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腹外疝病人疝内容物可达阴囊处,回纳疝块后压迫内环,增加腹压不再出现。诊断应考虑为
A.脐疝
B.股疝
C.白线疝
D.腹股沟斜疝
E.腹股沟直疝
第2题:
老年男性,长期站立后疝内容物可达阴囊处,回纳疝块后压迫内环,增加腹压不再出现。诊断应考虑为()
第3题:
男性,70岁,右侧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7年,肿块有时进人阴囊。肿块还纳后,压迫内环口不再出现。鉴别腹股沟斜疝、直疝最有意义的是()
第4题:
男性,65岁,有慢性便秘多年。近半年来发现站立时阴囊部位出现肿块,呈梨形,平卧时可还纳。体检发现外环扩大,压迫内环嘱患者咳嗽,指尖有冲击感,平卧回纳肿块后,手指压迫内环处,站立咳嗽,肿块不再出现。此患者应诊断为()
第5题:
鉴别腹股沟直疝与斜疝最有意义的检查是()
第6题:
男性,65岁,有慢性便秘多年。近半年来发现,站立时阴囊部位出现肿块,呈梨形;平卧时可还纳。体检发现外环扩大,嘱病人咳嗽指尖有冲击感,平卧回纳肿块后,手指压迫内环处,站立咳嗽,肿块不再出现,拟诊腹外疝,准备手术治疗。此病人诊断为()。
第7题:
回纳疝块进入阴囊
回纳疝块占腹外疝90%
回纳疝块不落入阴囊
回纳疝块以青壮年多见
回纳疝块压迫内环,其不再突出
第8题:
脐疝
白线疝
切口疝
腹股沟斜疝
腹股沟直疝
第9题:
腹股沟斜疝
腹股沟直疝
股疝
脐疝
切口疝
第10题:
脐疝
股疝
白线疝
腹股沟斜疝
腹股沟直疝
第11题:
第12题:
9岁男孩,疝内容物可达阴囊处,但其消失与腹内压减轻有关,并且回纳疝内容物后用手指压迫内环不再突出。诊断应考虑()
第13题:
8岁男孩,疝内容物可达阴囊处,疝块回纳后,压内环,增加腹内压不再出现。诊断应考虑为()
第14题:
腹股沟直疝与斜疝最有意义的鉴别方法是()。
第15题:
患者,男性,67岁,腹外疝。患者的特点是:站位时,疝内容物可突出并下降至阴囊,平卧后回纳疝块并压迫内环,嘱患者咳嗽疝块不再出现。患者的情况应考虑为()。
第16题:
发病年龄
突出途径
疝块外形
疝内容物是否进入阴囊
还纳疝内容物后压迫内环,疝内容物是否再突出
第17题:
腹股沟斜疝
腹股沟直疝
股疝
脐疝
切口疝
第18题:
脐疝
股疝
白线疝
腹股沟斜疝
腹股沟直疝
第19题:
脐疝
股疝
白线疝
腹股沟斜疝
腹股沟直疝
第20题:
脐疝
白线疝
切口疝
腹股沟斜疝
腹股沟直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