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细菌菌落总数检查,将采样后的平板于30~35℃培养24小时后观察结果,求出
A、5个或3个采样点的平均菌落数
B、1个或2个采样点的平均菌落数
C、2个或3个采样点的平均菌落数
D、3个或4个采样点的平均菌落数
E、5个或6个采样点的平均菌落数
第1题:
对自然沉降法空气微生物样品采集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将营养琼脂平板置采样点处,打开平皿盖,暴露5min,盖上平皿盖
B、远离墙壁O.5m以上
C、采样高度为0.5~1.0m
D、置36℃±1℃培养24h
E、报告全部采样点的最高菌落数
第2题:
细菌总数菌落计数在求同稀释度的平均数时,如果其中一个平皿有大片状的菌落生长,不宜采用,而应以无片状菌落生长的平皿作为该稀释度的菌落数。
第3题:
某食品作菌落总数测定时,若10-1菌落多不可计,10-2平均菌落数为164,10-3的平均菌落数为20,则该样品应报告军落总数是()。
第4题:
当空气洁净度等级为10000时:()。
第5题:
某食品作细菌菌落计数时,若10-1平均菌落数为27,10-2平均菌落数为11,10-3平均菌落数为3,则该样品应报告菌落数是()。
第6题:
一般情况下采用()或经试测求出的平均浓度点作为采样点。
第7题:
4,18
3,18
4,16
3,16
第8题:
5个或3个采样点的平均菌落数
1个或2个采样点的平均菌落数
2个或3个采样点的平均菌落数
3个或4个采样点的平均菌落数
5个或6个采样点的平均菌落数
第9题:
在采样点暴露1分钟后送检培养
在采样点暴露2分钟后送检培养
在采样点暴露3分钟后送检培养
在采样点暴露4分钟后送检培养
在采样点暴露5分钟后送检培养
第10题:
对
错
第11题:
菌落数在10~50的平板
菌落数在10~300的平板
菌落数在30~100的平板
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
菌落数在50~300的平板
第12题:
按稀释倍数最大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
按稀释倍数最小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
任选一个稀释倍数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
第13题:
第14题:
平板菌落数选择时,不管两个平板菌落生长如何,均需取两个平板生长菌落数的平均值。()
第15题:
某食品作菌落总数测定时,如10-1菌落数多不可计,10-2平均菌落数为305,10-3平均菌落数12,则该样品应报告菌落数是()。
第16题:
若各稀释级的平均平板菌落数均无菌落生长或测定数在10个以下时,报告菌数为()个。
第17题:
细菌总数监测中,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大于300,则细菌总数菌落计数应()报告。
第18题:
首先选择平均菌落数在30—300之间进行计算,当只有一个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符合此范围时,即以该平均菌落数乘稀释倍数报告;
若有两个稀释度,其平均菌落数在30—300之间,则应按二者之比值来决定。若比值小于2,应报告两者的平均数;
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大于300,则应按稀释倍数最大的平均菌落数乘稀释倍数报告;
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小于30,则应按稀释倍数最大的平均菌落数乘稀释倍数报告
第19题:
第20题:
以无片状菌落的平皿作为菌落数
以两平皿菌落数的平均作为菌落数
以片状菌落平皿的另一半计数后乘2代表全皿菌落数参加统计
第21题:
第22题:
将营养琼脂平板置采样点处,打开平皿盖,暴露5min,盖上平皿盖
远离墙壁O.5m以上
采样高度为0.5~1.0m
置36℃±1℃培养24h
报告全部采样点的最高菌落数
第23题:
通常采用对角线梅花布点设置采样点
采样高度一般为呼吸带高度
采样点远离空调和门窗
打开培养基皿盖暴露15min
将采样后的平皿置36℃±1℃培养48h观察计算菌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