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炼化一体化项目,炼油、化工生产装置分别布置在两个区块,通过约7km管廊互供物料。该项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确定应()。A:作为一个生产单元估算B:按两区块分别估算C:仅按炼油装置区估算D:仅按化工装置区估算

题目
某炼化一体化项目,炼油、化工生产装置分别布置在两个区块,通过约7km管廊互供物料。该项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确定应()。

A:作为一个生产单元估算
B:按两区块分别估算
C:仅按炼油装置区估算
D:仅按化工装置区估算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B
解析: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是基于估算模式开发的计算模式,此模式主要用于确定无组织排放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一般不超过2000m,如计算无组织排放源超标距离大于2000m,则应建议削减源强后重新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更多“某炼化一体化项目,炼油、化工生产装置分别布置在两个区块,通过约7km管廊互供物料。该项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确定应()。”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炼化一体化项目,炼油、化工生产装置分别布置在两个区块,通过约7km管廊互供物料。该项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确定应( )。

    A.作为一个生产单元估算
    B.按两区块分别估算
    C.仅按炼油装置区估算
    D.仅按化工装置区估算

    答案:B
    解析: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是基于估算模式开发的计算模式,此模式主要用于确定无组织排放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当无组织源排放多种污染物时,应分别计算,并按计算结果的最大值确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 第2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关于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环境防护区域应以面源中心点为起点确定
    B:应采用确保场界监控浓度达标的源强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C:排放多种污染物的不同无组织源,应合并为单一面源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D:排放多种污染物的同一无组织源,只计算其中一种污染物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答案:B
    解析: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规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相关内容有:①采用推荐模式中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模式计算各无组织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出的距离是以污染源中心点为起点的控制距离,并结合厂区平面布置图,确定控制距离范围,超出厂界以外的范围,即为项目大气环境防护区域。②当无组织源排放多种污染物时,应分别计算,并按计算结果的最大值确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③对于属于同一生产单元(生产区、车间或工段)的无组织排放源,应合并作为单一面源计算并确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④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污染物排放源强应采用削减达标后的源强。

  • 第3题:

    在项目基本信息底图上标示项目信息错误的是()。

    A.项目边界
    B.总平面布置
    C.大气排放口位置
    D.大气环境防护区域

    答案:D
    解析:

  • 第4题:

    某建设项目同一单元内有两个仅排放同一种污染物的无组织排放源,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关于该项目大气环境的防护距离设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别对两个无组织排放源进行计算,分别确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B、分别对两个无组织排放源进行计算,按最大值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C、将两个无组织排放源合并为一个面源进行计算,再确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D、分别对两个无组织排放源进行计算,按各自计算值之和确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答案:C
    解析:
    10.1.3对于属于同一生产单元(生产区、车间或工段) 的无组织排放源,应合并作为单一面源计算并确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 第5题:

    某项目按工程建设方案确定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为300m,对建设方案进一步采取污染防治措施后,场界无组织排放监控点浓度可达标,确定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为200m。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该项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应为()。

    A:厂界外200m范围
    B:厂界外300m范围
    C:以排放源边界为起点200m范围
    D:以排放源边界为起点300m范围

    答案:A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采用推荐模式中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模式计算各无组织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出的距离是以污染源中心点为起点的控制距离,并结合厂区平面布置图,确定控制距离范围,超出厂界以外的范围,即为项目大气环境防护区域。

  • 第6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下列关于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确定原则和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无组织排放多种污染物时,应根据排放量最大的污染物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B.当有多个排放同类污染物的无组织排放源时,应根据排放量最大的源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C.属于同一生产车间的无组织排放源,应合并作为单一面源计算确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D.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污染物,排放源强无需考虑无组织排放监控点达标情况

    答案:C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确定原则和要求包括:①对于属于同一生产单元(生产区、车间或工段)的无组织排放源,应合并作为单一面源计算并确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②当无组织源排放多种污染物时,应分别计算,并按计算结果的最大值确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③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污染物排放源强应采用削减达标后的源强。

  • 第7题:

    采用推荐模式中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模式计算各无组织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出的距离是以()为起点的控制距离,并结合厂区平面布置图,确定控制距离范围,超出厂界以外的范围,即为项目大气环境防护区域。

    A:生产车间边界
    B:生产车间中心点
    C:污染源中心点
    D:污染源排放边界

    答案:C
    解析:

  • 第8题:

    化工厂内部一般分为工艺装置区、罐区、公用设施区、运输装卸区、辅助生产区和管理区。下列关于各区块布置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为方便事故状态下的应急救援,工艺装置区应靠近工厂边界
    B.储存物料为常温常压的储罐,应布置在工厂的下风区域
    C.为防止洪水影响,罐区应设置在地势比工艺装置略低的区域
    D.装卸运输区应设置在工厂边缘地区

    答案:A
    解析:
    工艺装置区应该离工厂边界一定距离,而且应该集中分布,)工艺装置区是一个易燃易爆、有毒的特殊危险的地区,为了尽量减少其对工厂外部的影响,一般布置在厂区的中央部分。 储存容器可能释放出大量的毒性或易燃性物质,务必将其置于工厂的下风区域;
    罐区应设在地势比工艺装置区略低的区域,绝不能设在高坡上;
    装卸运输区应设置在工厂边缘地区。

  • 第9题:

    互供操作前应配置什么?()

    • A、互供点物料
    • B、互供点公式
    • C、互供点组分
    • D、互供点权限

    正确答案:B,D

  • 第10题:

    生产入库的装置类型可以为()。

    • A、炼油装置
    • B、化工装置
    • C、包装装置
    • D、固体装置

    正确答案:C

  • 第11题:

    以下哪些不是生产统计工厂模型的节点?()

    • A、互供点
    • B、进出厂点
    • C、物料罐
    • D、装置侧线

    正确答案:B,D

  • 第12题:

    不定项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描述中属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的主要内容有()。
    A

    大气污染控制措施

    B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设置

    C

    项目选址及总图布置的合理性

    D

    事故风险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正确答案: A
    解析:

  • 第13题:

    计算项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需要收集的资料有( )。

    A.项目无组织排放污染物的速率
    B.项目总平面布置图
    C.项目无组织排放源达标情况
    D.项目周边居民分布

    答案:A,B,C
    解析: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计算出的距离是以污染源中心点为起点的控制距离,并结合厂区平面布置图,确定控制距离范围,超出厂界以外的范围,即为项目大气环境防护区域。有场界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的,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应首先满足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要求。如预测结果在场界监控点处(以标准规定为准)出现超标,应要求削减排放源强。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污染物排放源强应采用削减达标后的源强。D项,根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对无组织污染源进行环境影响分析的时候方需要了解周边居民分布。

  • 第14题:

    根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项目选址及总图布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并给出优化调整的建议及方案。
    A.预测结果及大气环境评价范围
    B.预测结果及大气环境防护措施
    C.评价分析方案及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结果
    D.预测结果及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结果



    答案:D
    解析:
    根据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及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结果,评价项目选址及总图布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并给出优化调整的建议及方案。

  • 第15题:

    (2019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下列关于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确定原则和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环境防护区域应以厂址中心为起点确定
    B.项目厂界浓度超标,须调整工程布局,待满足厂界浓度限值后,再核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C.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是考虑全厂的所有污染源,包括点源、面源、有组织、无组织排放等
    D.以自厂界起至超标区域的最远垂直距离作为大气环境防护区域

    答案:C,D
    解析:
    见原文8.7.5。视频有误,以此为准。对于属于同一生产单元(生产区、车间或工段)的无组织排放源,应合并作为单一面源计算并确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而采用进一步预测模式由于考虑所有污染源的综合叠加及项目周边实际地形地貌影响,场界外的预测结果可能超过环境防护距离的估算结果。对于在环境防护距离之外出现区域浓度超过环境质量标准的,应考虑采取有效的污染源控制措施,确保环境质量达标。随着企业装备水平和环境管理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一些大型化工企业,无组织排放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而有组织排放点源数量众多,无组织排放所占比例缩小。因此,只考虑无组织排放源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往往很小,甚至无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设置要求,从而忽略了高排气筒点源排放的污染物对周边大气环境叠加的影响,导致了其局限性。

  • 第16题:

    某建设项目无组织排放的特征污染物场界预测浓度超过场界控制点处无组织排放浓度标准限值。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关于该项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确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按无组织排放源设计源强参数计算并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B.按无组织排放源事故源强参数计算并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C.对无组织排放源强削减至场界预测浓度达到环境质量标准浓度限值后,计算并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D.对无组织排放源强削减至场界预测浓度达到场界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后,计算并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答案:D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10.2.2有场界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的,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应首先满足场界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要求。如预测结果在场界监控点处(以标准规定为准)出现超标,应要求削减排放源强。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污染物排放源强应采用削减达标后的源强(D正确)。

  • 第17题:

    某建设项目无组织排放的特征污染物场界预测浓度超过场界监控点无 组织排放浓度标准限值。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关于该项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确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按无组织排放源设计源强参数计算并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B.按无组织排放源事故源强参数计算并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C.对无组织排放源强削减至场界预测浓度达到环境质量标准浓度限值后,计算并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D.对无组织排放源强削减至场界预测浓度达到场界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后,计算并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答案:D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10.2.2 有场界元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佳的,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应首先满足场界元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要求。如预测结果在场界监控点处(以标准规a定为准)出现超标,应要求削减排放源强。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污染物排放源强应采用削减达标后的源强(D 正确)。

  • 第18题: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是基于估算模式开发的计算模式,此模式主要用于确定()。
    A.污染物排放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B.排放源排放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C.无组织排放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D.有规划的排放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答案:C
    解析: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是基于估算模式开发的计算模式,此模式主要用于确定无组织排放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 第19题:

    采用推荐模式中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模式计算各无组织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出的距离是以污染源中心点为起点的控制距离,并结合厂区平面布置图,确定控制距离范围,超出()以外的范围,即为项目大气环境防护区域。

    A:生产车间边界
    B:厂界
    C:污染源排放口
    D:最大落地浓度的落地距离

    答案:B
    解析:

  • 第20题:

    下列哪一项不是现场应急管理标准适用的范围()

    • A、钻井、试油、修井
    • B、油气生产和处理、炼油化工装置
    • C、新改扩建项目及设施
    • D、办公室

    正确答案:C

  • 第21题:

    生产平衡模块依据底层模块提交的节点数据、移动关系进行生产平衡计算,下列物料移动操作页面与之相关的有()。

    • A、装置收付
    • B、罐收付
    • C、进出厂班量
    • D、互供班量
    • E、化工装置投入产出
    • F、班次数据监控

    正确答案:A,B,C,D,E,F

  • 第22题:

    建设(生产)单位:是化工工程项目建设或化工装置生产管理的企业法人,负责()等工作。

    • A、化工工程项目的建设资金筹集
    • B、生产装置建设组织
    • C、生产准备
    • D、试车
    • E、生产考核

    正确答案:A,B,C,D,E

  • 第23题:

    以下关于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计算,错误的是()。

    • A、当无组织源排放多种污染物时,应分别计算,并按计算结果的最大值确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 B、采用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模式计算出的距离是以污染源边界为起点的控制距离
    • C、对于属于同一生产单元(生产区、车间或工段)的无组织排放源,应合并作为单一面源计算并确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 D、有场界排放浓度标准的,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应首先满足场界排放标准

    正确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