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第七题
某公司拟在工业园区新建6 *104t/a建筑铝型材项目,主要原料为高纯铝锭。生产工艺见图7 -1。 采用天然气直接加热方式进行铝锭熔炼,熔炼废气产生量7000m3/h,烟尘初始浓度350mg/m3,经除尘净化后排放,除尘效率70%;筛分废气产生量100m3/h,粉尘初始浓度1100mg/m3,经除尘净化后排放,除尘效率90%;排气筒高度均为15m。
面处理生产工艺为:工件→脱脂→水洗→化学抛光→水洗→除灰→水洗→阳极氧化→水洗→电解着色→水洗→封孔→水洗→晾干→表面处理工序各槽液主要成分见表7 -1。表面处理工序有酸雾产生,水洗工段均产生清洗废水。拟设化学沉淀处理系统处理电解着色、水洗工段的清洗废水。
(注:《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 16297-1996)规定,15m高排气筒颗粒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120mg/m3,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为3.2kg/h。《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9078-1996)规定,15m高排气筒烟粉尘排放限值100mg/m3。)
【问题】
1.评论熔炼炉、筛分室废气烟尘排放达标情况。
2.识别封孔水洗工段的清洗废水主要污染因子。
3.针对脱脂、除灰、阳极氧化水洗工段的清洗废水,提出适宜的废水处理方案。
4.给出表面处理工序酸雾废气净化措施。
5.给出电解着色水洗工段的清洗废水处理系统产生污泥处置的基本要求。
1.评论熔炼炉、筛分室废气烟尘排放达标情况。
答:(1)熔炼炉、筛分室烟尘排放浓度与排放速率计算如下:
①熔炼炉烟尘排放浓度为:350*(1- 70%)=105mg/m3,排放速率为:7000*105*10-6=0.735kg/h。
②筛分室烟尘排放浓度为:1100*(1-90%))=110m g/m3,排放速率为:15000*110*10-6=1.65kg/h。
(2)二者排放速率均低于《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规定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3. 2kg/h,因此二者排放速率均达标。
(3)筛分室烟尘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15 m高排气筒颗粒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120mg/m3,110mg/m3<120mg/m3,所以筛分室烟尘排放浓度达标;熔炼炉烟尘执行《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9078-1996),15m高排气筒烟粉尘排放限值100mg/m3,105mg/m3> 100mg/m3,所以熔炼炉烟尘排放浓度不达标。
因此,熔炼炉废气烟尘排放不达标,筛分室废气烟尘排放达标。
2.识别封孔水洗工段的清洗废水主要污染因子。
答:封孔水洗工段的清洗废水的主要污染因子包括:pH、SS、COD、Cu、Ni、Al、氟化物等。
3.针对脱脂、除灰、阳极氧化水洗工段的清洗废水,提出适宜的废水处理方案。
答:(1)从图表中可看出脱脂、除灰、阳极氧化的槽液成分大部分是含酸废水,其次废水中还含有少量的硝酸铜和硫酸铝,另外,脱脂废水中可能会有少量未处理掉的油、乳化液等。
(2)综合上述废水的特点,可得废水的处理工艺为:调节池+隔油池+中和池+絮凝池+1号沉淀池+接触氧化生化池+2号沉淀池+清水池。
①首先废水进入调节池,进行均和调解处理,使水量和水质都比较稳定;
②然后进入隔油池,目的是处理脱脂废水中含有的油、乳化液等;
③然后废水进入中和池,加碱使酸中和,在碱性条件下使金属沉淀;
④废水进入絮凝池,使沉淀物絮凝成较大的颗粒;
⑤废水进入沉淀池进行沉淀分离;
⑥上清液经pH回调后经接触氧化生化池去除COD后进入沉淀池,上清液流入清水池后达标排放。
4.给出表面处理工序酸雾废气净化措施。
答:表面处理工序产生的酸雾废气可采取气态污染物吸收和气态污染物吸附的方法。
(1)吸收法
集中收集酸雾废气,通过装有水或水溶液等液态吸附剂的装置,将废气中的酸雾吸收去除的方法,其去除率一般可达到90%左右。常用的吸收装置有吸收塔、喷淋塔、洗涤塔等。
(2)吸附法
集中收集酸雾废气,通过装有活性炭、石灰、活性分子氧化铝和硅胶等吸附剂的装置,将废气中的酸雾吸附去除的方法,去除率一般可达95%左右。常用的设备有固定床、移动床和流化床。
5.给出电解着色水洗工段的清洗废水处理系统产生污泥处置的基本要求。
答:污泥处置的基本要求如下:
(1)对工业废水处理所产生的污泥应依据危险废物名录及相关鉴别标准进行鉴别,属危险废物的工业废水污泥,应按《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GB 18484)、《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 18597)、《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8)的要求处理与处置。该项目电解着色水洗工段的清洗废水含有镍等重金属,应重点关注。
(2)根据工程规模、地区环境条件和经济条件进行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与处置。
(3)污泥的最终处置应优先考虑资源化利用,目前有效的方法只有填埋、焚烧、肥料利用、建筑材料原料。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若双链DNA分子的一条链的A:T:C://G=1:4:3:6,那么其另一条链上同样的碱基比为()
A4:1:6:3
B1:4:3:6
C6:4:1:3
D3:1:6:4
第7题:
若双链DNA分子的一条链的A:T:C://G=1:4:3:6,那么其另一条链上同样的碱基比为()
第8题:
纯度最高纯铝是()。
第9题:
按GB/T11345-89标准中距离-波幅曲线中,对于40mm板厚、B级检验、RB系列试块的判废线当量为()
第10题:
抗蚀性高,塑性差,密度比纯铝低,强度比纯铝高
抗蚀性差,塑性好,密度比纯铝低,强度比纯铝低
抗蚀性差,塑性好,密度比纯铝低,强度比纯铝高
抗蚀性高,塑性好,密度比纯铝低,强度比纯铝高
第11题:
2 4 6 8 10
1 3 5 7 9
1 2 3 4 5
6 7 8 9 10
第12题:
为已建成的生活区预测热负荷、为新建区预测热负荷、为新建的工业园区预测工业用汽负荷
为已建成的生活区预测热负荷、为新建区预测热负荷、为新建的工业园区预测民用汽负荷
为已建成的工业园区预测采暖热负荷、为新建区预测热负荷、为新建的工业园区预测工业用汽负荷
为已建成的生活区预测热负荷、为新建的工业园区预测工业用汽负荷
第13题:
第14题:
第二题 电解铜箔
某公司拟在工业园区建设电解铜箔项目,设计生产能力为8.0*103t/a,电解铜箔生产原料为高纯铜。生产工序包括硫酸溶铜、电解生箔、表面处理、裁剪收卷。其中表面处理工序工艺流程见图2-1。表面处理工序粗化固化工段水平衡见图2-2。工业园区建筑物高约10m~20m。图2-1 表面处理工序工艺流程图
粗化固化工段废气经碱液喷淋洗涤后通过位于车间顶部的排气筒排放,排气筒距地面15m。
拟将表面处理工序生产的反渗透污水、粗化固化工段废气治理废水和一级离子交换树脂再生产生的废水混合后处理。定期更换的粗化固化槽液、灰化槽液和钝化槽液委外处理。
【问题】
1.指出本项目各种废水混合处理存在的问题,提出调整建议。
2.计算表面处理工序粗化固化工段水的重复利用率。
3.评价粗化固化工段废气排放,应调查哪些信息?
4.指出表面处理工序会产生哪些危险废物。
1.指出本项目各种废水混合处理存在的问题,提出调整建议。
答:(1)本项目对各种废水进行混合处理,不符合废水“分类分质”处理的原则。理由是:
①表面处理工序产生的反渗透浓水含有重金属Cu、Zn,应在其车间处理达标;
②粗化固化工段废气治理废水pH值可能为碱性废水,应予中和预处理;
③一级离子交换树脂再生产生的废水中含有铬,基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对第一类污染物排放要求,应在车间口单独处理达标后排放。
(2)调整建议
①表面处理工序的反渗透浓水可返回到灰化工序重新使用,或者采用电解、气浮、过滤、离子交换等方式进行处理;
②粗化固化工段废气治理废水可直接采用“中和+沉淀+过滤”的方法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水可回用;
③一级离子交换树脂再生废水为含铬废水,属于危险废物,车间排放口铬的浓度需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第一类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值。可采用电解气浮、活性炭过滤的工艺进行处理或者将含铬废水交给有相应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
2.计算表面处理工序粗化固化工段水的重复利用率。
答:根据题中信息及项目特点,表面处理工序粗化固化工段水的重复利用率为:
(1)重复用水量=8+20.4=28. 4m3/h;
(2)用水总量=新鲜水量+重复用水量=15.6+28.4=44.0m3/h;
(3)重复利用率=(重复利用量/用水总量)*100%=(28.4÷44.0)*100%=64.5%。
3.评价粗化固化工段废气排放,应调查哪些信息?
答:粗化固化工段废气经碱液喷淋洗涤后通过位于车间顶部的排气筒排放,应调查的信息有:
(1)废气筒中心坐标、基底海拔高度。
(2)排气筒高度、排气筒出口内径、烟气出口流速、排烟温度。
(3)废气排放速率、排放浓度、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
(4)排气筒高度及周边半径200m范围内建筑物的最高高度(本项目粗化固化工段废气排气筒高度为15m,而园区建设物高度在10~20m,排气筒高度不满足应高出最高建筑物高度5m的要求)。
(5)污染物的种类(本项目为硫酸雾)。
4.指出表面处理工序会产生哪些危险废物。
答:根据本项目特点,表面处理工序会产生的危险废物有:
(1)粗化固化槽液,其中含有金属铜,按照《危险废物名录》和《危险废物鉴别标准》的要求,其为危险废物。
(2)灰化槽液,含金属锌,按照《危险废物名录》和《危险废物鉴别标准》的要求,其为危险废物。
(3)钝化槽液,含有重金属铬,按照《危险废物名录》和《危险废物鉴别标准》的要求,其为危险废物。
(4)废弃离子交换树脂及离子交换树脂再生废液。
(5)槽渣和含铬污泥。
第15题:
电解铜箔项目
【素材】
某公司拟在工业园区建设电解箔项目,设计生产能力8.0*103 t/a,电解箔生产原料为高纯铜,生产工艺包括硫酸溶铜、电解生箔、表面处理、裁剪收卷。其中表面处理工艺流程见图1,表面处理工序粗化、固化工段水平衡见图2 。工业园区建筑物高度10~20 m。
粗化、固化工段废气经碱液喷淋洗涤后通过位于车间顶部的排气筒排放,排气筒距地面高1 5 m。拟将表面处理工序产生的反渗透浓水和粗化、固化工段的废气治理废水,以及离子交换树脂再生产生的废水混合后处理。定期更换的粗化固化槽液、灰化槽液和钝化槽液委外处理。
【问题】
1.指出本项目各种废水混合处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调整建议。
2.计算表面处理工序粗化、固化工段水的重复利用率。
3.评价粗化、固化工段废气排放,应调查哪些信息?
4.指出表面处理工序会产生哪些危险废物。
1.答:存在的问题有:离子交换树脂再生产生的废水中含有铬,为一类污染物,
含一类污染物的废水在没达标前不能与其他废水混合。
调整建议:采用化学沉淀法先对离子交换树脂再生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铬达
标后,再与其他废水混合后处理。
2.答:粗化、固化工段水的重复利用率为:(8+20.4)/(8+20.4+15.6)*100%=64.5%
3.应调查下列信息:(1)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以及排气筒底部的海拔高度(m);(2)排气筒几何高度(m)及排气筒出口内径(m);(3)排气筒出口处烟气温度(K);(4)烟气出口速度(m/s);(5)硫酸雾的正常排放量( g/s),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h);(6)排气筒200 m范围内的建筑物高度。
4.答:废弃离子交换树脂,含铜、锌、铬的各类浓废液,灰化槽渣和钝化槽液,污泥。
1.《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1)分析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5)制订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举一反三:此问题与“三、冶金机电类 案例2 新建汽车制造项目”第2题大同小异,考点均为《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有关第一类水污染物的相关规定内容。请一并进行总结分析。
2.《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二、项目分析(2)从生产工艺、资源和能源消耗指标等方面分析建设项目清洁生产水平”。
3.《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7)选择、运用预测模式与评价方法”。举一反三:注册环评师考试中有关预测模式的考点基本上限于模式中主要参数的获取,不同模式如何选择等问题。本题的考点类似于“六、社会区域 案例2 新建1 0万t/d污水处理厂项目”中第3题。
4.《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1)识别环境影响因素与筛选评价因子”举一反三:对于危险废物的相关考题,首先应该想到《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常见的危险废物名称及危险废物储存、转运、填埋、焚烧等相关规定,部分考点出自《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8-2001)、《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4-2001)、《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2001)。关于危险废物的其他类似考题见本书“二、化工石化及医药类/案例1 新建石化项目”中第3题。
第16题:
第17题:
第18题:
某团购项目消费额为5000元,毛利率为9%,分润比例为2%-4%=X%,4%-6%=Y%,6%-8%=Z%,8%-10%=W%,则该项目分润为?()
第19题:
纯度最高的纯铝是()
第20题:
下列对铝的描述哪个正确()。
第21题:
隔热铝型材有哪些种类的生产工艺。
第22题:
4:1:6:3
1:4:3:6
6:4:1:3
3:1:6:4
第23题:
纯铝是银白色的轻金属,导电导热性好
铝是黑色金属材料
纯铝强度高
工业纯铝硬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