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城市拟建-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填埋量为300 万t,填埋厚度为25 m,主要设施有:防渗衬层系统、渗滤液导排系统、雨污分流系统、地下水监测设施、填埋气导排系统以及覆盖和封场系统。按工程计划,该填埋场2011 年1 月投入使用。该填埋场渗滤液产生量预计为120 t/d。拟将渗滤液送至该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日处理能力为30000 t/d ,目前日处理量为23000 t/d。拟选厂址特点见表1 。【问题】 1. 该填埋场选址和所建设施是否合理 如果不合理请说明理由。 2. 该填埋场

题目
某大城市拟建-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填埋量为300 万t,填埋厚度为25 m,主要设施有:防渗衬层系统、渗滤液导排系统、雨污分流系统、地下水监测设施、填埋气导排系统以及覆盖和封场系统。按工程计划,该填埋场2011 年1 月投入使用。该填埋场渗滤液产生量预计为120 t/d。拟将渗滤液送至该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日处理能力为30000 t/d ,目前日处理量为23000 t/d。拟选厂址特点见表1 。



【问题】
1. 该填埋场选址和所建设施是否合理 如果不合理请说明理由。
2. 该填埋场可选用何种防渗衬层 ( )
A.不需要使用衬层,现有土壤性质可以满足防渗要求
B. 采用厚底不低于2m ,饱和渗透系数小于1. 0X 10^-7cm/s 的天然黠土防渗衬层
C. 采用单层人工合成材料衬层,衬层下的天然勃土防渗衬层饱和渗透系数小于1.0X 10^ - 7 cm/s 且厚度不小于0.75 m
D . 采用双层人工合成材料衬层,衬层下的天然结土防渗衬层饱和渗透系数小于1.0X 10^ -7 cm/s 且厚度不小于0.75 m
3. 可以进入该垃圾填埋场的垃圾为( )。
A. 生活垃圾焚烧炉渣
B. 企事业单位产生的办公废物
c. 含水率为65%的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
D 禽畜养殖废物
E. 生活垃圾焚烧飞灰
4. 该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方式是否可行 如果不可行请说明理由。
5. 垃圾填埋场的主要环境影响有哪些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1. 该填埋场选址和所建设施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请说明理由。
答:该垃圾填埋场选址合理;所建设施不完善。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CGB 16889-2008) ,生活垃圾填埋场应配备的设施有:防渗衬层系统、渗滤液导排系统、渗滤液处理设施、雨污分流系统、地下水监测设施、填埋气导排系统、覆盖和封场系统。在本案例中,基础层底部与地下水最高水位距离约0.9 m,不到1 m,因此更应建立地下水导排系统并确保填埋场的运行期和后期维护与管理期内地下水水位与基础层底部距离大于1m 。此外,由于该填埋场设计填埋量为300 万t ,填埋厚度为25 m,按照《标准》要求,应建立甲:脆利用设施或火炬燃烧设施来处理填埋场产生的甲炕气体。
2. 该填埋场可选用何种防渗衬层? (C)
A. 不需要使用衬层,现有土壤性质可以满足防渗要求
B.采用厚底不低于2m,饱和渗透系数小于1.0X 10^-7crn!s 的天然黠土防渗衬层
c. 采用单层人工合成材料衬层,衬层下的天然结土防渗衬层饱和渗透系数小于1.0X 10^-7cm/S且厚度不小于0.75 m^
D. 采用双层人工合成材料衬层,衬层下的天然站土防渗衬层饱和渗透系数小于1.0X10^-7cm/S 且厚度不小于0.75 m
3.可以进入该垃圾填埋场的垃圾为(AB)
A.生活垃圾焚烧炉渣
B. 企事业单位产生的办公废物
c. 含水率为65%的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
D. 禽畜养殖废物
E 生活垃圾焚烧飞灰
4. 该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方式是否可行?如果不可行请说明理由。
答:不可行。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 ,首先生活垃圾填埋场必须设置污水处理装置,其次经填埋场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的废水如果因为达不到排放标准要求而送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时,要求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每日处理渗滤液的总量不超过污水处理总量的0. 5%,并不超过该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额定的污水处理能力。该案例超过了0 .5% 。
5. 垃圾填埋场的主要环境影晌有哪些?
答: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主要影响有:填埋场渗滤液泄漏或处理不当对地下水及地表水的污染;填埋场产生气体的排放对大气的污染、对公众健康的危害以及可能发生的爆炸对公众安全的威胁:填埋场的存在对周围景观的不利影响:垃圾堆体对周围地质环境的影响:填埋机械噪声对公众的影响; 填埋场滋生的害虫、昆虫、喝齿动物以及在填埋场觅食的鸟类和其他动物可能传播疾病;填埋垃圾中的塑料袋、纸张以及尘土等在未来得及覆盖压实的情况下可能飘出场外,造成环境污染和景观破坏;流经填埋场区的地表径流可能受到污染。
【考点分析】
1 .该填埋场选址和所建设施是否合理? 如果不合理请说明理由。
《环境影响坪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 一、相关法律法规运用和政策、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坪价中采用的相关法律法规的适用性分析; ( 2 )建设项目与环境政策的符合性分析"和"七、环境可行性分析( 1 )分析不同工程方案(选址、规模、工艺等)环境比选的合理性"。
该题考查对《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GB 16889-2008 ) 中垃圾填埋场场址选择及根据场址实际情况和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规模而需要配套建设的设施。
举一反三:
根据《大纲》要求,对于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应掌握生活垃圾填埋, 生活垃圾焚烧,危险废物填埋,危险废物焚烧,危险废物贮存,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的相关要求和规定。对于场址的选择,出题角度经常为"给出不同场址的各类条件,进行比对,从而选择更为合理的选址飞来考查考生对场址选择的相关要求的掌握程度。
为了便于记忆,生活垃圾填埋场场址选择规则笔者简单归纳为:符合规划、避开保护区域、标高不小于50 年一遇洪水位、避开地质不稳定区域。详细内容参见GB 16889-20080
2. 该填埋场可选用何种防渗衬层( C )
《环境影响坪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 1 ) 分析污染控制措施的技术经济可行性"。
该题考查的是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处的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防渗衬层。
该案例中,天然基础层厚度2.5 m,饱和渗透系数为1.0 X 10^-6cm/S,应采用厚度不低于2m,饱和海透系数小于1.0 X 10^-7cm/S的天然站土防渗衬层,或者防渗能力更好的防渗衬层。
举一反三:
防渗衬层是指设置于填埋场底部及四周边坡的、由天然材料和(或)人工合成材料组成的防止渗漏的垫层,可分为天然结土防渗衬层、单层人工合成材料衬层(一层人工合成材料衬层+黠土衬层或者具有同等以上隔水效力的其他材料〉、双层人工合成材料防渗衬层(两层人工合成材料衬层+勃土衬层或者具有同等以上隔水效力的其他材料)。笔者将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防渗衬层选择情况归纳如表1



防渗衬层选择时可按照表l?选择或者选择防渗能力更好的。对于危险废物填埋
场的防渗衬层的选择大家可以自行归纳。
3.?可以进入该垃圾填埋场的垃圾为(?AB?)
《环境影响坪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1?)分析污染
控制措施的技术经济可行性"。
该题考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废物的入场要求。A?、B?均为可直接进入该填埋场的垃圾,?C?的含水率过高,?D?不可进入,而对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的生活垃圾焚烧
飞灰则有三个条件的限制。
举一反三:
可直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废物有:?①由环境卫生机构收集或者自行收集的混合生活垃圾,以及企事业单位产生的办公废物;?②生活垃坡焚烧炉渣(不包括焚烧飞灰);?③?生活垃圾堆肥处理产生的固态残余物;④服装加工、食品加工以及其他城市生活服务行业产生的性质与生活垃圾相近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经处理后可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废物有:
(1)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的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和医疗废物焚烧残渣(包括飞灰、底渣)?。
①含水率小于30%;?②?二口恶英含量低于3μgTEQ/kg;?③按照HJ/T?300?制备的浸出液中危害成分浓度(金属离子等〉低于《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规定的限值。
(2)?经过下列处理的《医疗废物分类目录》中的感染性废物。
①按照HJ/T?228-2006?要求进行破碎毁形和化学消毒处理,并满足消毒效果
检验指标:②按照HJ/T 229-2006 要求进行破碎毁形和微波消毒处理,并满足消毒效果检验指标:③按照HJ/T 276-2006 要求进行破碎毁形和高温蒸汽处理,并满足处理效栗检验指标。
(3)经处理后,按照H盯T 300-2006 制备的浸出液中危害成分浓度低于《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GB 16889-2008) 规定的限值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 4) 厌氧产沼等生物处理后的固态残余物,粪便经处理后的固态残余物和经处理后含水率小于60%的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
不得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废物有:①未经处理的餐饮废物:②未经处理的粪便:③禽畜养殖废物:④电子废物及其处理处置残余物:⑤除本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之外的任何液态废物和废水。
4. 该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方式是否可行,如果不可行请说明理由?
《环境影响坪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 1 )分析污染控制措施的技术经济可行性"。
该题从两个角度考查了渗滤液的处理问题。①拉圾填埋场必须要有渗滤液处理装置。②经过处理后的渗滤液送城市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时,对于处理量的要求。
举一反三:
关于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考查角度较多,以下两个方面应该注意: ① 到2011年7 月l 日以后,生活垃圾填埋场必须自行处理渗滤液并达到标准要求,不允许再送往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②年轻(5 年以内〉的垃圾填埋场和老( 5 年以上) 的垃圾填埋场,二者渗滤液组分的区别(表1 )。



5. 垃圾填埋场的主要环境影晌有哪些?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 1 )识别环境影响因素与筛选评价因子"。
该题考查对项目的环境影响的分析。对于生活垃圾填埋场无外乎就是从水、气、声、渣、风险、生态、景观、土壤、地质这些方面来考虑, 并逐条分析。
举一反三:
大家在分析一个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时,首先分析该项目会产生水、气、声、渣、风险、辐射中的哪些污染,然后逐个分析这些污染因素对水环境(地表水和地下水)、气环境、声环境、土壤、生态、景观和人类安全健康的影响。从这些角度入手,基本可以做到分析全面,没有遗漏。
总而言之,该案例重点考查的是对生活垃圾填埋场有关内容的掌握情况,希望诸位考生能以此题为例,仔细研读《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GB 16889-2008) 、《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GB 18485-2001) 、《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 18598-2001) 、《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GB 18484-2001)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 18597-2001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 18599- 2001 )。
更多“某大城市拟建-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填埋量为300 万t,填埋厚度为25 m,主要设施有:防渗衬层系统、渗滤液导排系统、雨污分流系统、地下水监测设施、填埋气导排系统以及覆盖和封场系统。按工程计划,该填埋场2011 年1 月投入使用。该填埋场渗滤液产生量预计为120 t/d。拟将渗滤液送至该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日处理能力为30000 t/d ,目前日处理量为23000 t/”相关问题
  • 第1题:

    据《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技术导则》 (HJ2035-2013) ,关于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收集与处理,说法正确的有( )。
    A. 填埋场内应实行雨水与污水合流
    B. 填埋库区应铺设渗滤液收集系统,并宣设置疏通设施
    c. 调节池及渗滤液流经或停留的其他设施均应采取防渗措施
    D. 渗滤液应相关要求,处理达标后排放


    答案:B,C,D
    解析:
    填埋场内应实行雨水与污水分流,减少运行过程中的渗滤液产生量。

  • 第2题:

    (2015年)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与生活垃圾填埋场配套建设的生活垃圾转运站产生的渗滤液经收集后,可采取的处理措施有()。

    A.密闭运输至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
    B.直接排入设置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城市排水系统
    C.密闭运输至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处理
    D.在转运站内对渗滤液进行处理并达到相关要求后,排入城市排水管网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

    答案:A,D
    解析:

  • 第3题:


    某垃圾填埋场工程,占地5 0hm2,填埋有效库容400万m3,设计使用年限1 5年。填埋场采用斜坡作业法,垃圾按单元分层填埋,分格推平、压实、覆土、消毒。垃圾填埋自库底45m标高开始,当填至垃圾坝顶70m标高时,按一定坡度逐层向库后区上升填埋,直至终场填到库尾150m标高。主要构筑物包括垃圾坝、渗滤液收集系统(排渗导气系统)、截污坝、截洪系统、调蓄池和污水处理厂等。同时设有管理生活区,包括环境监测站、办公楼、机修间、职工食堂、材料库等。填埋场区内现有3条生产运输主要道路,并设有专门的环境监测站,负责监视填埋场运行对周围地下水、地表水、空气环境的污染动态,同时对污水处理厂的进出水水质进行管理监测,以调控污水厂处理效果。


    填埋场随着填埋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垃圾填埋作业的进程,原有自然植被、人工果树及农业用地全部被占用或覆盖,生态条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填埋场、道路系统改造、污水调蓄池、污水处理厂、监测井、冲洗站、排水设施等。填埋机具主要有:垃圾压实机、拖带式压实机、推土机、履带式挖掘机、装载机、大型封闭倾卸车等。工程永久征地总面积为1 000亩,其中国有土地200亩,农村集体所有土地8 00亩。征地中有耕地、菜地、园地、林地等。同时涉及居民拆迁安置问题,施工场地附近没有敏感点。


    问题:


    1.试对运营期产生的垃圾渗滤液进行分析。


    2.运营期废气中含有哪些成分?


    3.本工程对生态会造成哪些影响?


    4.对于渗滤液污染有哪些减缓措施?


    5.对于填埋场的废气污染有哪些减缓措施?






    答案:
    解析:

    1.(1)填埋场垃圾渗滤液是垃圾发酵分解后产生的液体和大气降水、地表径流水和地下水浸出混合而成的,含有高浓度悬浮物和高浓度有机和无机成分。垃圾渗滤液是城市垃圾填埋场最主要的污染源。


    (2)垃圾渗滤液主要有两个来源:①周边降水的渗入;②垃圾中含有的水分。填埋场渗滤液产生量受垃圾本身含水量、场地水文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填埋方式等诸多因素影响,降雨是影响渗滤液产生量的直接因素,因此渗滤液产生量随季节变化幅度很大。


    (3)垃圾渗滤液成分十分复杂,通常包含高浓度的可溶有机物及无机离子,包括大量的氨氮和各种溶解态的阳离子,还有一些重金属、酚类、单宁、可溶性脂肪酸及其他的有机污染物,尤以有机物和NH3-N浓度较高。其各种成分变化很大,主要取决于填埋场的年龄、深度、微生物环境以及所填埋的垃圾的组成等,其中填埋场的场龄是影响垃圾渗滤液水质的最重要因素。


    2.生活垃圾在填埋处理过程中其有机废物经厌氧降解产生填埋气体。填埋气体的主要成分包括CH4、CO、H2、N2和O2,还有一些微量气体,如H2 S、NH3、非甲烷总烃、丙酮、苯、乙基硫醇、氯苯、氯乙烯等。


    3.(1)施工期生态影响因素:垃圾填埋场的施工过程破坏原有生态系统,改变泄洪途径,减少区域绿地面积,减弱生态功能,同时施工产生的飘尘、噪声等将对区域内的动物、植物产生不良的影响。此外,工程筑坝所需石块和填埋覆盖所需的土料,除部分来自其他工程废料和专门的建筑产品外,大部分由附近土源区采集运到工地,引起采石区或采土区原来生态系统的破坏。


    (2)填埋作业期生态影响因素:填埋场的作业运行是步进式的,随着垃圾的填入,场区的生态环境条件发生改变,一方面原有土壤和植被逐渐被垃圾掩埋,而由垃圾堆体覆盖后的客土代替,生态条件发生了完全改变。另一方面,绿地面积逐渐减少,区域生态调节功能逐渐减弱,直到覆土后进行生态恢复。由于该场处于多条断裂带,垃圾渗滤液对地下水存在潜在的污染威胁。垃圾填埋覆土所需的土源区采土,会使土源区原有生态遭到破坏;填埋作业中产生的各种恶臭和污染气体以及作业噪声都会给区域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此外,填埋场大量苍蝇、蛆及鼠等害虫的活动,潜伏疾病传播的危险,影响附近人群及动物的健康。


    (3)填埋终场后生态影响因素:当垃圾填埋结束后,由于垃圾的腐解过程需要时间,其产生的垃圾渗滤液和恶臭气体等还会继续影响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此外,终场后的全面绿化将使区域生态环境逐渐得到改善。


    4.(1)清污分流。截洪沟的设置是关键,应保证清污的分流,避免截洪沟内雨水受垃圾或渗滤液的污染影响。


    (2)加强垃圾收集管理。垃圾中纸、布、塑料、金属、玻璃、竹木等可回收废品成分较多,加强垃圾收集过程管理,实施垃圾袋装化,积极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可大大减少垃圾中可回收废品量,同时减少垃圾渗滤液中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浓度。


    (3)加强作业管理。覆土在垃圾填埋作业中具有重要作用,不仅可减少臭气散发、防止苍蝇繁殖,同时有利于排泄堆体表面雨水,减少垃圾渗滤液产生量,降低污染负荷,因此应加强监督管理,及时覆土,同时应尽早规划覆土来源,保证覆土量。


    (4)加强填埋场封场管理。垃圾填埋场在封场后,一般要30~50年才能完全稳定,达到无害化。在此过程中,将继续产生大量垃圾渗滤液及填埋气体。因此,在填埋场终场后都要及时在堆体表面覆盖防渗膜,并进行生态重建,这将大幅削减垃圾渗滤液产生量。


    5.(1)加强废气收集系统管理。保证垃圾表层覆土密封性,隔绝空气,避免形成好氧环境,减少废气的无组织排放量。


    (2)加强填埋场爆炸气体的安全管理。垃圾填埋场填埋气体产生量很大,其主要成分为CH4和CO,其中CH4是易燃、易爆气体,因此,应加强安全管理,如安装24h甲烷气体自动监测报警仪等。


    (3)加强监测管理。环境监测站应对场区大气恶臭污染物及TSP进行日常监测,若有异常,信息及时反馈,并对废气收集系统运行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恶臭污染物排放符合规定要求。


    (4)加强日常管理。严格执行作业单元逐日覆土填埋要求,采用随填随压、覆土等措施,作业面、道路及取土场经常进行洒水防尘等。建一定宽度的绿化带,以降低臭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 第4题:

    300万t垃圾填埋场项目
    【素材】
    某大城市拟建一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填埋量为300万t,填埋厚度为25m,主要设施有:防渗衬层系统、渗滤液导排系统、雨污分流系统、地下水监测设施、填埋气导排系统以及覆盖和封场系统。按工程计划,该填埋场2011年1月投入使用。该填埋场渗滤液产生量预计为120t/d。拟将渗滤液送至该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日处理能力为30000t/d,目前日处理量为23000t/d。拟选厂址特点见表1。

    【问题】
    1.该填埋场选址和所建设施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请说明理由。
    2.该填埋场可选用何种防渗衬层?( )
    A.不需要使用衬层,现有土壤性质可以满足防渗要求
    B.采用厚底不低于2 m,饱和渗透系数小于1.0X10-7cm/S的天然黏土防渗衬层
    C.采用单层人工合成材料衬层,衬层下的天然黏土防渗衬层饱和渗透系数小于1.0X10-7cm/s且厚度不小于0.75m
    D.采用双层人工合成材料衬层,衬层下的天然黏土防渗衬层饱和渗透系数小于1.0X10-7cm/s且厚度不小于0.75m
    3.可以进入该垃圾填埋场的垃圾为( )。
    A.生活垃圾焚烧炉渣
    B.企事业单位产生的办公废物
    C.含水率为65%的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
    D.禽畜养殖废物
    E.生活垃圾焚烧飞灰
    4.该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方式是否可行?如果不可行请说明理由。
    5.垃圾填埋场的主要环境影响有哪些?


    答案:
    解析:
    1.该填埋场选址和所建设施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请说明理由。
    答:该垃圾填埋场选址合理;所建设施不完善。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应配备的设施有:防渗衬层系统、渗滤液导排系统、渗滤液处理设施、雨污分流系统、地下水监测设施、填埋气导排系统、覆盖和封场系统。在本案例中,基础层底部与地下水最高水位距离约0.9m,不到1m,因此更应建立地下水导排系统并确保填埋场的运行期和后期维护与管理期内地下水水位与基础层底部距离大于1m。此外,由于该填埋场设计填埋量为300万t,填埋厚度为25m,按照《标准》要求,应建立甲烷利用设施或火炬燃烧设施来处理填埋场产生的甲烷气体。
    2.该填埋场可选用何种防渗衬层? (CD)
    A.不需要使用衬层,现有土壤性质可以满足防渗要求
    B.采用厚底不低于2m,饱和渗透系数小于1.0X10 -7cm/S的天然黏土防渗衬层
    C.采用单层人工合成材料衬层,衬层下的天然黏土防渗衬层饱和渗透系数小于1.0X10-7cm/s且厚度不小于0.75m
    D.采用双层人工合成材料衬层,衬层下的天然黏土防渗衬层饱和渗透系数小于1.0X10-7cm/s且厚度不小于0.75m
    3.可以进入该垃圾填埋场的垃圾为(AB)
    A.生活垃圾焚烧炉渣
    B.企事业单位产生的办公废物
    C.含水率为65%的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
    D.禽畜养殖废物
    E.生活垃圾焚烧飞灰
    4.该填埋场渗滤液旳处理方式是否可行?如果不可行请说明理由。
    答:不可行。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首先生活垃圾填埋场必须设置污水处理装置,其次经填埋场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的废水如果因为达不到排放标准要求而送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时,要求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每日处理渗滤液的总量不超过污水处理总量的0.5%,并不超过该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额定的污水处理能力。该案例超过了0.5%。
    5.垃圾填埋场的主要环境影响有哪些?
    答: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主要影响有:填埋场渗滤液泄漏或处理不当对地下水及地表水的污染;填埋场产生气体的排放对大气的污染、对公众健康的危害以及可能发生的爆炸对公众安全的威胁;填埋场的存在对周围景观的不利影响;垃圾堆体对周围地质环境的影响;填埋机械噪声对公众的影响;填埋场孳生的害虫、昆虫、啮齿动物以及在填埋场觅食的鸟类和其他动物可能传播疾病;填埋垃圾中的塑料袋、纸张以及尘土等在未来得及覆盖压实的情况下可能飘出场外,造成环境污染和景观破坏;流经填埋场区的地表径流可能受到污染。
    【考点分析】
    1.该填埋场选址和所建设施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请说明理由。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一、相关法律法规运用和政策、规划的符合性分析(1)分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运用的法律法规的适用性;(2)分析建设项目与相关环境保护政策及产业政策的符合性”和“二、项目分析(4)不同工程方案(选址、规模、工艺等)的分析比选”。
    该题考查对《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垃圾填埋场场址选择及根据场址实际情况和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规模而需要配套建设的设施。
    举一反三:
    根据《大纲》要求,对于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应掌握生活垃圾填埋,生活垃圾焚烧,危险废物填埋,危险废物焚烧,危险废物贮存,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的相关要求和规定。对于场址的选择,出题角度经常为“给出不同场址的各类条件,进行比对,从而选择更为合理的选址”,来考查考生对场址选择的相关要求的掌握程度。
    为了便于记忆,生活垃圾填埋场场址选择规则笔者简单归纳为:符合规划、避开保护区域、标高不小于50年一遇洪水位、避开地质不稳定区域。详细内容参见GB16889—2008。
    2.该填埋场可选用何种防渗衬层(CD)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2)分析污染控制措施及其技术经济可行性”。
    该题考查的是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处的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防渗衬层。该案例中,天然基础层厚度2.5m,饱和渗透系数为1.0X10-6cm/s,应釆用厚底不低于2m,饱和渗透系数小于1.0X10-7cm/s的天然黏土防渗衬层,或者防渗能力更好的防渗衬层。
    举一反三:
    防渗衬层是指设置于填埋场底部及四周边坡的、由天然材料和(或)人工合成材料组成的防止渗漏的垫层,可分为天然黏土防渗衬层、单层人工合成材料衬层(一层人工合成材料衬层+黏土衬层或者具有同等以上隔水效力的其他材料)、双层人工合成材料防渗衬层(两层人工合成材料衬层+黏土衬层或者具有同等以上隔水效力的其他材料)。笔者将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防渗衬层选择情况归纳如下(表1)。

    防渗衬层选择时可按照表1选择或者选择防渗能力更好的。对于危险废物填埋场的防渗衬层的选择大家可以自行归纳。
    3.可以进入该垃圾填埋场旳垃圾为(AB)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2)分析污染控制措施及其技术经济可行性”。
    该题考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废物的入场要求。A、B均为可直接进入该填埋场的垃圾,C的含水率过高,D不可进入,而对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的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则有三个条件的限制。
    举一反三:
    可直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废物有:①由环境卫生机构收集或者自行收集的混合生活垃圾,以及企事业单位产生的办公废物;②生活垃圾焚烧炉渣(不包括焚烧飞灰);③生活垃圾堆肥处理产生的固态残余物;④服装加工、食品加工以及其他城市生活服务行业产生的性质与生活垃圾相近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经处理后可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废物有:
    (1)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的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和医疗废物焚烧残渣(包括飞灰、底渣)。
    ①含水率小于30%;②二噁英含量低于3μgTEQ/kg;③按照HJ/T300制备
    的浸出液中危害成分浓度(金属离子等)低于《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规定的限值。
    (2)经过下列处理的《医疗废物分类目录》中的感染性废物。
    ①按照HJ/T228-2006要求进行破碎毁形和化学消毒处理,并满足消毒效果
    检验指标;②按照HJ/T229-2006要求进行破碎毁形和微波消毒处理,并满足消毒效果检验指标;③按照HJ/T276-2006要求进行破碎毁形和高温蒸汽处理,并满足处理效果检验指标。
    (3)经处理后,按照HJ/T 300-2006制备的浸出液中危害成分浓度低于《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规定的限值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4)厌氧产沼等生物处理后的固态残余物,粪便经处理后的固态残余物和经处理后含水率小于60%的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
    不得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废物有:①未经处理的餐饮废物;②未经处理的粪便;③禽畜养殖废物;④电子废物及其处理处置残余物;⑤除本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之外的任何液态废物和废水。
    4.该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方式是否可行,如果不可行请说明理由?《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2)分析污染控制措施及其技术经济可行性”。
    该题从两个角度考查了渗滤液的处理问题。①垃圾填埋场必须要有渗滤液处理装置。②经过处理后的渗滤液送城市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时,对于处理量的要求。
    举一反三:
    关于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考查角度较多,以下两个方面应该注意:①到2011年7月1日以后,生活垃圾填埋场必须自行处理渗滤液并达到标准要求,不允许再送往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②年轻(5年以内)的垃圾填埋场和老(5年以上)的垃圾填埋场,二者渗滤液组分的区别(表1)。

    5.垃圾填埋场的主要环境影响有哪些?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1)识别环境影响因素与筛选评价因子;(2)判断建设项目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分析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该题考查对项目的环境影响的分析。对于生活垃圾填埋场无外乎就是从水、气、声、渣、风险、生态、景观、土壤、地质这些方面来考虑,并逐条分析。
    举一反三:
    大家在分析一个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时,首先分析该项目会产生水、气、声、渣、风险、辐射中的哪些污染,然后逐个分析这些污染因素对水环境(地表水和地下水)、气环境、声环境、土壤、生态、景观和人类安全健康的影响。从这些角度入手,基本可以做到分析全面,没有遗漏。
    总而言之,该案例重点考查的是对生活垃圾填埋场有关内容的掌握情况,希望诸位考生能以此题为例,仔细研读《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01)、《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01)、《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01)、《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

  • 第5题:


    某市现有一座处理能力600t/d的生活垃圾填埋场,位于距市区10km处的一条自然冲沟内,场址及防渗措施均符合相关要求。现有工程组成包括填埋区、填埋气体导排系统、渗滤液收集导排系统以及敞开式调节池等。渗滤液产生量约85 m3/d,直接由密闭罐车送距填埋场3km、处理能力为4.0*104 m3/d的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填埋场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直接排入附近的一小河。


    随着城市的发展,该市拟新建一座垃圾焚烧发电厂,设计处理能力为1 000t/d,建设内容包括两座焚烧炉、2*22t/h余热锅炉和2*6MW发电机组。设垃圾卸料、输送、分选、贮存、焚烧、发电、飞灰固化和危险废物暂存等单元,配套建设垃圾渗滤液收集池、处理系统和事故收集池。垃圾焚烧产生的炉渣、焚烧飞灰固化体均送现有的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发电厂距现有垃圾填埋场2. 5km,不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厂址及其附近无村庄和其他工矿企业。


    问题:


    1.简要说明现有垃圾填埋场存在的环境问题。


    2.列出垃圾焚烧发电厂主要的恶臭因子。


    3.除了垃圾贮存池和垃圾输送系统外,本工程产生恶臭的环节还有哪些?


    4.给出垃圾贮存池和输送系统控制恶臭的措施。


    5.简要分析焚烧炉渣、焚烧飞灰固化体处置方式的可行性。






    答案:
    解析:

    1.(1)敞开式调节池容易使恶臭气体挥发,影响场外环境空气质量。


    (2)填埋场产生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附近一小河,不符合环保要求,应经处理后回用或达标排放。


    (3)渗滤液未经处理,直接由密闭罐车送入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不符合规范要求,应在填埋场设置渗滤液处理系统,处理达标后回用、排放,或满足条件后再经污水处理厂处理。


    2.硫化氢、甲硫醇、氨、三甲胺、酸性气体(如SO2、HCl、HF等)、臭气浓度等。


    3.垃圾卸料、分选、焚烧,渗滤液收集池及处理系统,甚至事故池等均可产生恶臭。


    4.(1)尽可缩短垃圾在储存池的时间,尽快进入焚烧或填埋系统。


    (2)垃圾储存池采用封闭式,恶臭气体集中收集,采取活性炭吸附、液体吸收或焚烧等处理方式。


    (3)输送系统采用封闭式输送。


    (4)输送系统的恶臭集中收集吸附或返回焚烧炉处理。


    (5)加强生产车间的通风。


    5.垃圾焚烧产生的炉渣、焚烧飞灰固化均送现有的垃圾填埋场的处理方式并不可行。


    (1)焚烧炉渣需根据情况分类处理。生活垃圾焚烧炉渣可以直接进入垃圾填埋场;其他危险废物焚烧后的炉渣须经处理,并经检验满足含水率、二噁英及浸出液毒性指标要求后,方可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


    (2)焚烧飞灰属危险废物,须经处理(包括固化),并经检验满足含水率、二噁英及浸出液毒性指


    标要求后,方可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


  • 第6题:

    据《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技术导则》(HJ2035—2013),关于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收集与处理,说法正确的有()。

    A:填埋场内应实行雨水与污水合流
    B:填埋库区应铺设渗滤液收集系统,并宜设置疏通设施
    C:调节池及渗滤液流经或停留的其他设施均应采取防渗措施
    D:渗滤液应相关要求,处理达标后排放

    答案:B,C,D
    解析:
    填埋场内应实行雨水与污水分流,减少运行过程中的渗滤液产生量。

  • 第7题:

    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填埋区工程的结构物主要有( )。

    • A、渗沥液收集导排系统 
    • B、防渗系统 
    • C、排放系统 
    • D、回收系统 
    • E、基础层

    正确答案:A,B,E

  • 第8题:

    垃圾卫生填埋场填埋区工程的结构层主要有()。

    • A、渗沥液收集导排系统
    • B、防渗系统
    • C、排放系统
    • D、回收系统
    • E、基础层

    正确答案:A,B,E

  • 第9题:

    某山区城市拟建一座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场址东、西、北三面环山,南面为低谷,场内基础持力层为粉质粘土,渗透系数1.5×10-6cm/s,稳定地下水埋深为4.0m—6.0m,根据场地条件,该垃圾填埋场填埋库区必须设置的主体工程设施应包括()

    • A、基础处理与防渗系统、地表水导排系统、地下水导排系统、场区道路、垃圾坝、渗滤液导排系统、渗滤液处理系统、填埋气体导排及处理利用系统、封场工程及监测设施等
    • B、基础处理与防渗系统、地表水导排系统、场区道路、渗滤液导排系统、渗滤液处理系统、填埋气体导排及处理利用系统、封场工程及监测设施等
    • C、基础处理与防渗系统、地表水及地下水导排系统、场区道路、垃圾坝、渗滤液导排系统、渗滤液处理系统、填埋气体导排及处理利用系统、封场工程及监测设施等
    • D、基础处理与防渗系统、地表水导排系统、场区道路、垃圾坝、渗滤液导排系统、渗滤液处理系统、填埋气体导排及处理利用系统、封场工程及监测设施等

    正确答案:D

  • 第10题:

    多选题
    以下做法中可以减少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产生量的是( )。
    A

    通过地下水导排系统降低地下水水位

    B

    在填埋场采取雨污分流措施

    C

    设置专用渗滤液调节池

    D

    及时进行封场


    正确答案: A,C
    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生活垃圾填埋场竣工环保验收调查的内容应包括()。
    A

    封场地表处理情况

    B

    渗滤液导排系统的有效性

    C

    填埋场防渗措施的有效性

    D

    填埋气体导排系统的有效性


    正确答案: B,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某山区城市拟建一座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场址东、西、北三面环山,南面为低谷,场内基础持力层为粉质粘土,渗透系数1.5×10-6cm/s,稳定地下水埋深为4.0m—6.0m,根据场地条件,该垃圾填埋场填埋库区必须设置的主体工程设施应包括()
    A

    基础处理与防渗系统、地表水导排系统、地下水导排系统、场区道路、垃圾坝、渗滤液导排系统、渗滤液处理系统、填埋气体导排及处理利用系统、封场工程及监测设施等

    B

    基础处理与防渗系统、地表水导排系统、场区道路、渗滤液导排系统、渗滤液处理系统、填埋气体导排及处理利用系统、封场工程及监测设施等

    C

    基础处理与防渗系统、地表水及地下水导排系统、场区道路、垃圾坝、渗滤液导排系统、渗滤液处理系统、填埋气体导排及处理利用系统、封场工程及监测设施等

    D

    基础处理与防渗系统、地表水导排系统、场区道路、垃圾坝、渗滤液导排系统、渗滤液处理系统、填埋气体导排及处理利用系统、封场工程及监测设施等


    正确答案: D
    解析: 应当需要建垃圾坝的,但是不是要建地下水导排?根据《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5.0.3规定。山谷填埋场,不需要深挖,因此,地下水位的深度即地下水离场底的距离。因此,本题基础层底跟地下水水位的距离可以认为是4-6米,因此,可以保证超过2.5米以上的(渗透系数1.5×10-6cm/s)。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区基础层底部应与地下水年最高水位保持1m以上的距离。当不足1m时,应建地下水导排系统。因此,可以肯定的讲不需要地下水导排。

  • 第13题:

    垃圾卫生填埋场填埋区工程的结构层次从上至下主要为( )。

    A.基础层、防渗系统、渗沥液收集导排系统
    B.防渗系统、基础层、渗沥液收集导排系统
    C.渗沥液收集导排系统、基础层、防渗系统
    D.渗沥液收集导排系统、防渗系统、基础层

    答案:D
    解析:
    垃圾卫生填埋场填埋区工程的结构层次从上至下主要为渗沥液收集导排系统、防渗系统、基础层。

  • 第14题:

    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物控制标准》,与生活垃圾填埋场配套建设的生活垃圾转运站产生的渗滤液经收集后,可采取的处理措施有()。
    A.密闭运输至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
    B.直接排入设置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城市排水系统
    C.密闭运输至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处理
    D.在转运站内对渗滤液进行处理并达到相关要求后,排入城市排水管网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


    答案:A,D
    解析:
    AD 生活垃圾转运站产生的渗滤液经收集后,可采用密闭运输送到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排入城市排水管道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或者自行处理等方式。排入设置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排水管网的,应在转运站内对渗滤液进行处理,总汞、总镉、总铬、六价铬、总砷、总铅等污染物浓度限值达到规定浓度限值,其他水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由企业与城镇污水处理厂根据其污水处理能力商定或执行相关标准。排入环境水体或排入未设置污水处理厂的排水管网的,应在转运站内对渗滤液进行处理并达到规定的浓度限值。

  • 第15题:

    第七题 生活垃圾填埋场


    某平原城市拟新建一座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设计库容83*104m3。填埋体呈棱台形,填埋区占地10hm2挖深2m,堆体高度13m。按日填埋生活垃圾300t计算,填埋场服务年限为1 0年。


    主体工程建设内容包括:填埋区截流和雨污分流系统、防渗系统、地下水导排系统、渗滤液导排系统、渗滤液处理系统、填埋气导排系统等:工程建设周期1 3个月。


    工程设计的渗滤液处理方案为:垃圾渗滤液经滤液处理系统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8978-1996)三级标准后,用罐车送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8918-2002)一级标准的A标准后排放。


    工程设计的填埋气导排方案为:垃圾填埋气由导气管收集,经高出垃圾填埋面1m的50座导气石笼排放。垃圾填埋气成分主要为CH4、CO4、O2、N2、H2、NH3、H2S,预计封场后第一年产气量最大。


    拟选场址位于城市西南侧5km处,场址及周边的土地类型主要为一般农田;场址所在区域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多年平均风速为2. 2m/s;场区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水位埋深为1. 6m,地下水由南向北排泄,下伏白垩系岩层为隔水层。填埋区天然基础层厚度为6m,饱和渗透系数为1. 45*10-6cm/s。


    工程配套新建5km垃圾运输道路。运输道路两侧200m范围内分布有3个村庄。工程服务期总,土量为13*104m3,由新建取土场提供,取土场占地为灌木林地。


    【问题】


    1.指出拟建工程运行期存在哪些主要环境问题。


    2.指出影响渗滤液产生量的主要因素。


    3.指出本工程渗滤液处理方案存在的问题。


    4.筛选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两项主要特征因子,给出采用估算模式应输入的参数。


    5.指出填埋区渗滤液可能污染地下水的几种情形。




    答案:
    解析:

    第七题 生活垃圾填埋场


    1.指出拟建工程运行期存在哪些主要环境问题。


    答:拟建工程运行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包括:


    (1)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行期填埋覆土对取土场造成的植被的破坏,造成了生物量的损失及生态效益损失,以及由此引发的水土流失问题。


    (2)渗滤液在正常工况下对地表水的影响及渗滤液在非正常工况下对地下水的影响。


    (3)填埋气体、覆土过程中产生的扬尘以及恶臭对环境空气的影响,甲烷气体爆炸可能危及人群生命和健康。


    (4)运行期垃圾运输对沿线村庄造成的声环境及环境空气的影响问题。


    (5)垃圾填埋与运输作业噪声影响村庄居民生活。


    (6)填埋场运行管理不当造成的景观影响问题。


    (7)垃圾场占地、破坏植被,占用农田,导致农作物减产。


    (8)运行期滋生害虫、啮齿类动物及鸟类可能对人群健康的影响问题。


    (9)作业及堆体对周围地质环境的影响(如造成滑坡、崩塌、泥石流等)。


    (10)填埋场内塑料袋、纸张及尘土等在未来得及覆土压实情况下可能飘出场外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11)运营期地表径流可能受到撒漏垃圾的污染。


    2.指出影响渗滤液产生量的主要因素。


    答: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产生量的理论计算公式为:Q=(Wp-R-E)Aa+QL。其中,Q为渗滤液年产生量、Wp为年降水量、R为年地表径流量、E为年蒸发量、Aa为填埋场地表面积、QL为垃圾产水量。则影响渗滤液产生量的主要因素有:


    (1)垃圾含水量(或垃圾特性)。


    (2)填埋场区降雨情况(或当地降雨量,或其他外部来水的渗入,或气象、气候条件)。


    (3)填埋作业区大小。


    (4)场区蒸发量。


    (5)风力的影响和场地地面情况(或地形地貌)。


    (6)种植情况等(或表面覆盖、植被情况)。


    3.指出本工程渗滤液处理方案存在的问题。


    答:本项目采取垃圾渗滤液经渗滤液处理系统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三级标准后,用罐车送二级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的做法不合理。


    (1)依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物控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应自行处理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物控制标准》规定的相应水质标准后直接排放或回用于填埋场的绿化。


    (2)使用罐车运送渗滤液,可能由于交通事故造成沿途泄漏,污染沿线土壤及地下水。


    4.筛选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两项主要特征因子,给出采用估算模式应输入的参数。


    答:(1)垃圾填埋场大气污染物主要涉及6项因子:颗粒物、甲烷、氨、硫化氢、甲硫醇、臭气浓度,其中适用于大气导则估算模式的包括颗粒物、氨、硫化氢、甲硫醇,根据题中所给信息,填埋气的成分是甲烷、二氧化碳、氧气、氮气、氢气、氨气、硫化氢,其中列入《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GB 16889-2008)的是甲烷、氨气、硫化氢。


    (2)采用估算模式应输入的参数有:面源排放速率、面源长度、面源宽度、排放高度、年平均温度、小时评价标准。


    5.指出填埋区渗滤液可能污染地下水的几种情形。


    答:填埋区渗滤液可能污染地下水的情形包括:


    (1)填埋场作业区防渗层断裂后渗滤液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


    (2)当渗滤液处理系统处理出现污染事故时,渗滤液溢出污染地下水。


    (3)渗滤液输送的罐车沿途泄露。


    (4)暴雨季节,渗滤液剧增,造成收集池漫溢。


    (5)填埋区渗滤液渗漏引起地下水位上升,从而造成土地盐碱化。


    (6)地震等自然灾害导致渗滤液污染地下水。


  • 第16题:

    某市现有一座处理能力600t/d的生活垃圾填埋场,位于距市区10km处的一条自然冲沟内,场址及防渗措施均符合相关要求。现有工程组成包括 填埋区、填埋气体导排系统、渗滤液收集导排系统以及敞开式调节池等。渗滤液 产生量约85m3/d,直接由密闭罐车送距填埋场3km、处理能力为4.0Xl04m3/d的 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填埋场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直接排入附近 的一小河。
    随着城市的发展,该市拟新建一座垃圾焚娆发电厂,设计处理能力为 1000t/d,建设内容包括两座焚烧炉、2X22t/h余热锅炉和2X6MW发电机组。设 垃圾卸料、输送、分选、贮存、焚烧、发电、飞灰固化和危险废物暂存等单元, 配套建设垃圾渗滤液收集池、处理系统和事故收集池。垃圾焚烧产生的炉渣、焚烧飞灰固化体均送现有的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发电厂距现有垃圾填埋场 2.5km,不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厂址及其附近无村庄和其它工矿企业。
    1.简要说明现有垃圾填埋场存在的环境问题。
    2.列出垃圾焚烧发电厂主要的恶臭因子。
    3.除了垃圾贮存池和垃圾输送系统外,本工程产生恶臭的环节还有哪些?
    4 .给出垃圾贮存池和输送系统控制恶臭的措施。
    5.简要分析焚烧炉渣、焚烧飞灰固化体处置方式的可行性。


    答案:
    解析:
    1.(l)释放气体未被利用,也未釆取相关处理措施,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影响 晌;
    (2)未设污水处理装置,渗滤液直接送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不符合水污染物 排放控制要求;
    (3)敞开式调节池易产生无组织排放恶臭气体,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影响;
    (4)少量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附近的一小河,将对其产生水质污染影响。
    【点评分析】:本题实际考察的是《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的有关要求。关键是要读懂题意找出问题所在,同时要对生活垃圾填埋 场的有关污染问题和控制要求有所了解。
    2.氨,硫化氢,甲硫醇。
    【点评分析】:送分题。只要对《恶臭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和垃圾发酵污染 物了解即可回答。但千万也不要多答或乱答,招来倒扣分。
    3.垃圾卸料、分选、贮存、焚烧,垃圾渗滤液收集池、处理系统和事故收集 池。
    【点评分析】:按照题中工艺流程逐一回答便可。只要有暴露之处,均要关 注,还应釆取相关措施。
    4.:储存池加罩(盖板)密闭,输送系统采用全封闭栈桥(廊道),并将恶臭气体收集起来引至焚烧系统焚烧处理,或引至一定高度的排气筒高空排放,或釆取生物脱臭法进行处理后排放。
    5.根据《生活垃圾塡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塡埋废物的入场要 求,垃圾焚烧产生的炉渣属一般固废,送现有的垃圾填埋场是可行的;焚烧飞灰 固化体属于危险废物.不符合入场要求,送现有的生活垃圾塡埋场不可行。
    【点评分析】:本题实际考察的是《生活垃圾塡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的焚烧炉渣和焚烧飞灰固化体性质判别问题。这与以前的观念认识是不 同的,焚烧炉渣以前属于危险废物,新标准重新进行了界定。此类考点即为关键 知识点,考生复习时一定要把握知识点的异同,才能找准考试知识点。

  • 第17题:


    3 00万t垃圾填埋场项目


    【素材】


    某大城市拟建一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填埋量为300万t,填埋厚度为25 m,主要设施有:防渗衬层系统、渗滤液导排系统、雨污分流系统、地下水监测设施、填埋气导排系统以及覆盖和封场系统。按工程计划,该填埋场20 1 1年1月投入使用。该填埋场渗滤液产生量预计为120 t/d。拟将渗滤液送至该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日处理能力为30 000 t/d,目前日处理量为23 000 t/d。拟选厂址特点见表1。



    【问题】


    1.该填埋场选址和所建设施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请说明理由。


    2.该填埋场可选用何种防渗衬层? ( )


    A.不需要使用衬层,现有土壤性质可以满足防渗要求


    B.采用厚底不低于2m,饱和渗透系数小于1.0*10-7cm/s的天然黏土防渗衬层


    C.采用单层人工合成材料衬层,衬层下的天然黏土防渗衬层饱和渗透系数小于1.0*10-7 cm/s且厚度不小于0.75 m


    D.采用双层人工合成材料衬层,衬层下的天然黏土防渗衬层饱和渗透系数小于1.0*10-7cm/s且厚度不小于0.75 m


    3.可以进入该垃圾填埋场的垃圾为( )。


    A.生活垃圾焚烧炉渣


    B.企事业单位产生的办公废物


    C.含水率为65%的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


    D.禽畜养殖废物


    E.生活垃圾焚烧飞灰


    4.该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方式是否可行?如果不可行请说明理由。


    5.垃圾填埋场的主要环境影响有哪些?



    答案:
    解析:

    1.答:该垃圾填埋场选址合理;所建设施不完善。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


    制标准》(GB 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应配备的设施有:防渗衬层系统、渗


    滤液导排系统、渗滤液处理设施、雨污分流系统、地下水监测设施、填埋气导排系


    统、覆盖和封场系统。在本案例中,基础层底部与地下水最高水位距离约0.9 m,不


    到Im,因此更应建立地下水导排系统并确保填埋场的运行期和后期维护与管理期内


    地下水水位与基础层底部距离大于1 m。此外,由于该填埋场设计填埋量为300万t,


    填埋厚度为25 m,按照《标准》要求,应建立甲烷利用设施或火炬燃烧设施来处理


    填埋场产生的甲烷气体。


    2.该填埋场可选用何种防渗衬层? (C)


    A.不需要使用衬层,现有土壤性质可以满足防渗要求


    B.采用厚底不低于2m,饱和渗透系数小于1.0*10-7cm/s的天然黏土防渗衬层


    C.采用单层人工合成材料衬层,衬层下的天然黏土防渗衬层饱和渗透系数小于1.0*10-7cm/s且厚度不小于0.75 m


    D.采用双层人T合成材料衬层,衬层下的天然黏土防渗衬层饱和渗透系数小于1.0*10-7cm/s且厚度不小于0.75 m


    3.可以进入该垃圾填埋场的垃圾为(AB)


    A.生活垃圾焚烧炉渣


    B.企事业单位产生的办公废物


    C.含水率为65%的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


    D.禽畜养殖废物


    E.生活垃圾焚烧飞灰


    4.答:不可行。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GB 16889-2008),首先生活垃圾填埋场必须设置污水处理装置,其次经填埋场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的废水如果因为达不到排放标准要求而送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时,要求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每日处理渗滤液的总量不超过污水处理总量的0.5%,并不超过该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额定的污水处理能力。该案例超过了0.5%。


    5.答: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主要影响有:填埋场渗滤液泄漏或处理不当对地下水及地表水的污染;填埋场产生气体的排放对大气的污染、对公众健康的危害以及可能发生的爆炸对公众安全的威胁;填埋场的存在对周围景观的不利影响;垃圾堆体对周围地质环境的影响;填埋机械噪声对公众的影响;填埋场孳生的害虫、昆虫、啮齿动物以及在填埋场觅食的鸟类和其他动物可能传播疾病;填埋垃圾中的塑料袋、纸张以及尘土等在未来得及覆盖压实的情况下可能飘出场外,造成环境污染和景观破坏;流经填埋场区的地表径流可能受到污染。




    1.《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一、相关法律法规运用和政策、规划的符合性分析(1)分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运用的法律法规的适用性;(2)分析建设项目与相关环境保护政策及产业政策的符合性”和“二、项目分析(4)不同工程方案(选址、规模、工艺等)的分析比选”。该题考查对《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GB 16889-2008)中垃圾填埋场场址选择及根据场址实际情况和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规模而需要配套建设的设施。举一反三:根据《大纲》要求,对于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应掌握生活垃圾填埋,生活垃圾焚烧,危险废物填埋,危险废物焚烧,危险废物贮存,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的相关要求和规定。对于场址的选择,出题角度经常为“给出不同场址的各类条件,进行比对,从而选择更为合理的选址”,来考查考生对场址选择的相关要求的掌握程度。为了便于记忆,生活垃圾填埋场场址选择规则笔者简单归纳为:符合规划、避开保护区域、标高不小于5 0年一遇洪水位、避开地质不稳定区域。详细内容参见GB 16889-2008。


    2.《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2)分析污染控制措施及其技术经济可行性”。该题考查的是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处的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防渗衬层。该案例中,天然基础层厚度2.5 m,饱和渗透系数为1.0*10-6 cm/s,应采用厚底不低于2m,饱和渗透系数小于1.0*10-7 cm/s的天然黏土防渗衬层,或者防渗能力更好的防渗衬层。举一反三:防渗衬层是指设置于填埋场底部及四周边坡的、由天然材料和(或)人工合成材料组成的防止渗漏的垫层,可分为天然黏土防渗衬层、单层人工合成材料衬层(一层人工合成材料衬层+黏土衬层或者具有同等以上隔水效力的其他材料)、双层人工合成材料防渗衬层(两层人工合成材料衬层+黏土衬层或者具有同等以上隔水效力的其他材料)。笔者将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防渗衬层选择情况归纳如下(表1)。



    防渗衬层选择时可按照表1选择或者选择防渗能力更好的。对于危险废物填埋场的防渗衬层的选择大家可以自行归纳。


    3.《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2)分析污染控制措施及其技术经济可行性”。该题考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废物的入场要求。A、B均为可直接进入该填埋场的垃圾,C的含水率过高,D不可进入,而对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的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则有三个条件的限制。举一反三:可直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废物有:①由环境卫生机构收集或者自行收集的混合生活垃圾,以及企事业单位产生的办公废物;②生活垃圾焚烧炉渣(不包括焚烧飞灰);③生活垃圾堆肥处理产生的固态残余物;④服装加工、食品加工以及其他城市生活服务行业产生的性质与生活垃圾相近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经处理后可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废物有:(1)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的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和医疗废物焚烧残渣(包括飞灰、底渣)。①含水率小于300;②二口恶英含量低于3 μg TEQ/kg;③按照HJ/T 300制备的浸出液中危害成分浓度(金属离子等)低于《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规定的限值。(2)经过下列处理的《医疗废物分类目录》中的感染性废物。①按照HJ/T 228-2006要求进行破碎毁形和化学消毒处理,并满足消毒效果检验指标;②按照HJ/T 229-2006要求进行破碎毁形和微波消毒处理,并满足消毒效果检验指标;③按照HJ/T 276-2006要求进行破碎毁形和高温蒸汽处理,并满足处理效果检验指标。(3)经处理后,按照HJ/T 300-2006制备的浸出液中危害成分浓度低于《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规定的限值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4)厌氧产沼等生物处理后的固态残余物,粪便经处理后的固态残余物和经处理后含水率小于60%的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不得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废物有:①未经处理的餐饮废物;②未经处理的粪便;③禽畜养殖废物;④电子废物及其处理处置残余物;⑤除本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之外的任何液态废物和废水。


    4.《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2)分析污染控制措施及其技术经济可行性”。该题从两个角度考查了渗滤液的处理问题。①垃圾填埋场必须要有渗滤液处理装置。②经过处理后的渗滤液送城市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时,对于处理量的要求。举一反三:关于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考查角度较多,以下两个方面应该注意:①到20 1 1年7月1日以后,生活垃圾填埋场必须自行处理渗滤液并达到标准要求,不允许再送往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②年轻(5年以内)的垃圾填埋场和老(5年以上)的垃圾填埋场,二者渗滤液组分的区别(表1)。



    5.《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1)识别环境影响因素与筛选评价因子;(2)判断建设项目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分析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该题考查对项目的环境影响的分析。对于生活垃圾填埋场无外乎就是从水、气、声、渣、风险、生态、景观、土壤、地质这些方面来考虑,并逐条分析。举一反三:大家在分析一个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时,首先分析该项目会产生水、气、声、渣、风险、辐射中的哪些污染,然后逐个分析这些污染因素对水环境(地表水和地下水)、气环境、声环境、土壤、生态、景观和人类安全健康的影响。从这些角度入手,基本可以做到分析全面,没有遗漏。总而言之,该案例重点考查的是对生活垃圾填埋场有关内容的掌握情况,希望诸位考生能以此题为例,仔细研读《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5-2001)、《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 18598-2001)、《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4-2001)、《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200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85 99-2001)。




  • 第18题:

    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填埋区工程的结构物主要有( )。

    A.渗滤液收集导排系统
    B.防渗系统
    C.排放系统
    D.回收系统
    E.基础层

    答案:A,B,E
    解析:
    2020版教材P175
    垃圾卫生填埋场填埋区工程的结构层次从上至下主要为渗滤液收集导排系统、防渗系统和基础层

  • 第19题:

    我国华南地区某城市拟建设一座400吨/日规模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根据当地气象资料及填埋区设计方案,测算该填埋场平均渗滤液水量为150立方米/天,请在确保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排放限值要求的基础上,试问下列选项哪个为该渗滤液处理系统最合理的设计主工艺流程()

    • A、渗滤液→调节池→生化处理设施→反渗透膜处理装置→浓缩液处理设施→外排水
    • B、渗滤液→碎石花管导渗盲沟→截污坝→调节池→渗滤液回灌设施→外排水
    • C、渗滤液→截污坝→调节池→厌氧处理设施→好氧处理设施→外排水
    • D、渗滤液→调节池→厌氧处理设施→反渗透膜处理装置→活性炭吸附装置→排放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生活垃圾填埋场竣工环保验收调查的内容应包括()。

    • A、封场地表处理情况
    • B、渗滤液导排系统的有效性
    • C、填埋场防渗措施的有效性
    • D、填埋气体导排系统的有效性

    正确答案:A,B,C,D

  • 第21题:

    单选题
    我国华南地区某城市拟建设一座400吨/日规模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根据当地气象资料及填埋区设计方案,测算该填埋场平均渗滤液水量为150立方米/天,请在确保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排放限值要求的基础上,试问下列选项哪个为该渗滤液处理系统最合理的设计主工艺流程()
    A

    渗滤液→调节池→生化处理设施→反渗透膜处理装置→浓缩液处理设施→外排水

    B

    渗滤液→碎石花管导渗盲沟→截污坝→调节池→渗滤液回灌设施→外排水

    C

    渗滤液→截污坝→调节池→厌氧处理设施→好氧处理设施→外排水

    D

    渗滤液→调节池→厌氧处理设施→反渗透膜处理装置→活性炭吸附装置→排放


    正确答案: D
    解析: 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推荐采用预处理+生物处理+深度处理的组合工艺。也可以采用预处理+深度处理或生物处理+深度处理。B渗滤液未处理,C无深度处理,D生化处理达不到要求。因此,选择A。

  • 第22题:

    多选题
    垃圾卫生填埋场填埋区工程的结构层主要有()。
    A

    基础层

    B

    渗沥液收集导排系统

    C

    排放系统

    D

    防渗系统

    E

    回收系统


    正确答案: B,C
    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应包括下列主要设施()
    A

    防渗衬层系统

    B

    渗滤液处理设施

    C

    渗滤液导排系统

    D

    填埋气体导排系统

    E

    地下水监测设施


    正确答案: E,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