的,委托人可以要求赔偿损失。无偿的委托合同,因受托人的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给委托人造成损失的,委托人可以要求赔偿损失。受托人超越权限给委托人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王某与张某之间是有偿的委托合同关系,王某由于过错给张某造成损失,张某有权要求王某承担赔偿责任。《合同法》第410条规定:“委托人或者受托人可以随时解除委托合同。因解除合同给对方造成损失的,除不可归责于该当事人的事由以外,应当赔偿损失。”王某由于过错给张某造成损失,张某当然可以解除委托合同,并且委托合同的解除是由于王某的过错,所以张某解除合同给王某造成损失的,张某也不负赔偿责任。

  • 第15题:

    王某(13周岁)强奸了妇女后又杀害妇女,逃到朋友李某(17周岁)处寻求躲藏。李某收留了王某,但1个月后被警方发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王某以强奸罪论处
    B.对王某以故意杀人罪论处
    C.对李某以窝藏罪论处
    D.对王某不作犯罪处理,因此王某不属于犯罪分子,李某不构成窝藏罪

    答案:C
    解析:
    A项、B项错误。我国刑法规定,不满14周岁的人即使客观行为具有法益侵害性,主观上具有故意或者过失,也因未达刑事责任年龄而具有主观(责任)阻却事由,不用承担刑事责任。本题中,王某强奸了妇女后又杀害妇女的行为,侵犯了妇女的性自主权与生命权,具有法益侵害性。主观上属于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妇女的性自主权与生命权受到损害的结果,却仍然积极追求该结果发生的故意。但因为王某只有13周岁,未达刑事责任年龄14周岁,具有主观(责任)阻却事由。因此,王某不构成犯罪,也不承担刑事责任,对王某也就不能以强奸罪和故意杀人罪论处。 C项正确,D项错误。我国《刑法》第310条对窝藏罪的规定为,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的行为。此处的“犯罪”包括行为人只符合窝藏罪这一犯罪构成中的客观阶层要件,而不符合主观阶层要件的情形。因此,虽然王某因未达刑事责任年龄而不承担刑事责任,但其行为符合窝藏罪的客观阶层要件,李某在王某实施法益侵害行为后,收留王某以躲避刑事追究的行为,属于窝藏罪,应当以窝藏罪论处。

  • 第16题:

    王某,男,某村村民,1975年8月生。某日,王某因怀疑自家的鸡被邻居周某等人偷吃,而与周某发生口角。争吵中,王某乘周某不注意,从地上随手捡起一块砖头朝周某头上砸去,造成周某头破血流,经鉴定为轻微伤。民警遂将王某传唤到当地派出所接受询问。王某正在被询问时,突然语无伦次,两眼发呆,精神恍惚。经鉴定,王某系精神分裂症患者。后经查,王某家族有精神病史,其本人一直精神正常,此次系因受刺激而发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A、王某患有精神病,对其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不予处罚
    • B、王某患有间歇性精神病,在其精神正常的时候违反治安管理的,应当给予处罚
    • C、王某在被询问时突发精神病,其在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殴打周某)时,精神尚正常,具备完全的控制和辨认能力,属完全责任能力者,应予处罚
    • D、对王某作鉴定的时间不计入办案期限

    正确答案:B,C,D

  • 第17题:

    王某现年25岁,患有精神病。一日,王某又跑出家,将邻居的门窗全部损坏,邻居找王某父母,要求其赔偿。而王某的父母则说,孩子大了,管不了,王某有精神病,你们愿意怎样处理就怎样处理好了。王某在街上玩,刘某让王某为其摸奖,并声称如果中奖分给王某一半奖金,结果王某竞然为刘某摸到了特等奖5000元,刘某认为王某是精神病,并以开玩笑为理由,不愿意将奖金分给王某。你认为下面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王某患有精神病,属于无行为能力的人,所以王某及其父母不应承担民事责任。
    • B、王某患有精神病,属于无行为能力的人,王某的父母属于其监护人,应对王某的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 C、刘某的承诺已形成口头合同,王某虽然无行为能力,但是对其纯受益的民事合同是有效的,所以刘某应当将奖金分给王某。该部分奖金应提交给王某的监护人。
    • D、王某无权获得奖金。

    正确答案:B,C

  • 第18题:

    李某在路上拦截女中学生王某,持匕首对王某进行威胁,欲实施强奸。王某与其搏斗,并抢得匕首。李某见匕首被夺,即挥拳击打王某头部,王某以匕首相迎,刺中李某的胸部,李某当场死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王某是正当防卫
    • B、王某是防卫过当
    • C、王某应负刑事责任
    • D、王某不负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A,D

  • 第19题:

    王某因怀疑自家的鸡被邻居周某等人偷吃,与周某发生口角。争吵中,王某趁周某不注意,随手从地上捡起一块砖头朝周某头上砸去,造成周某头破血流,经鉴定为轻微伤。民警遂将王某传唤到当地公安派出所接受询问。王某正在被询问时,突然语无伦次,两眼发呆,精神恍惚。经鉴定,王某患了精神分裂症。经查,王某家族有精神病史,其本人一直精神正常,此次系因受刺激而发病。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 A、王某虽然在被询问时突发精神病,但其在实施殴打周某的行为时,尚处精神正常期,具备完全的控制和辨认能力,属完全行为能力人,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应予以处罚
    • B、王某经鉴定为精神病发作,应当视为免责情形
    • C、对王某应当从轻处罚或减轻处罚
    • D、鉴于王某精神病发作,因此对其可以作出行政拘留处罚决定但是不予执行

    正确答案:B,C,D

  • 第20题:

    在未成年人王某殴打陈某一案中,王某被公安机关处以行政拘留10日。对处罚决定不服,无权提起行政复议的是()。

    • A、王某本人
    • B、陈某
    • C、王某的老师
    • D、王某的父亲

    正确答案:C

  • 第21题:

    王某假冒人民警察,称能找关系把李某(女)的弟弟(因盗窃被逮捕)放出来,李某信以为真,王某即趁机多次和李某发生性关系。后王某的身份被李某识破,王某不顾李某反抗多次将其奸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王某构成招摇撞骗罪
    • B、王某构成强奸罪
    • C、对王某以招摇撞骗罪和强奸罪数罪并罚
    • D、王某冒充人民警察招摇撞骗,应从重处罚

    正确答案:A,B,C,D

  • 第22题:

    单选题
    夏某被宣告死亡后,其妻王某改嫁于周某,其后周某死亡。2年后王某确知夏某仍然在世,遂向法院申请撤销对甲的死亡宣告。法院依法撤销死亡宣告后,夏某与王某的婚姻关系如何?()
    A

    自行恢复

    B

    经王某同意后恢复

    C

    经夏某同意后恢复

    D

    不得自行恢复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王某夫妻无子女,1980年将10岁的孟某收为养女。1988年王某的妻子死亡。 1995年孟某与张桌结婚后另居住在他处,但逢年过节来看望王某。此后王某的侄子王杰、王某的弟弟、王某的妹妹也与王某时有来往。2000年王某突然病故,王某的弟弟和妹妹继承了王某的遗产。孟某和王某的侄子王杰也提出要求继承王某的遗产,王某的弟妹认为孟某不是王某的亲生子女,并且旱已结婚离开,因此不能继承王某的财产,王杰不是法定继承人。于是孟某和王杰起诉到法院,要求继承王某的遗产。  问:孟某和王杰有无继承权?为什么?

    正确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