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女,11个月。腹泻3天,大便为蛋花汤样带黏液,无腥臭味;无尿8小时,眼窝凹陷极明显;血钠125mmol/L,诊断为小儿秋季腹泻。患儿脱水的程度和性质是( )A、中度低渗性脱水B、中度等渗性脱水C、重度等渗性脱水D、重度低渗性脱水E、重度高渗性脱水护士晨起观察到患儿出现四肢厥冷、脉弱、血压下降的情况,提示可能出现了( )A、贫血B、休克C、低钾血症D、低钙血症E、继发感染该患儿感染的病原体主要是( )A、变形杆菌B、柯萨奇病毒C、轮状病毒D、金黄色葡萄球菌E、致病性大肠杆菌首要的处理措施是( )A、利

题目

患儿,女,11个月。腹泻3天,大便为蛋花汤样带黏液,无腥臭味;无尿8小时,眼窝凹陷极明显;血钠125mmol/L,诊断为小儿秋季腹泻。患儿脱水的程度和性质是( )A、中度低渗性脱水

B、中度等渗性脱水

C、重度等渗性脱水

D、重度低渗性脱水

E、重度高渗性脱水

护士晨起观察到患儿出现四肢厥冷、脉弱、血压下降的情况,提示可能出现了( )A、贫血

B、休克

C、低钾血症

D、低钙血症

E、继发感染

该患儿感染的病原体主要是( )A、变形杆菌

B、柯萨奇病毒

C、轮状病毒

D、金黄色葡萄球菌

E、致病性大肠杆菌

首要的处理措施是( )A、利尿

B、记出入量

C、静脉补液

D、限制饮食

E、应用抗生素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D


问题 2 答案:B


问题 3 答案:C


问题 4 答案:C

更多“患儿,女,11个月。腹泻3天,大便为蛋花汤样带黏液,无腥臭味;无尿8小时,眼窝凹陷极明显;血钠125mmol/ ”相关问题
  • 第1题:

    患儿,男,9个月,腹泻2天,大便为蛋花汤样带黏液,有霉臭味,无尿7小时,眼窝凹陷,四肢厥冷,诊断为腹泻病。

    如血钠125mmol/L,该患儿可能的诊断是
    A.高渗中度脱水
    B.高渗重度脱水
    C.低渗中度脱水
    D.低渗重度脱水
    E.等渗中度脱水

    答案:D
    解析:
    1.患儿的临床表现和血钠值,属于低渗重度脱水。
    2.该患儿血钠低于正常,为低渗性脱水,应给高张液体。4:3:2液的组成为4份0.9%氯化钠、3份5%~10%葡萄糖液、2份1.4%碳酸氢钠或1.87%乳酸钠,为2/3张液;常用于重度低渗性脱水。
    3.补液的速度取决于脱水的程度,原则上先快后慢。累计损失量应在8~12小时内补足。滴速为每小时8~10ml/kg。重度脱水或有周围循环衰竭者应首先静脉推注或静脉快速滴入2:1等张含钠液20ml/kg,总量不超过300ml,于30~60分钟内静脉输入,以扩充血容量,改善血循环和肾功能。

  • 第2题:

    患儿,女,11个月。腹泻3天,大便为蛋花汤样带黏液,无腥臭味;无尿8小时,眼窝凹陷极明显;血钠125mmol/L,诊断为小儿秋季腹泻。

    患儿脱水的程度和性质是( )
    A.中度低渗性脱水
    B.中度等渗性脱水
    C.重度等渗性脱水
    D.重度低渗性脱水
    E.重度高渗性脱水

    答案:D
    解析:
    1.轮状病毒肠炎特点:好发于秋冬季,以秋季流行为主,多见于6个月~2岁婴幼儿,潜伏期1~3天,起病急多伴有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多无明显中毒症状。病初即出现呕吐,大便次数多,量多,呈黄色或淡黄色,水样或蛋花样,无腥臭味,大便镜检偶有少量白细胞。常并发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2.低渗性缺水常见于:胃肠道消化液持续性丧失,如腹泻、呕吐、消化道瘘、肠梗阻等,钠随消化液大量丧失;大创面渗液,如烧伤、手术后广泛渗液丧失等。同时鉴于患儿凹陷极明显;血钠125mmol/L,属于重度低渗性脱水。
    3.休克是腹泻并发症之一,且根据患儿表现,可判断患儿出现休克。
    4.休克首要处理措施是静脉补液,维持循环血量。

  • 第3题:

    患儿,女,11个月。腹泻3天,大便为蛋花汤样带黏液,无腥臭味;无尿8小时,眼窝凹陷极明显;血钠125mmol/L,诊断为小儿秋季腹泻。

    首要的处理措施是( )
    A.利尿
    B.记出入量
    C.静脉补液
    D.限制饮食
    E.应用抗生素

    答案:C
    解析:
    1.轮状病毒肠炎特点:好发于秋冬季,以秋季流行为主,多见于6个月~2岁婴幼儿,潜伏期1~3天,起病急多伴有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多无明显中毒症状。病初即出现呕吐,大便次数多,量多,呈黄色或淡黄色,水样或蛋花样,无腥臭味,大便镜检偶有少量白细胞。常并发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2.低渗性缺水常见于:胃肠道消化液持续性丧失,如腹泻、呕吐、消化道瘘、肠梗阻等,钠随消化液大量丧失;大创面渗液,如烧伤、手术后广泛渗液丧失等。同时鉴于患儿凹陷极明显;血钠125mmol/L,属于重度低渗性脱水。
    3.休克是腹泻并发症之一,且根据患儿表现,可判断患儿出现休克。
    4.休克首要处理措施是静脉补液,维持循环血量。

  • 第4题:

    共用题干
    患儿,女,11个月。腹泻3天,大便为蛋花汤样带黏液,无腥臭味;无尿8小时,眼窝凹陷极明显;血钠125mmol/L,诊断为小儿秋季腹泻。

    患儿脱水的程度和性质是()
    A:中度低渗性脱水
    B:中度等渗性脱水
    C:重度等渗性脱水
    D:重度低渗性脱水
    E:重度高渗性脱水

    答案:D
    解析:
    轮状病毒肠炎特点:好发于秋冬季,以秋季流行为主,多见于6个月~2岁婴幼儿,潜伏期1~3天,起病急多伴有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多无明显中毒症状。病初即出现呕吐,大便次数多,量多,呈黄色或淡黄色,水样或蛋花样,无腥臭味,大便镜检偶有少量白细胞。常并发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低渗性缺水常见于:胃肠道消化液持续性丧失,如腹泻、呕吐、消化道瘘、肠梗阻等,钠随消化液大量丧失;大创面渗液,如烧伤、手术后广泛渗液丧失等。同时鉴于患儿凹陷极明显;血钠125mmol/L,属于重度低渗性脱水。
    休克是腹泻并发症之一,且根据患儿表现,可判断患儿出现休克。
    休克首要处理措施是静脉补液,维持循环血量。

  • 第5题:

    患儿,女,11个月。腹泻3天,大便为蛋花汤样带黏液,无腥臭味;无尿8小时,眼窝凹陷极明显;血钠125mmol/L,诊断为小儿秋季腹泻。

    该患儿感染的病原体主要是( )
    A.变形杆菌
    B.柯萨奇病毒
    C.轮状病毒
    D.金黄色葡萄球菌
    E.致病性大肠杆菌

    答案:C
    解析:
    1.轮状病毒肠炎特点:好发于秋冬季,以秋季流行为主,多见于6个月~2岁婴幼儿,潜伏期1~3天,起病急多伴有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多无明显中毒症状。病初即出现呕吐,大便次数多,量多,呈黄色或淡黄色,水样或蛋花样,无腥臭味,大便镜检偶有少量白细胞。常并发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2.低渗性缺水常见于:胃肠道消化液持续性丧失,如腹泻、呕吐、消化道瘘、肠梗阻等,钠随消化液大量丧失;大创面渗液,如烧伤、手术后广泛渗液丧失等。同时鉴于患儿凹陷极明显;血钠125mmol/L,属于重度低渗性脱水。
    3.休克是腹泻并发症之一,且根据患儿表现,可判断患儿出现休克。
    4.休克首要处理措施是静脉补液,维持循环血量。

  • 第6题:

    患儿,女,11个月。腹泻3天,大便为蛋花汤样带黏液,无腥臭味;无尿8小时,眼窝凹陷极明显;血钠125mmol/L,诊断为小儿秋季腹泻。

    护士晨起观察到患儿出现四肢厥冷、脉弱、血压下降的情况,提示可能出现了( )
    A.贫血
    B.休克
    C.低钾血症
    D.低钙血症
    E.继发感染

    答案:B
    解析:
    1.轮状病毒肠炎特点:好发于秋冬季,以秋季流行为主,多见于6个月~2岁婴幼儿,潜伏期1~3天,起病急多伴有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多无明显中毒症状。病初即出现呕吐,大便次数多,量多,呈黄色或淡黄色,水样或蛋花样,无腥臭味,大便镜检偶有少量白细胞。常并发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2.低渗性缺水常见于:胃肠道消化液持续性丧失,如腹泻、呕吐、消化道瘘、肠梗阻等,钠随消化液大量丧失;大创面渗液,如烧伤、手术后广泛渗液丧失等。同时鉴于患儿凹陷极明显;血钠125mmol/L,属于重度低渗性脱水。
    3.休克是腹泻并发症之一,且根据患儿表现,可判断患儿出现休克。
    4.休克首要处理措施是静脉补液,维持循环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