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引导儿童分配和扮演游戏角色包括:
A、帮助儿童明确游戏的主题
B、帮助儿童明确自己扮演的游戏角色
C、引导儿童学习分配各种游戏角色
D、引导儿童学习扮演各种游戏角色
E、引导儿童通过协商轮流扮演游戏角色
第2题:
A、为儿童选择和提供绘画工具和材料
B、学习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
C、帮助儿童进行创造性的画面表达
D、提供游戏化的练习
第3题:
儿童对友谊的认识经历( )发展阶段。
A.短期游戏伙伴关系
B.单向帮助关系
C.双向帮助关系
D.亲密而又相对持久的共享关系
第4题:
第5题:
儿童对友谊认识的发展,按阶段可分为()。
第6题:
游戏实现了儿童社会性的发展表现在()。
第7题:
按着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同冲突阶段及各阶段的游戏主题的不同来进行的游戏分类有哪些?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社会工作者用口头提示的方式帮助儿童表达想法
关注游戏过程的自发性
注重游戏过程的象征性意义
强调语言的交流
第11题:
社会工作者用口头提示的方式帮助儿童表达想法
关注游戏过程的自发性
注重游戏过程的象征性意义
强调非语言的交流
第12题:
感知运动阶段
前运算阶段
具体运算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
第13题:
A.为儿童选择和提供绘画工具和材料
B.学习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
C.帮助儿童进行创造性的画面表达
D.提供游戏化的练习
第14题:
如果儿童是因为缺乏社会交往技能才不参加社会性游戏,那么老师应该()。
A.帮助这名儿童观察其他儿童的社会性交往活动
B.强制这名儿童参与到其他小朋友的游戏中去
C.一旦这名儿童参与集体游戏,立即给予强化
D.每次都选择固定的小朋友和这名儿童游戏
第15题:
儿童由于年龄小,许多困惑或遭受的伤害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社会工作者常采用绘画、布娃娃游戏等方式帮助他们说出游戏人物的感受及想法,协助他们表达内心真实的情感。这种游戏治疗方式的特点是( )。
A.社会工作者用口头提示的方式帮助儿童表达想法
B.关注游戏过程的自发性
C.注重游戏过程的象征性意义
D.强调语言的交流
第16题:
社会工作者常采用绘画、布娃娃游戏等方式帮助儿童说出游戏人物的感受及想法,协助他们表达感觉和想法。这种游戏治疗方式的特点是()。
第17题:
儿童要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不断学会生存、学会去适应自己所面临的社会生活,首先是在()中开始得以实践的,也是他们进行进行社会交往的起点。
第18题:
象征性游戏为什么是学前儿童阶段的典型游戏?
第19题:
较多地体现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游戏在活动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更多地以活动区的形式安排教育活动,儿童有较多地选择和参与机会,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活动;教师通过观察、参与、引导和指导等方式影响或指导儿童的活动。它体现了()的教育活动设计倾向。
第20题:
游戏促进了儿童的社会交往关系
游戏提供了儿童社会实践的机会
游戏使儿童经常体验积极的情感
游戏帮助儿童摆脱了自我中心
第21题:
感觉运动阶段
前运算阶段
具体运算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
直觉思维阶段
第22题:
第23题:
亲密而又相对持久的共享关系、短期游戏伙伴关系、双向帮助关系、单向帮助关系
短期游戏伙伴关系、单向帮助关系、双向帮助关系、亲密而又相对持久的共享关系
短期游戏伙伴关系、双向帮助关系、单向帮助关系、亲密而又相对持久的共享关系
双向帮助关系、单向帮助关系、短期游戏伙伴关系、亲密而又相对持久的共享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