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以下有关酶耦联法测定酶活性浓度的描述,错误的是
A、往往利用一个以上的工具酶
B、测定延滞期越短越好
C、指示酶的反应必须是一级反应
D、一般指示酶的Km值都很大
E、指示酶的用量要适当
第2题:
下列关于酶定量测定叙述错误的是
A.是测定酶的活性浓度
B.是测定酶催化反应的速度
C.一般不直接测酶蛋白的含量
D.测定酶活性浓度时要选择好各种条件
E.任何情况下酶促反应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仍I
6.E。本题考查酶定量测定有关概念,只有当底物浓度足够大时,酶促反应速度才与酶浓度成正比例。
第3题:
关于关键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其催化活性在酶体系中最低
B.常为酶体系中间反应的酶
C.多催化可逆反应
D.该酶活性调节不改变整个反应体系的反应速度
E.反应体系起始物常可调节关键酶
第4题:
第5题:
酶偶联测定的指示酶可利用脱氢酶类,这是因为其辅酶NADP+在波长340nm处()吸收峰,而NADPH在此波长下()吸收峰。
第6题:
三羧酸循环的限速步骤是
第7题:
第8题:
一般指示酶的Km值都很大
往往利用一个以上的工具酶
指示酶的反应必须是一级反应
测定延滞期越短越好
指示酶的用量要适量
第9题:
往往利用一个以上的工具酶
测定延滞期越短越好
指示酶的反应必须是一级反应
一般指示酶的Km值都很大
指示酶的用量要适量
第10题:
在不停止酶反应条件下测底物的变化量
在不停止酶反应条件下测产物的变化量
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有NAD(P)H反应系统测定脱氢酶
常测定NAD(P)H→NAD(P)+在340nm波长下吸光度上升
可利用所谓色原底物颜色变化测定某些水解酶和一些转移酶
第11题:
第12题:
HK只能催化葡萄糖的六碳糖磷酸化
HK能催化除葡萄糖以外的六麵憐酸化
HK偶联的指示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只能作用主反应产物葡萄糖-6-磷酸
HK偶联的指示酶不具有特异性,HK具有特异性
HK法辅助酶不受其他物质干扰
第13题:
以下有关酶偶联法测定酶活性浓度的描述,错误的是
A.往往利用一个以上的工具酶
B.测定延滞期越短越好
C.指示酶的反应必须是一级反应
D.一般指示酶的Km值都很大
E.指示酶的用量要适量
第14题:
连续监测法测定酶活性浓度时,与酶活性浓度定量系数(或系数K值)的理论确定值无关的是
A、反应体系体积
B、摩尔吸光系数
C、样品量
D、比色杯光径
E、质控品浓度
第15题:
用G0D-POD法测定血清葡萄糖浓度
第一步反应所用的酶是
A.乳酸脱氢酶
B.葡萄糖氧化酶
C.己糖激酶
D.过氧化物酶
E.丙酮酸激酶
第16题:
写出ALT催化的物质转化反应和连续监测法测定ALT活性时偶联的指示反应,并说出监测吸光度时的波长及在此波长下吸光度的变化。双试剂法是通过先加入缺少哪种物质的底物溶液进行反应,以排除标本中α-酮酸的干扰?
L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在ALT的作用下,生成丙酮酸和L-谷氨酸。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作用下生成L-乳酸,同时NADH被氧化为NAD+,可在340nm处连续监测到NADH的消耗量,从而计算出ALT的活性浓度。
用双试剂法,首先使血清与缺少α-酮戊二酸的底物溶液混合,37保温5分钟,将标本中所含的α-酮酸消耗完,然后再加入α-酮戊二酸启动ALT催化的反应。
略
第17题:
以下有关酶偶联法测定酶活性浓度的描述,错误的是()
第18题:
关于关键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第19题:
异柠檬酸脱氢酶催化的反应
丙酮酸脱氢酶催化的反应
己糖激酶催化的反应
糖原合成酶催化的反应
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的反应
第20题:
酶标记物催化抗原反应,使其结果放大,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
酶活性易受理化因素的影响,酶标记物稳定性差
底物以酶催化后的成色,使酶标主免疫反应结果得以放大
选择高度质量的标记用酶是建立酶免疫技术最重要的前提
第21题:
其催化活性在酶体系中最低
该酶活性调节不改变整个反应体系的反应速度
多催化可逆反应
常为酶体系中间反应的酶
反应体系起始物常可调节关键酶
第22题:
往往利用一个以上的工具酶
测定延滞期越短越好
指示酶的反应必须是一级反应
一般指示酶的Km值都很大
指示酶的用量要适量
第23题:
乙醇氧化酶
乙醇脱氢酶
乙醛氧化酶
乙醛脱氢酶
乙醇水解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