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项目污染源主导风向下风向5km处有一规模较大的城市,经估算模式计算的最远D10%为3.5km。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该项目预测范围选择合理的是( )。A.以该项目的污染源为中心10km×7km范围 B.以该项目的污染源为中心7km×7km范围 C.以该项目的污染源为中心5km×7km范围 D.以该项目的污染源为中心3.5km×3.5km范围

题目
某项目污染源主导风向下风向5km处有一规模较大的城市,经估算模式计算的最远D10%为3.5km。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该项目预测范围选择合理的是( )。

A.以该项目的污染源为中心10km×7km范围
B.以该项目的污染源为中心7km×7km范围
C.以该项目的污染源为中心5km×7km范围
D.以该项目的污染源为中心3.5km×3.5km范围

相似考题
更多“某项目污染源主导风向下风向5km处有一规模较大的城市,经估算模式计算的最远D10%为3.5km。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该项目预测范围选择合理的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在评价范围基础上对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范围调整时,考虑的因素可不包括()。

    A、污染源的排放高度
    B、环境影响预测因子
    C、评价区域的主导风向
    D、周围环境敏感区的位置

    答案:B
    解析:
    9.3.预测范围
    9.3.1预测范围应捜盖评价范围,同时还应考虑污染源的排放高度、评价范围的主导风向、地形和周 围环境空气敏感区的位罝等,并进行适当调整。

  • 第2题:

    某项目经估算模式计算的D10%为3km,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该项目大气评价范围是以排放源为中心、边长为( )的矩形区域。

    A.2.5km
    B.3km
    C.5km
    D.6km

    答案:D
    解析: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规定,应根据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范围确定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即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D10%为半径的圆或2×D10%为边长的矩形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当最远距离超过25km时,确定评价范围为半径25km的圆形区域或边长50km矩形区域。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5km。

  • 第3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对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二级,评价范围边长为60km的山区复杂地形区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可选用的模式有()。

    A:估算模式
    B:AERMOD模式
    C:ADMS模式
    D:CALPUFF模式

    答案:D
    解析: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采用导则推荐模式清单中的模式进行预测,推荐模式清单包括:①估算模式,适用于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的确定。②进一步预测模式,包括AERMOD、ADMS和CALPUFF,三者均适用于复杂地形,但AERMOD模式和ADMS模式的适用评价范围均≤50km,CALPUFF模式的适用评价范围>50km。③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主要用于确定无组织排放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 第4题:

    某项目经估算模式计算的D10%为3km,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该项目大气评价范围是以排放源为中心、边长为()的矩形区域。
    A.2.5km B.3km C.5km D.6km



    答案:D
    解析:
    D 根据项目排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范围确定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即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D10%为半径的圆或2×D10%为边长的矩形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另外,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5km。题目汇总D10%为3km,故答案为D。

  • 第5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对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二级,评价范围边长为60km的山区复杂地形区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可选用的模式有( )。

    A.估算模式
    B.AERMOD模式
    C.ADMS模式
    D.CALPUFF模式

    答案:D
    解析: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采用导则推荐模式清单中的模式进行预测,推荐模式清单包括:①估算模式,适用于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的确定;②进一步预测模式,包括AERMOD、ADMS和CALPUFF,三者均适用于复杂地形,但AERMOD模式和ADMS模式的适用评价范围均≤50km,CALPUFF模式的适用评价范围>50km;③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主要用于确定无组织排放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 第6题:

    大气评价等级为一级的建设项目,评价范围边长为30km。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环境影响预测应采用的模式有()。

    A:估算模式
    B:ADMS模式
    C:AERMOD模式
    D:箱模式

    答案:B,C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AERMOD模式和ADMS模式均可用于评价等级一、二级,评价范围≤50km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

  • 第7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评价范围≥50km的一级评价项目,可选择()进行预测。

    A:估算模式
    B:AERMOD模式
    C:ADMS模式
    D:CALPUFF模式

    答案:D
    解析:
    CALPUFF适用于从50km到几百千米的模拟范围,包括次层网格尺度的地形处理,还包括长距离模拟的计算功能。

  • 第8题: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的估算模式是一种()预测模式,适用于建设项目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的确定。

    A:单源
    B:二源
    C:多源
    D:由建设项目的污染源多少确定

    答案:A
    解析:

  • 第9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的有关规定,以下关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级的正确表述有()。

    • A、选择推荐模式中的估算模式对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工作进行分级
    • B、结合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正常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排放参数,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各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和最远影响范围,然后按评价工作分级判据进行分级
    • C、根据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1~3种主要污染物,分别计算每一种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第i个污染物),及第i个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10%
    • D、Pi<10%且D10%<污染源距离场界最近距离时,属于三级评价

    正确答案:A,B,C

  • 第10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的有关规定,以下关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评价范围的正确表述有()

    • A、根据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范围确定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即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D10%为半径的圆或2×D10%为边长的矩形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 B、当最远距离超过25km时,确定评价范围为半径25km的圆形区域,或边长50km矩形区域
    • C、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5km。
    • D、对于以线源为主的城市道路等项目,评价范围可设定为线源中心两侧各200m的范围

    正确答案:A,B,C,D

  • 第11题:

    单选题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在评价范围基础上对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范围调整时,考虑的因素可不包括()。
    A

    污染源的排放高度

    B

    环境影响预测因子

    C

    评价区域的主导风向

    D

    周围环境敏感区的位置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补充监测正确的是(  )
    A

    至少取得3d有效数据,在厂址及主导风向下风向5km范围内设置1~2个监测点

    B

    至少取得7d有效数据,在厂址及主导风向下风向5km范围内设置1~2个监测点

    C

    至少取得5d有效数据,在厂址及主导风向下风向5km范围内设置2~4个监测点

    D

    至少取得7d有效数据,在厂址及主导风向下风向5km范围内设置2~4个监测点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13题:

    某项目排放氟化物、CO和B[a]P,经估算模式计算的半径分别为500m、1000m和2000m,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该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半径)错误的有( )。

    A.500m
    B.1000m
    C.2000m
    D.2500m

    答案:A,B,C
    解析:
    根据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范围确定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即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D10%为半径的圆或2×D10%为边长的矩形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当最远距离超过25km时,确定评价范围为半径25km的圆形区域或边长50km矩形区域。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5km。ABC三项评价范围的半径均小于2.5km。

  • 第14题:

    某建设项目有两个大气污染源排放同一种污染物,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经估算模式计算出该污染物占标率10%的落地浓度所处的距离(D10%分别是2.2km和5km,该项目的评价范围边长是()。

    A:2.2km
    B:4.4km
    C:5km
    D:10km

    答案:D
    解析:
    该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以排放源为中心点,2*D10%为边长的矩形。则评价范围边长为2*5=10(km)。

  • 第15题: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适用于计算海陆风气象条件下环境影响日平均质量浓度的预测模式为()

    A、估算模式
    B、AERMOD模式
    C、ADMS模式
    D、CALPUFF模式

    答案:D
    解析:
    4.22.3.1 CALPUFF是一个烟团扩散模型系统,可模拟三维流场随时间和空间发生变化时污染物的输送、转化和清除过程。CALPUFF适用于从50km到几百千米的模拟范围,包括次层网格尺度的地形处 理,如复杂地形的影响:还包括长距离模拟的计算功能,如污染物的干、湿沉降、化学转化,以及颗粒 物浓度对能见度的影响。

  • 第16题:

    某项目污染源主导风向下风向5km处有一规模较大的城市,经估算模式算的最远D10%为3.5km。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该项目预测范围选择合理的是()。
    A.以该项目的污染源为中心10km×7km范围
    B.以该项目的污染源为中心7km×7km范围
    C.以该项目的污染源为中心5km×7km范围
    D.以该项目的污染源为中心3.5km×3.5km范围



    答案:A
    解析:
    A 预测范围应覆盖评价范围,同时还应考虑污染源的排放高度、评价范围的主导风向、地形和周围环境敏感区的位置进行适当调整。计算污染源对评价范围的影响时,一般取东西向为X坐标轴、南北向为Y坐标轴,项目位于预测范围的中心区域。本题以2×D10%(7km)和2km×5km(10km)为矩形边长,即以该项目污染源为中心10km×7km范围。

  • 第17题:

    处于复杂地形的某项目评价范围边长为60km。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适用于该项目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模式有()。

    A:估算模式
    B:AERMOD模式
    C:ADMS模式
    D:CALPUFF模式

    答案:D
    解析:
    估算模式适用于评价范围为半径25km的圆形区域,或边长50km矩形区域;AERMOD模式适用于评价范围≤50km的一级、二级评价项目;ADMS模式适用于评价范围≤50km的一级、二级评价项目;CALPUFF模式适用于评价范围>50km的区域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项目。

  • 第18题:

    某城市拟建主干道总长15km。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适用该项目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推荐模式是 ( )。

    A.估算模式
    B.AERM0D 模式
    C.ADMS 模式
    D.CALPUFF 模式

    答案:C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附录A,A2.2.2ADMS适用于线源、评价范围小于等于50km的一级、二级评价项目。

  • 第19题: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预测范围应覆盖评价范围,同时还应考虑()等进行适当调整。

    A:污染源的排放高度
    B:评价范围的主导风向
    C:地形和周围环境敏感区的位置
    D:项目性质和规模

    答案:A,B,C
    解析:
    注意新导则对预测范围的修订。

  • 第20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二级评价项目大气环境监测点布置以监测期间所处季节的主导风向为轴向,取上风向为0°,至少在约0°、()、()、270°方向上各设置1个监测点,主导风向下风向应加密布点。

    A60°,240°

    B120°,240°

    C60°,180°

    D90°,180°


    D
    二级评价项目中4个点是在一周360°、每隔900的4个方向各设置1个监测点。

  • 第21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二级评价项目大气环境监测点布置以监测期间所处季节的主导风向为轴向,取上风向为0°,至少在约0°、()、()、270°方向上各设置1个监测点,主导风向下风向应加密布点。

    • A、60°,240°
    • B、120°,240°
    • C、60°,180°
    • D、90°,180°

    正确答案:D

  • 第22题:

    单选题
    某城市拟建主干道总长15km。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适用该项目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推荐模式是(  )
    A

    估算模式

    B

    AERMOD 模式

    C

    ADMS 模式

    D

    CALPUFF 模式


    正确答案: C
    解析:

  • 第23题:

    不定项题
    某项目排放氟化物、CO和BaP,经估算模式计算的D10%分别为500m、1000m和2000m。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该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边长)错误的有(   )。
    A

    500m

    B

    1000m

    C

    2000m

    D

    5000m


    正确答案: B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