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教师呈现一杯从学校池塘里取出的水,请学生观察。
【提出问题】这杯水显然是不干净的,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净化它?
【学生回答】可以用上节课讲过的明矾吸附净水。
【提出问题】用明矾吸附后的大颗粒物如何除去呢?
【学生回答】过滤。
【教师总结】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过滤的操作步骤及有哪些注意事项。
(二)探究新知
【教师演示】取出一张圆形滤纸,将滤纸的折法演示给学生,并呈现出具体操作图示。
【学生操作】学生分小组按照教师演示的操作方法进行操作。
【教师演示】将折好的滤纸放入漏斗,使之紧贴漏斗壁。用少量水润湿滤纸并使滤纸与漏斗壁之间不要有气泡。
【教师讲解】强调将滤纸放入漏斗时,要使滤纸紧贴漏斗壁,并使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口。
【教师演示】将漏斗架好,使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以使滤液沿烧杯壁流下。
【教师讲解】强调漏斗的下端管口一定要紧靠烧杯内壁。
【教师演示】将盛有池塘水的烧杯,烧杯口紧贴玻璃棒,将液体沿玻璃棒慢慢向漏斗中倾倒。
【教师讲解】玻璃棒在这个操作中的作用是用来引流,玻璃棒的下端轻轻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同时强调倾倒液体的烧杯口要紧贴玻璃棒,并且要注意液面始终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学生实验】学生动手进行过滤实验的操作。
【教师提问】过滤实验中,可以用“一贴二低三靠”来总结操作关键点,你能分别说出它们代表的是什么吗?
【合作探究】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倾倒液体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的下端轻轻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接滤液的烧杯内壁。
【教师总结】明确过滤操作的要求:“一贴二低三靠”。
【提出问题】分析过滤后滤液仍浑浊的原因?
【教师引导】可以从过滤操作的要求方面去思考。
【学生讨论】①滤纸破损(会使得液体中的不溶物进入下面的烧杯,从而使得滤液浑浊);
②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使部分液体未经过滤纸的过滤直接流下,该操作会使滤液仍然浑浊);
③盛放滤液的烧杯本身不干净等。
(三)拓展提升
【提出问题】
将静置后的河水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过滤,请问:图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图中实验装置还存在的两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回答】玻璃棒;引流;滤纸高于漏斗边缘;漏斗下端管口未紧靠烧杯内壁。
(四)小结作业
【师生总结】师生共同总结归纳本节课所学主要知识,表述学习心得。
【布置作业】思考可以利用什么物品来代替实验室中的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
【板书设计】
过滤
要求:“一贴二低三靠”
玻璃棒:引流
【答辩题目解析】
1.除了过滤外,常见的净化水的方法有哪些,其中哪种方法的净化程度比较高?
【参考答案】
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有吸附沉降、过滤、蒸馏等;其中蒸馏之后得到的水净化程度比较高,但蒸馏之后得到的水也还可能含有可溶性的杂质离子,可以通过沉淀的方式除去。
2.过滤操作中,涉及到化学仪器有哪些?
【参考答案】
过滤操作中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漏斗、烧杯、玻璃棒等;
其中属于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玻璃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