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常选择的波长为A.260nmB.280nmC.340nmD.410nmE.630nm”相关问题
  • 第1题:

    维生素A的含量测定方法为( )。

    A 差示分光光度法

    B 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

    C 双相滴定法

    D 三点校正紫外分光光度法


    参考答案D

  • 第2题:

    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总氮,为什么要在两个波长测定吸光度?


    本题答案:因为过硫酸钾将水样中的氨氮、亚硝酸盐氮及大部分有机氮化合 物氧化为硝酸盐。硝酸根离子在220nm波长处有吸收,而溶解的有机物在此波长也有吸收,干扰测定。而硝酸根离子在275nm处没有吸收。所以在275nm处也测定吸光度,用来校正硝酸盐氮值。

  • 第3题: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氯丙嗪片剂的波长为( )。

    A、306nm

    B、254nm

    C、200nm

    D、400nm

    E、225nm


    正确答案:B

  • 第4题:

    维生素A含量测定的方法为

    A.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

    B.差示分光光度法

    C.三点校正紫外分光光度法

    D.导数光谱法

    E.双相滴定法


    正确答案:C

  • 第5题: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时,除另有规定外,吸收峰波长应在该品种项下规定的波长±2nm以内。


    正确答案:正确

  • 第6题: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单波长法作含量测定时,通常选择()为测定波长,且控制供试品的吸收度读数在()之间。


    正确答案:最大吸收波长;0.3~0.7

  • 第7题:

    在分光光度法测定中,如其他试剂对测定无干扰时,一般常选用最大吸收波长max作为测定波长,这是由于:()

    • A、灵敏度最高;
    • B、选择性最好;
    • C、精密度最高;
    • D、操作最方便

    正确答案:A

  • 第8题:

    说明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原理。


    正确答案: 蛋白质及其降解产物(脲、胨、肽和氨基酸)的芳香环残基在紫外区内对一定波长的光具有选择吸收作用。在波长280nm下,光吸收程度与蛋白质浓度(3~8mg/ml)呈直线关系,因此,通过测定蛋白质溶液的吸光度,并参照事先用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标准样所作的标准曲线,即可求出样品蛋白质含量。

  • 第9题: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总氮时,为什么要在两个波长测定吸光度?


    正确答案: 因为过硫酸钾将水样中的氨氮、亚硝酸盐氮及大部分有机氮化合物氧化为硝酸盐。硝酸根离子在220nm波长处有吸收,而溶解的有机物在此波长也有吸收,干扰测定。在275nm波长处,有机物有吸收,而硝酸根离子在275nm处没有吸收。所以在220nm和275nm两处测定吸光度,用来校正硝酸盐氮值。

  • 第10题:

    单选题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核酸溶液选用的光波波长为()
    A

    200nm

    B

    230nm

    C

    260nm

    D

    280nm

    E

    320nm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单波长法作含量测定时,通常选择()为测定波长,且控制供试品的吸收度读数在()之间。

    正确答案: 最大吸收波长,0.3~0.7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原理及特点。

    正确答案: 蛋白质及其降解产物(脲、胨、肽和氨基酸)的芳香环残基在紫外区内对一定波长的光具有选择吸收作用。在波长(280nm)下,光吸收程度与蛋白质浓度( 3~8mg/ml)成直线关系,因此,通过测定蛋白质溶液的吸光度,并参照事先用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标准样所做的标准曲线,即可求出样品蛋白质含量。本法操作简便迅速,常用于生物化学研究工作;但由于许多非蛋白质成分在紫外光区也有吸收作用,加之光散射作用的于扰,故在食品分析领域中的应用并不广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盐酸氯丙嗪注射液进行含量测定,测定波长为

    A.425 nm

    B.306 nm

    C.404 nm

    D.254 nm

    E.206 nm


    正确答案:B
    盐酸氯丙嗪注射液的含量测定在306nm的波长处测定,避开了抗氧剂维生素C的干扰。

  • 第14题:

    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波长范围


    正确答案:D

  • 第15题: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氯丙嗪注射剂的波长为( )。

    A、306nm

    B、254nm

    C、200nm

    D、400nm

    E、225nm


    正确答案:A

  • 第16题: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时,因核酸的光吸收有干扰,往往选择双波长予以校正,校正公式为

    A:蛋白质浓度(g/L)=A280nm-A260nm
    B:蛋白质浓度(g/L)=A260nm-A280nm
    C:蛋白质浓度(g/L)=1.45A280nm-0.74A260nm
    D:蛋白质浓度(g/L)=1.45A260nm-0.74A280nm
    E:蛋白质浓度(g/L)=0.74A280nm-1.45A260nm

    答案:C
    解析:

  • 第17题:

    用碱性过硫酸钾消解一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氮的比色波长是()和()。


    正确答案:200nm;275nm

  • 第18题:

    分光光度法测定中如何中选择适当的波长?


    正确答案:最大吸收,最小干扰。

  • 第19题: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时,应选择()波长才能获得最高灵敏度。

    • A、平行光
    • B、互补光
    • C、紫外光
    • D、最大吸收峰

    正确答案:D

  • 第20题:

    在分光光度法测定中,为什么尽可能选择最大的吸收波长作为测量波长?


    正确答案:因为选择最大吸收波长为测量波长,能保证测量有较高的灵敏度,且此处的曲线较为平坦,吸光系数变化不大,对beer定律的偏离较小。

  • 第21题: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时,如何选择入射光的波长?


    正确答案: 为使测定结果有较高的灵敏度,应选择波长等于被测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的光作为入射光,称为“最大吸收原则”。这样不仅测量灵敏度高,而且测定时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可能性和程度减小,准确度也好。但当有干扰物质存在时,有时不可能选择最大吸收波长,这时应根据“吸收最大,干扰最小”的原则来选择入射光的波长。
    选择方法:除可制作吸收曲线选择最大吸收波长外,成熟的分析方法可以查阅文献、资料、标准、规程来选择。

  • 第22题:

    单选题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常选择的波长为()
    A

    260nm

    B

    280nm

    C

    340nm

    D

    410nm

    E

    630nm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总氮,为什么要在两个波长测定吸光度?

    正确答案: 因为过硫酸钾将水样中的氨氮、亚硝酸盐氮及大部分有机氮化合物氧化为硝酸盐。硝酸根离子在220nm波长处有吸收,而溶解的有机物在此波长也有吸收,干扰测定。而硝酸根离子在275nm处没有吸收。所以在275nm处也测定吸光度,用来校正硝酸盐氮值。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