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符合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诊断标准的是A.痰细菌定量培养分离病原菌数≥ 10CFU/ml B.痰细菌定量培养分离病原菌数≥10CFU/ml C.痰细菌定量培养分离病原菌数≥10CFU/ml D.痰细菌定量培养分离病原菌数≥10CFU/ml E.痰细菌定量培养分离病原菌数≥10CFU/ml

题目
下列符合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诊断标准的是

A.痰细菌定量培养分离病原菌数≥ 10CFU/ml
B.痰细菌定量培养分离病原菌数≥10CFU/ml
C.痰细菌定量培养分离病原菌数≥10CFU/ml
D.痰细菌定量培养分离病原菌数≥10CFU/ml
E.痰细菌定量培养分离病原菌数≥10CFU/ml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C
解析:
医院内感染的病原学诊断标准之一是痰细菌定量培养分离病原菌数≥10CFU/ml。
更多“下列符合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诊断标准的是”相关问题
  • 第1题:

    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标准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患者出现咳嗽、痰粘稠肺部出现湿罗音,并有下列情况之一:
    ①发热;
    ②白细胞总数和(或)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③X线胸片显示与肺部有炎症侵润性病变。
    (2)慢性气道疾病患者稳定期(慢性支气管炎伴或不伴阻塞性肺气肿、哮喘、支气管扩张症)继发急性感染,并有病原学改变或X线胸片显示与入院时比较有明显改变或新病变。

  • 第2题:

    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30-45°取半卧位控制胃内容物的返流。
    2.对存在下呼吸道感染高危因素的患者,加强口腔护理,每2~6小时一次。
    3.鼓励手术后患者(尤其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早期下床活动。
    4.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
    5.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
    6.对气管插管或切开患者,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必须遵循手卫生规则。
    7.建议使用可吸引的气管导管,定期(每小时)作声门下分泌物引流。
    8.呼吸机螺纹管每周更换1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则应及时更换;湿化器添加水可使用新制备的冷开水,每天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做为污水清除,不可直接倾倒在室内地面,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
    9.对于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每天评估是否可以撤机和拔管,尽早拔管,减少插管天数。
    10.尽量减少使用或尽早停用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药物,包括H2受体阻滞剂如西米替丁和/或抑酸剂。
    11.对于器官移植、粒细胞减少症等严重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应进行保护性隔离,包括安置于层流室,医务人员进入病室时须戴口罩、帽子,穿无菌隔离衣等。
    12.有关预防措施对全体医务人员包括护工定期进行教育培训。

  • 第3题:

    医院内褥疮感染的临床诊断标准是什么?


    正确答案: 褥疮局部红、压痛或褥疮边缘肿胀,并有脓性分泌物。

  • 第4题:

    医院内胸膜腔感染的临床诊断标准是什么?


    正确答案: 发热、胸痛、胸水外观呈脓性或带臭味,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1000×106/L。

  • 第5题:

    医院内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标准是什么?


    正确答案: 发热(≧38.0°C超过2天),有鼻咽、鼻旁窦和扁桃腺等上呼吸道急性炎症表现,但必须除外普通感冒和非感染性病因(如过敏等)所致的上呼吸道感染。

  • 第6题:

    下列标本中哪个为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诊断的理想标本()。

    • A、鼻拭子
    • B、痰
    • C、咽拭子
    • D、通过气管收集的标本
    • E、唾液

    正确答案:D

  • 第7题:

    单选题
    列是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诊断标准的是()
    A

    痰细菌定量培养分离病原菌数≥108cfu/ml

    B

    痰细菌定量培养分离病原菌数≥107cfu/ml

    C

    痰细菌定量培养分离病原菌数≥106cfu/ml

    D

    痰细菌定量培养分离病原菌数≥105fu/ml

    E

    痰细菌定量培养分离病原菌数≥104cfu/ml


    正确答案: A
    解析: 医院内感染的病原学诊断标准之一是痰细菌定量培养分离病原菌数≥106cfu/ml。

  • 第8题:

    单选题
    其诊断首先考虑(  )。
    A

    肺癌

    B

    肺水肿

    C

    哮喘

    D

    支气管扩张

    E

    下呼吸道院内感染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正确的是()
    A

    0~2岁,上呼吸道感染6次/年

    B

    0~2岁,下呼吸道感染4次/年

    C

    3~5岁,上呼吸道感染6次/年

    D

    3~5岁,下呼吸道感染3次/年

    E

    6~12岁,上呼吸道感染4次/年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简述诊断为医院感染的下呼吸道感染的标准。


    正确答案: 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患者出现咳嗽、痰粘稠,肺部出现湿罗音,并有下列情况之一
    ⑴发热。
    ⑵白细胞总数和(或)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⑶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
    2.慢性气道疾患患者稳定期(慢性支气管炎伴或不伴阻塞性肺气肿、哮喘、支气管扩张症)继发急性感染,并有病原学改变或X线胸片显示与入院时比较有明显改变或新病变。

  • 第11题:

    医院内血管相关性感染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1)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排出,或有弥散性红斑(蜂窝组织炎的表现)。
    (2)沿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弥散性红斑并除外理化因素所致。
    (3)经血管介入性操作,发热﹥38°C,局部有压痛,无其他原因所解释。病原学诊断:导管尖端培养和/或血液培养分离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说明:
    (1)导管管尖培养其接种方法应取导管尖端5㎝,在皿平板表面往返滚动一次,细菌菌数≧15cfu/平板即为阳性。
    (2)从穿刺部位抽血定量培养,细菌菌数≧100cfu/ml,或细菌菌数相当于对侧同时取血培养的4-10倍,或对侧同时取血培养出同种细菌。

  • 第12题:

    医院内感染性腹泻临床诊断标准是什么?


    正确答案: 合符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1)急性腹泻次数≧3次/24小时,粪便常规镜检白细胞≧10个/高倍视野。
    (2)急性腹泻次数≧3次/24小时,或伴有发热、恶心、呕吐、腹痛等。
    (3)急性腹泻每天3次以上,连续2天;或1天水泻5次以上。但应排除慢性腹泻的急性发作及非感染性因素如诊断治疗原因、基础疾病、心理紧张等所致的腹泻。

  • 第13题:

    医生通过感染实时监控系统可以上报()院内感染部位。

    • A、上呼吸道感染
    • B、下呼吸道感染
    • C、手术部位感染
    • D、菌血症
    • E、泌尿系感染

    正确答案:A,B,C,D,E

  • 第14题: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诊断中,人工气道吸引采集的下呼吸道分泌物病原菌数为()

    • A、≥102cfu/ml
    • B、≥103cfu/ml
    • C、≥104cfu/ml
    • D、≥105cfu/ml
    • E、≥106cfu/ml

    正确答案:D

  • 第15题:

    诊断下呼吸道感染应符合哪些条件?


    正确答案: 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患者出现咳嗽、痰粘稠,肺部出现湿罗音,并有下列情况之一:
    ⑴发热;
    ⑵白细胞总数和(或)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⑶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
    2.慢性气道疾患患者稳定期(慢性支气管炎伴或不伴阻塞性肺气肿、哮喘、支气管扩张症)继发急性感染,并有病原学改变或X线胸片显示与入院时比较有明显改变或新病变。

  • 第16题:

    问答题
    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30-45°取半卧位控制胃内容物的返流。
    2.对存在下呼吸道感染高危因素的患者,加强口腔护理,每2~6小时一次。
    3.鼓励手术后患者(尤其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早期下床活动。
    4.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
    5.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
    6.对气管插管或切开患者,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必须遵循手卫生规则。
    7.建议使用可吸引的气管导管,定期(每小时)作声门下分泌物引流。
    8.呼吸机螺纹管每周更换1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则应及时更换;湿化器添加水可使用新制备的冷开水,每天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做为污水清除,不可直接倾倒在室内地面,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
    9.对于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每天评估是否可以撤机和拔管,尽早拔管,减少插管天数。
    10.尽量减少使用或尽早停用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药物,包括H2受体阻滞剂如西米替丁和/或抑酸剂。
    11.对于器官移植、粒细胞减少症等严重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应进行保护性隔离,包括安置于层流室,医务人员进入病室时须戴口罩、帽子,穿无菌隔离衣等。
    12.有关预防措施对全体医务人员包括护工定期进行教育培训。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7题:

    单选题
    下列标本中哪个为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诊断的理想标本()
    A

    鼻拭子

    B

    C

    咽拭子

    D

    通过气管收集的标本

    E

    唾液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