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面水环境》,预测范围内的河段可以分为()。A:排污口上游段、混合过程段和充分混合段B:完全充分混合段、部分充分混合段和混合初始段C:完全混合过程段、混合过程段和混合下游河段D:排污口上游段、充分混合段和下游河段

题目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面水环境》,预测范围内的河段可以分为()。

A:排污口上游段、混合过程段和充分混合段
B:完全充分混合段、部分充分混合段和混合初始段
C:完全混合过程段、混合过程段和混合下游河段
D:排污口上游段、充分混合段和下游河段

相似考题
更多“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面水环境》,预测范围内的河段可以分为()。”相关问题
  • 第1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河流汇合部可以分为()3段分别进行环境影响预测。

    A:支流、江心洲、汇合后主流
    B:河流无感潮段、河流感潮段、口外滨海段
    C:支流、汇合前主流、汇合后主流
    D:支流、汇合前主流、江心洲

    答案:C
    解析:
    河流汇合部可以分为支流、汇合前主流、汇合后主流3段分别进行环境影响预测。

  • 第2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关于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点和布设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是()。
    A.预测点必须在预测范围内布设
    B.预测范围不能超过现状调查的范围
    C.地面水环境现状监测点应作为预测点
    D.预测点的数量和位置仅依据评价等级确定



    答案:C
    解析:
    C 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点布设预测范围一般小于等于现状调查范围,特殊情况也可以大于,选项A、B错误。水文特征突然变化和水质突然变化处的上、下游重要水工建筑物附近,水文站附近应布设预测点,并不仅仅依据评价等级来确定,故选项D错误。地面水环境现状监测点应作为预测点,说法正确。

  • 第3题: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关于环境风险评价范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大气环境影响一级评价范围,距离源点不小于5km
    B.大气环境影响二级评价范围,距离源点不小于2.5km
    C.海洋评价范围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规划执行
    D.地面水评价范围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规划执行

    答案:B
    解析:
    环境风险评价范围的确定依据是危险化学品的伤害阈和敏感区域位置。大气环境影响一级评价范围,距离源点不低于5km;二级评价范围,距离源点不低于3km范围。地面水和海洋评价范围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规定执行。

  • 第4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下列河流可以简化为矩形平直河流的是( )。

    A.断面宽深比为10的中河
    B.河段弯曲系数为1.5的中河
    C.河段弯曲系数为1.8,断面宽深比为25的大河
    D.河段弯曲系数为1.2,断面宽深比为25的大河

    答案:D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河流可以简化为矩形平直河流、矩形弯曲河流和非矩形河流。具体简化要求为:①河流的断面宽深比≥20时,可视为矩形河流;②大中河流中,预测河段弯曲较大(如其最大弯曲系数>1.3)时,可视为弯曲河流,否则可以简化为平直河流。D项,大中河流的断面宽深比≥20,最大弯曲系数≤1.3时,可视为矩形平直河流。

  • 第5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面水环境》,水环境影响预测时,预测范围内的河段可以分为充分混合段、混合过程段和排污口上游河段,以下关于充分混合段和混合过程段说法正确的有()。

    A:充分混合段是指污染物浓度在断面上均匀分布的河段
    B:当断面上任意一点的浓度与断面平均浓度之差小于平均浓度的10%时,可以认为达到均匀分布
    C:当断面上任意一点的浓度与断面平均浓度之差小于平均浓度的5%时,可以认为达到均匀分布
    D:混合过程段是指排放口下游达到充分混合断面以前的河段

    答案:A,C,D
    解析:
    充分混合段是指污染物浓度在断面上均匀分布的河段。当断面上任意一点的浓度与断面平均浓度之差小于平均浓度的5%时,可以认为达到均匀分布。

  • 第6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下列河流可以简化为矩形平直河流的是()。

    A:断面宽深比为10的中河
    B:河段弯曲系数为1.5的中河
    C:河段弯曲系数为1.8,断面宽深比为25的大河
    D:河段弯曲系数为1.2,断面宽深比为25的大河

    答案:D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河流可以简化为矩形平直河流、矩形弯曲河流和非矩形河流。具体简化要求为:①河流的断面宽深比≥20时,可视为矩形河流;②大中河流中,预测河段弯曲较大(如其最大弯曲系数>1.3)时,可视为弯曲河流,否则可以简化为平直河流。因此,大中河流的断面宽深比≥20,最大弯曲系数≤1.3时,可视为矩形平直河流。

  • 第7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面水环境》,确定某矿山工程水环境影响预测时段的依据有()。

    A:矿山工程的特点
    B:评价工程周期
    C:地面水环境特点
    D:当地环保部门要求

    答案:A,C,D
    解析:

  • 第8题:

    某小河断面宽深比25,预测河段弯曲参数1.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该河可简化为()。

    • A、矩形平直河流
    • B、矩形弯曲河流
    • C、非矩形河流
    • D、弯曲河流

    正确答案:B

  • 第9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对于()河段,当拟预测溶解氧时,不需要预测最大亏氧点。

    • A、分段预测
    • B、弯曲
    • C、矩形
    • D、非矩形

    正确答案:A

  • 第10题:

    单选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中,某类污水中污染物类型=2,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8,这类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属于()。
    A

    复杂

    B

    中等

    C

    简单

    D

    一般


    正确答案: A
    解析: 污染物类型为2,在需预测水质参数不大于10的条件下,污水水质属于中等;若水质参数为11,则其污水水质属于复杂。

  • 第11题:

    单选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对于()河段,当拟预测溶解氧时,不需要预测最大亏氧点。
    A

    分段预测

    B

    弯曲

    C

    矩形

    D

    非矩形


    正确答案: A
    解析: 当拟预测溶解氧时,应预测最大亏氧点的位置及该点的浓度,但是分段预测的河段不需要预测最大亏氧点。

  • 第12题:

    不定项题
    根据《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运用数学模型预测河流水质时,充分混合段可以采用(   )预测断面平均水质。
    A

    一维模式

    B

    零维模式

    C

    三维模式

    D

    S-P模式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13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面水环境》,某评价河段的断面宽深比为25,最大弯曲系数0.8,该河段可简化为()。

    A:矩形弯曲河流
    B:矩形平直河流
    C:非矩形平直河流
    D:非矩形弯曲河流

    答案:B
    解析:
    河流的断面宽深比≥20时,可视为矩形河流;河段最大弯曲系数>1.3时,可视为弯曲河流,否则可以简化为平直河流。

  • 第14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在进行水质预测时,关于河流简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大、中河流预测河段的断面形状沿程变化较大时,可以分段考虑简化

    B.河流断而的宽深比≥20 时,可视为矩形河流

    C.小河可以简化为矩形平直河流

    D.人工控制河流应视为水库

    答案:D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 7.5.2.1 ,选项ABC 正确; 7.5.2.4 人工控制河流根据水流情况可以视其为水库,也可视其为河流,分段进行环境影响预测(D 错误)。

  • 第15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面水环境》,下列关于河流简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所有中型河流均可简化为平直河流
    B:河流断面宽深比≥20时,可视为矩形河流
    C:小河可以简化为矩形平直河流
    D:大河预测河段的断面变化较大时,可以分段考虑

    答案:A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面水环境》,河流可以简化为矩形平直河流、矩形弯曲河流和非矩形河流。具体简化要求如下:①河流的断面宽深比≥20时,可视为矩形河流;②大中河流中,预测河段弯曲较大(如其最大弯曲系数>1.3)时,可视为弯曲河流,否则可以简化为平直河流;③大中河流断面上水深变化很大且评价等级较高(如一级评价)时,可以视为非矩形河流并应调查其流场,其他情况均可简化为矩形河流;④小河可以简化为矩形平直河流;⑤河流水文特征或水质有急剧变化的河段,可在急剧变化之处分段,各段分别进行简化。

  • 第16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下列关于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中各种河口水体的简化要求,表述正确的有( )。

    A.河流汇合部分可以分为支流、汇合前主流、汇合后主流3段分别进行预测
    B.小河汇入大河时可以把小河看成点源
    C.河口断面沿程变化较小时,可以分段进行环境影响预测
    D.河口外滨海段可视为海湾

    答案:A,B,D
    解析:
    河流汇合部可以分为支流、汇合前主流、汇合后主流3段分别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小河汇入大河时可以把小河看成点源。河流与湖泊、水库汇合部可以按照河流和湖泊、水库两部分分别预测其环境影响。河口断面沿程变化较大时,可以分段进行环境影响预测。河口外滨海段可视为海湾。

  • 第17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预测范围内的河段可以分为( )。

    A.完全混合过程段、混合过程段和下游河段
    B.充分混合段、完全充分混合段和中游河段
    C.完全充分混合段、部分充分混合段和混合过程段
    D.充分混合段、混合过程段和排污口上游河段

    答案:D
    解析:
    预测范围内的河段可以分为充分混合段、混合过程段和排污口上游河段。充分混合段是指污染物浓度在断面上均匀分布的河段,当断面上任意一点的浓度与断面平均浓度之差小于平均浓度的5%时,可以认为达到均匀分布;混合过程段是指排放口下游达到充分混合断面以前的河段。

  • 第18题:

    某建设项目调查河段内分布有位置不同的2个取水口,1个支流汇入口和1个水文站。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该项目地面水水质调查时,调查范围内应该设置的区域断面数量至少为( )个。

    A.4
    B.5
    C.6
    D.7

    答案:C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河流水质一般情况下应布设对照、控制、消减三种类型的断面,取样断面的布设原则:①在调查范围的两端应布设取样断面;②调查范围内重点保护对象附近水域应布设取样断面;③水文特征突然化处(如支流汇入处等)、水质急剧变化处(如污水排入处等)、重点水工构筑物(如取水口、桥梁涵洞等)附近应布设取样断面;④水文站附近等应布设采样断面,并适当考虑水质预测关心点;⑤在拟建成排污口上游500m处应设置一个取样断面。由上可知,该河段布设的断面有:在调查范围两端布设2个断面;2个取水口布设2个断面;支流汇入口布设1个断面;水文站附近布设1个断面;拟建排污口上游500m处布设1个断面。以上共有7个取样断面,但拟建排污口上游500m处属于对照断面,不在调查范围内,所以在调查范围内的共有6个断面。

  • 第19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中,某类污水中污染物类型=2,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8,这类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属于()。

    • A、复杂
    • B、中等
    • C、简单
    • D、一般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确定某矿山工程水环境影响预测时段的依据有()。

    • A、矿山工程的特点
    • B、评价工程周期
    • C、地面水环境特点
    • D、当地环保部门要求

    正确答案:A,C,D

  • 第21题:

    单选题
    某小河断面宽深比25,预测河段弯曲参数1.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该河可简化为()。
    A

    矩形平直河流

    B

    矩形弯曲河流

    C

    非矩形河流

    D

    弯曲河流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某评价河段的断面宽深比为25,最大弯曲系数0.8,该河段可简化为(  )
    A

    矩形弯曲河流

    B

    矩形平直河流

    C

    非矩形平直河流

    D

    非矩形弯曲河流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确定某矿山工程水环境影响预测时段的依据有()。
    A

    矿山工程的特点

    B

    评价工程周期

    C

    地面水环境特点

    D

    当地环保部门要求


    正确答案: D,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