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关于破伤风梭菌,错误的是
A、专性厌氧
B、可形成芽胞
C、皮肤破损伤口传染
D、与食物中毒有关
E、产生外毒素
第2题:
有关细菌外毒素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第3题:
对外毒素特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第4题:
关于致病菌致病因素的描述,错误的是()
第5题:
关于伤寒杆菌,说法错误的是()
第6题:
下列关于类毒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第7题:
关于病菌的致病因素,错误的是()。
第8题:
主要由革兰阳性菌产生
也可由革兰阴性菌产生
具有特异的组织亲和性
其成分为脂多糖
可经甲醛脱毒成类毒素
第9题:
为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获得
可中和游离外毒素的毒性作用
可中和已与易感细胞结合的外毒素的毒性作用
由细菌内毒素刺激机体产生
为内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获得
第10题:
第11题:
属于沙门菌属D组
主要通过产生外毒素致病
不产生外毒素,主要通过细菌裂解释放内毒素致病
革兰染色成阳性
细菌有鞭毛,能运动
第12题:
由外毒素经处理而成
主要成分为脂多糖
抗原性与外毒素相似
毒性与外毒素相似
是细菌分泌的
第13题:
有关维生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第14题:
关于伤寒杆菌说法错误的是()
第15题:
有关外毒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第16题:
有关内毒素与外毒素的错误描述是()。
第17题:
有关细菌毒素正确说法是()
第18题:
有关外毒素的说法,下列错误的是()
第19题:
某些外毒素由前噬菌体编码
无组织选择性
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可制成类毒素
来源于革兰氏阳性菌和少数革兰氏阴性菌
第20题:
外毒素免疫原性强,易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
外毒素稳定性强,在60~80℃30分钟也不能破坏
内毒素在160℃2~4小时被破坏
内毒素免疫原性较弱,不能制成类毒素
第21题:
黏附因子与致病有关
荚膜、微荚膜与致病有关
细菌的胞外酶可致病
内、外毒素与致病有关
细菌侵入数量与致病无密切关系
第22题:
由大多数革兰阳性菌与少数革兰阴性菌产生
主要成分为脂多糖
毒性强,有抗原性
用甲醛脱毒后可制成类毒素
毒性具有选择性
第23题:
外毒素可由革兰阴性菌产生
内毒素的主要毒性组分是脂质A
外毒素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
内毒素对组织器官无选择性毒性效应
外毒素均不耐热,60~80℃30分钟被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