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有关血琼脂平板,叙述错误的是 ( )
A、常用血液为羊血
B、血液灭菌后才能加入培养基中
C、血液含量一般为10%左右
D、琼脂含量为2%~3%
E、属于营养培养基
第2题:
会消耗标本中葡萄糖的是
A、血液标本中的红细胞
B、血液标本中白细胞增多时
C、血液标本中的细菌污染
D、尿液标本中的细菌污染
E、胸、腹腔积液标本中的细菌污染
第3题:
在血液标本的细菌检验中,一般培养基与血液的比例为
A.1:1
B.4:1
C.5:1
D.10:1
E.20:1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血液标本做增菌培养时,血液与培养基量之比为1:10,其理由是()
第7题:
采集血培养标本时,正确的做法是()
第8题:
破坏特异性抗体
破坏非特异性抗体
破坏抗菌药物
稀释细菌生长抑制因子
防止血液凝固
第9题:
第10题:
血液标本中的红细胞
血液标本中白细胞增多时
血液标本中的细菌污染
尿液标本中的细菌污染
胸、腹腔积液标本中的细菌污染
第11题:
破坏特异性抗体
破坏非特异性抗体
破坏抗菌药物
稀释细菌生长抑制因子
防止血液凝固
第12题:
常用血液为羊血
血液含量一般为10%左右
血液灭菌后才能加入培养基中
琼脂含量为2%~3%
属于营养培养基
第13题:
血液增菌培养时,液体增菌培养基和血液标本量的比例应大于 ( )
A、25:1
B、20:1
C、15:1
D、10:1
E、5:1
第14题:
A、清晰的标识,以编码进行标识
B、血液检验标本至少保留半年
C、标本容量足够
D、标本抗凝良好,无溶血、无污染
第15题:
血液标本做增菌培养时,血液与培养基量之比最好为1:10,其主要原因是
A、破坏特异性抗体
B、破坏非特异性抗体
C、破坏抗菌药物
D、稀释细菌生长抑制因子
E、防止血液凝固
第16题:
第17题:
细菌在血液培养基中溶血现象包括()、()、()三种溶血。
第18题:
细菌在血液培养基中溶血现象包括()、()、()三种。
第19题:
如有凝血试验标本与其他血液检验标本同时采集,应先采集()血液标本,然后再采集()的标本。
第20题:
10∶1
4∶1
5∶1
20∶1
1∶1
第21题:
第22题:
25:1
20:1
15:1
10:1
5:1
第23题:
第24题:
1:1
4:1
5:1
10:1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