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导体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静电,应采用静电消除器消除。()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题目
非导体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静电,应采用静电消除器消除。()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正确
更多“非导体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静电,应采用静电消除器消除。() ”相关问题
  • 第1题:

    工艺过程中产生的静电可能引起爆炸、火灾、电击,还可能妨碍生产。关于静电防护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限制管道内物料的运行速度是静电防护的工艺措施
    B.增湿的方法不宜用于消除高温绝缘体上的静电
    C.接地的主要作用是消除绝缘体上的静电
    D.静电消除器主要用来消除非导体上的静电

    答案:C
    解析:
    工艺控制(1)材料的选用(2)限制物料的运动速度(3)加大 静电消散过程;局部环境的相对湿度宜增加至 50%以上。增湿的作用主要是增强静电沿绝缘 体表面的泄漏。增湿并非对绝缘体都有效果,关键是要看其能否在表面形成水膜。只有当随 湿度的增加,表面容易形成水膜的绝缘体如醋酸纤维、纸张、橡胶等,才能有效消除静电。 绝缘体接地与大地构成不了通路,所以 C 选项错误;静电中和器是指将气体分子进行电离, 产生消除静电所必要的离子(一般为正、负离子对)的机器。

  • 第2题:

    关于静电保护的措施及要求,下列叙述有哪些是正确的?()
    (A)静电接地的接地电阻一般不应大于100Ω
    (B)对非金属静电导体不必做任何接地
    (C)为消除静电非导体的静电,宜采用静电消除器
    (D)在频繁移动的器件上使用的接地导体,宜使用6mm2以上的单股线


    答案:A,C
    解析:
    依据:《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12158-2006)(超纲规范)第6.1.2条、第6.1.10条、第6.2.6条。
    注:防静电接地内容,可参考《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三版)P912~914的内容,但内容有限。此题有争议。

  • 第3题:

    在静电场所使用静电中和器的目的是()。

    A加速静电泄漏

    B消除静电

    C限制静电产生


    B

  • 第4题:

    关于静电保护的措施及要求,下列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 )
    (A)静电接地的接地电阻一般不应大于100Ω
    (B)对非金属静电导体不必作任何接地
    (C)为消除非导体的静电,宜采用静电消除器
    (D)在频繁移动的器件上使用的接地导体,宜使用6mm2以上的单股线


    答案:A,C
    解析:
    依据:《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 12158—2006)第6. 1. 2条、第6.1. 10条、第6.2. 6条,本规范超纲。

  • 第5题:

    下列哪些措施能消除静电危害()。

    A采用化学防静电剂

    B静电屏蔽

    C采用静电消除器

    D增湿


    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