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下列关于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级评价项目不得少于二期(夏季、冬季)监测 B.—级评价项目不得少于二期(夏季、秋季)监测 C.二级评价项目可取一期不利季节,必要时也应作二期监测 D.三级评价项目必要时可作一期监测

题目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下列关于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级评价项目不得少于二期(夏季、冬季)监测
B.—级评价项目不得少于二期(夏季、秋季)监测
C.二级评价项目可取一期不利季节,必要时也应作二期监测
D.三级评价项目必要时可作一期监测

相似考题
更多“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下列关于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对大气环境三级评价项目,其监测制度是()。

    A:作1期监测
    B:可不作监测,必要时可作1期监测
    C:作1期不利季节
    D:作1期有利季节

    答案:B
    解析:
    一级评价项目应进行2期(冬季、夏季)监测;二级评价项目可取1期不利季节进行监测,必要时应作2期监测;三级评价项目必要时可作1期监测。

  • 第2题:

    某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其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測点数最少为( )个。
    A. 6 B. 5 C. 4 D. 3


    答案:A
    解析:
    【点评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測点数要求。答案显然。

  • 第3题:

    某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主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一大气环境》,关于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必耍时可做1 期监测
    B.应在冬季进行1 期监测
    C.应在夏季进行一期监测
    D.应在不利季节进行一期监测

    答案:A
    解析:

  • 第4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下列因子中,属于生活垃圾填埋场项目须选择的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因子有( )

    A. TSP B. H2S

    C. 二恶英类 D. 臭气浓度

    答案:A,B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7.3. 1. 1 凡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属于常规污染
    物的应筛选为监测因子(垃圾填埋过程中会产生TSP ,且根据3.2 常规,污染物定义, T但是
    常规污染物,因此A 正确) 07.3. 1.2 凡项目排放的特征污染物有国家或地方环境质量标准的,
    或者有TJ36-一79 中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的(硫化氢在TJ36-79 中有限
    佳,且根据《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9.3 ,属于生活垃圾填埋场排放的污染物,因此B
    正确) ,应筛选为监测因子;对于没有相应环境质量标准的污染物,且于毒性较大的,应按照实际情况,选取有代表性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因子,同时应给出参考标准值和出处。选项D 臭气浓度根据《愚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3.2 定义可知,不是一种污染物,是恶臭气体稀释到刚好元臭时的稀释倍数,因此D 不选。选项C 属于生活垃圾焚烧中产生的污染物,因此
    不选C 。

  • 第5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是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统计分析的要点的是()。

    A:主要污染物浓度范围
    B:浓度与地面风向、风速的相关特点
    C:浓度季节变化规律
    D:日均值超标率

    答案:A,B,C,D
    解析: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统计分析的要点包括:各点、各期、各主要污染物浓度范围,一次最高值,日均浓度波动范围,季日均浓度值,一次值及日均值超标率,不同功能区浓度变化特点及平均超标率,浓度日变化及季节变化规律,浓度与地面风向、风速的相关特点等。

  • 第6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下列属于第一阶段工作程序的内容包括()

    A.项目污染源进一步调查
    B.区域气象与地表特性调查
    C.环境质量现状调查或监测
    D.收集区域地形参数

    答案:B,D
    解析:

  • 第7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对于大气环境一级、二级评价项目,需附上()基本附件。

    A: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原始数据文件
    B:气象观测资料文件
    C:预测模型所有输入文件及输出文件
    D:污染源调查清单

    答案:A,B,C
    解析:
    D项为附表,A、B、C三项都是一级、二级评价项目的基本附件。

  • 第8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属于新建项目运营期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的布点点位的有()。

    A.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外侧
    B. 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C. 厂界
    D. 预测的网格点

    答案:A,C
    解析:
    环境质量监测点位一般在项目厂界或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如有)外侧设置1- 2个监测点。

  • 第9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属于大气环境三级评价项目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査内容的有()。

    A. 调查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达标情况
    B. 调查评价范围内所有评价因子的环境质量监测数据
    C. 调查评价范围内有环境质量标准的评价因子的环境质量监测数据
    D. 补充监测

    答案:A
    解析:
    调查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达标情况,作为项目所在区域是否为达标区的判断依据。

  • 第10题:

    大气环境质量三级评价项目,若评价范围内已有例行监测点位,或评价范围内有近()年的监测资料,且其监测数据有效性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HJ2.2—2008)有关规定,并能满足项目评价要求的,可不再进行现状监测。

    • A、1
    • B、2
    • C、3
    • D、7

    正确答案:C

  • 第11题:

    单选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对大气环境三级评价项目,其监测制度是  (    )
    A

    可作1期监测

    B

    可不作监测,必要时可作1期监测

    C

    作1期有利季节监测

    D

    作1期不利季节监测


    正确答案: C
    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不属于大气环境导则推荐的进一步预测模式的是(  )。
    A

    ADMS模式

    B

    CALPUFF模式

    C

    估算模式

    D

    AERMOD模式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13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以下关于污染因子评价指数的 定义表述正确的是( )。
    A.污染物排放量与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比值
    B.污染物浓度预測值与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比值
    C.污染物浓度顸測值与环境现状监測值的比值
    D.污染物排放速率与环境现状监測值的比值


    答案:B
    解析:
    【参考答案】:B【点评分析】:本题主要考察污染因子评价指数的定义。答案显然。

  • 第14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以下关于“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监測布点原则”表述正确的是( )。
    A.仅考虑评价区主导风向 B.以评价区污染源分布为主
    C.以环境功能区为主兼顾均布性 D.仅考虑评价区地形特点


    答案:C
    解析:
    【参考答案】:C【点评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測布点原则。答案显然。

  • 第15题:

    对于大气一级评价项目,按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规定,其现状监测不得少于二期,其监测季节分别为( )。
    A夏季、冬季
    B夏季、秋季
    C春季、夏季
    D春季、秋季


    答案:A
    解析:

  • 第16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大气环境现状监测布点原则是在评价区内按()布点。

    A:同心圆法
    B:网格法
    C:环境功能区法
    D:极坐标布点法

    答案:D
    解析:
    大气环境现状监测布点原则:一、二、三级评价的布点方法为极坐标布点法。

  • 第17题:

    某新建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TSP环境质量现状每期监测时间和每天监测时段符合要求的是( )。

    A.7天有效数据,每天至少连续监测18小时
    B.7天有效数据,每天至少连续监测12小时
    C.5天有效数据,每天至少连续监测18小时
    D.5天有效数据,每天至少连续监测12小时

    答案:B
    解析:
    在进行大气环境现状监测时,三级评价项目必要时可作一期监测,每期监测时间,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7天有效数据,采样时间应符合监测资料的统计要求。根据GB 3095—2012中常规污染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TSP每日应有24h的采样时间。@##

  • 第18题:

    某建设项目大气环境评价等级为二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属于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査内容的有()。

    A. 调查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达标情况
    B. 调查评价范围内所有评价因子的环境质量监测数据
    C. 调查评价范围内有环境质量标准的评价因子的环境质量监测数据
    D. 补充监测

    答案:A,C,D
    解析:
    调查评价范围内有环境质量标准的评价因子的环境质量监测数据或进行补充监测,用于评价项目所在区域污染物环境质量现状。

  • 第19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污染源监测计划应明确()

    A.监测指标
    B.监测频次
    C.执行环境质量标准
    D.监测指标

    答案:A,B,D
    解析:
    根据HJ2.2-2018中9.2.2污染源监测计划应明确监测点位、监测指标、监测频次、执行排放标准。9.3.6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计划包括监测点位、监测指标、监测频次、执行环境质量标准等。

  • 第20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关于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一级评价项目不得少于2期(夏季、冬季)监测
    B:一级评价项目不得少于2期(夏季、秋季)监测
    C:二级评价项目可取1期不利季节监测,必要时也应作2期监测
    D:三级评价项目必要时可作1期监测

    答案:B
    解析:
    一级评价项目应进行2期(冬季、夏季)监测;二级评价项目可取1期不利季节进行监测,必要时应作2期监测;三级评价项目必要时可作1期监测。

  • 第21题: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包括()方面的内容。

    • A、大气污染源调查
    • B、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 C、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 D、气象观测资料调查

    正确答案:A,B,C,D

  • 第22题:

    单选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关于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级评价项目不得少于二期(夏季、冬季)

    B

    —级评价项目不得少于二期(夏季、秋季)

    C

    二级评价项目可取一期不利季节,必要时也应作二期

    D

    三级评价项目必要时可作一期监测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23题:

    不定项题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包括()方面的内容。
    A

    大气污染源调查

    B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C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D

    气象观测资料调查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