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过敏性紫癜A.血小板减少,形态正常B.血小板减少,体积变小C.血小板基本正常D.疾病早期血小板增高E. ”相关问题
  • 第1题:

    A.血小板减少,形态正常
    B.血小板减少,体积变小
    C.血小板基本正常
    D.疾病早期血小板增高
    E.发病后第1~2周血小板增高

    过敏性紫癜

    答案:C
    解析:

    1.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小板减少,形态正常。
    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外周血象:血小板计数<100×10/L,出血轻重与血小板数多少有关,血小板<50×10/L时可见自发性出血,<20×10/L时出血明显,<10×10/L时出血严重。慢性型者可见血小板大小不等,染色较浅。失血较多时可致贫血,白细胞数正常。出血时间延长,凝血时间正常,血块收缩不良。血清凝血酶原消耗不良。
    3.过敏性紫癜血象:白细胞正常或增加,中性和嗜酸粒细胞可增高;除非严重出血,一般无贫血。血小板计数正常甚至升高,出血和凝血时间正常,血块退缩试验正常,部分患儿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

  • 第2题:

    A.血小板减少,形态正常
    B.血小板减少,体积变小
    C.血小板基本正常
    D.疾病早期血小板增高
    E.发病后第1~2周血小板增高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答案:A
    解析:

    1.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小板减少,形态正常。
    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外周血象:血小板计数<100×10/L,出血轻重与血小板数多少有关,血小板<50×10/L时可见自发性出血,<20×10/L时出血明显,<10×10/L时出血严重。慢性型者可见血小板大小不等,染色较浅。失血较多时可致贫血,白细胞数正常。出血时间延长,凝血时间正常,血块收缩不良。血清凝血酶原消耗不良。
    3.过敏性紫癜血象:白细胞正常或增加,中性和嗜酸粒细胞可增高;除非严重出血,一般无贫血。血小板计数正常甚至升高,出血和凝血时间正常,血块退缩试验正常,部分患儿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

  • 第3题:

    下列关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描述,正确的是

    A.出血时间正常但血小板寿命缩短
    B.骨髓巨核细胞减少或缺如
    C.90%以上患者血小板抗体明显增高
    D.血小板计数正常
    E.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常正常或减低

    答案:C
    解析: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因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细菌或病毒感染与此病的发病有密切的关系。80%的急性ITP患者,发病前两周左右有呼吸道感染史。感染不能直接导致ITP的发病,免疫因素的参与可能是ITP发病的重要原因,80%以上的ITP患者血小板表面可检测到血小板抗体;此外,吸附这种抗体的血小板易在肝脾(主要在脾脏)中被巨噬细胞吞噬,使血小板寿命缩短。血小板数量减少的程度与循环中抗血小板抗体量的多少成正比,即抗血小板抗体量越多,血小板减少的程度越严重。故正确答案为C。

  • 第4题:

    A.血小板减少,形态正常
    B.血小板减少,体积变小
    C.血小板基本正常
    D.疾病早期血小板增高
    E.发病后第1~2周血小板增高

    系统性红斑狼疮

    答案:A
    解析:

    1.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小板减少,形态正常。
    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外周血象:血小板计数<100×10/L,出血轻重与血小板数多少有关,血小板<50×10/L时可见自发性出血,<20×10/L时出血明显,<10×10/L时出血严重。慢性型者可见血小板大小不等,染色较浅。失血较多时可致贫血,白细胞数正常。出血时间延长,凝血时间正常,血块收缩不良。血清凝血酶原消耗不良。
    3.过敏性紫癜血象:白细胞正常或增加,中性和嗜酸粒细胞可增高;除非严重出血,一般无贫血。血小板计数正常甚至升高,出血和凝血时间正常,血块退缩试验正常,部分患儿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

  • 第5题:

    有关节及腹痛,诊断过敏性紫癜。该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应是

    A.血小板减少、APTT延长、BT延长
    B.血小板减少、APTT延长、BT正常
    C.血小板正常、APTT延长、BT延长
    D.血小板正常、APTT正常、BT正常
    E.血小板增多、APTT延长、BT正常

    答案:D
    解析:
    过敏性紫癜因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发生变态反应,导致毛细血管脆性及通透性增加,血液外渗,产生皮肤、黏膜及某些器官出血,其血小板计数、功能及凝血相关检查,除BT可能延长外,其他均正常,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