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电除尘器对细粉尘有很高的捕集效率,可高于()。”相关问题
  • 第1题:

    粉尘的比电阻通常以()表示,比电阻为()时最有利于电除尘器的捕集。
    Ω.;CM104—5×1010Ω.CM

  • 第2题:

    除尘风机对()有较高的捕集效果。

    • A、呼吸性粉尘
    • B、全尘
    • C、落尘

    正确答案:A

  • 第3题:

    粉尘采样器预捕集器有哪些?


    正确答案: 有水平淘析器、旋风分离器和惯性冲击器。
    水平淘析器、旋风分离器(旋风器)和惯性冲击器截留某一区段粒度能力与它的采样流量有关,在采样过程中,应严格恒定所要求的采样流量。

  • 第4题:

    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

    • A、电晕放电
    • B、粉尘荷电
    • C、荷电粉尘粒子的捕集
    • D、清灰

    正确答案:A,B,C,D

  • 第5题:

    电除尘器捕集效率方程推导时的假设有哪些?


    正确答案: ①电除尘器中的气流处于紊流状态,通过除尘器任一横断面的粒子浓度和气流分布是均匀的,速度大小等于气流平均速度υ
    ②在集尘极板附近的边界层内,气流处于层流状态,粒子以驱进速度ω运动,不受气流速度的影响;
    ③进入除尘器的粒子立刻达到了饱和荷电;
    ④忽略电风、气流分布不均匀、被捕集粒子重新进入气流等影响。

  • 第6题:

    下面关于除尘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惯性除尘器适于捕捉10~20μm以上的粗尘粒
    • B、电除尘器对细粉尘捕集效率可高于99%
    • C、袋式除尘器的工作原理是过滤
    • D、旋风洗涤器适用于处理烟气量小和含尘浓度低的场合

    正确答案:D

  • 第7题:

    粉尘的比电阻越大,电除尘器越容易捕集。()


    正确答案:错误

  • 第8题:

    目前采用()越来越普遍,这是由于此除尘器有利于捕集高比电阻粉尘,提高除尘效率。

    • A、常规极距电除尘器;
    • B、宽极距电除尘器;
    • C、棒式电除尘器;
    • D、立式电除尘器。

    正确答案:B

  • 第9题:

    问答题
    电除尘器对高比电阻粉尘的捕集效率?

    正确答案: 克服高比电阻的方法:保持电极表面尽可能清洁;采用较好的供电系统;烟气调质;发展新型电除尘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如何改善电除尘器对高比电阻除尘的捕集效率?

    正确答案: 保持电极表面尽可能清洁;采用较好的供电系统;烟气调质,以及发展新型电除尘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粉尘的比电阻是如何影响粒子的捕集效率的?

    正确答案: 粒子比电阻大小对电除尘器捕集效率影响很大。电除尘器运行的最适宜比电阻范围一般为(104~2*1010)。
    如果粒子比电阻过低,即导电能力强,则带负电的粒子到达集尘极后,不但未将负离子转移到集尘极上进行电性中和而被捕集,反而立刻放出所带负电荷、获得正电荷。若正电荷形成的斥力大于粒子的粘附力,则沉积的粒子又被排斥到气流中,形成重返气流,造成粒子沿着极板表面跳动着前进,最后被气流带出除尘器。石墨、碳黑和金属粉末等都属于这种低阻型粉尘。
    反之若粒子的比电阻过高,即导电性差,如水泥、铅、锌等,则称高阻型粉尘。这种粉尘到达集尘极后释放电荷很慢,并残留着部分电荷,这不但会排斥随后而至的带有同性电荷的粒子,影响其沉降,而且引起粉尘层空隙中的气体被电离,发生电晕放电。这种在集尘极上产生电晕放电的现象称为反电晕。另外电晕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正离子穿过极间区域向电晕极运动,会使集尘场强减弱,粒子所带负电荷部分被正粒子中和,粒子电荷减少,因而削弱了粒子的沉降,捕集效率显著降低。对于这种高阻型粉尘,可通过加入一些化学添加剂,如SO3、NH3、H2O和一些有机物进行调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旋风除尘器中颗粒物的分离过程及影响粉尘捕集效率的因素。

    正确答案: 一次分离发生在圆筒形进气室,而且几乎所有入射角小的颗粒只要与气壁碰撞,都可能发生一次分离。二次分离发生在旋涡室,且只有一定粒径的颗粒的颗粒才发生二次分离。入射角较大的小颗粒则很容易被气流从出口管带出。
    影响粉尘捕集效率的因素:入口风速(或流量)、除尘器的结构尺寸、 粉尘粒径与密度、气体温度、灰斗的气密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电除尘器性能测试采用滤筒法,要求滤筒捕集效率达()以上。

    • A、99.8%
    • B、99.85%
    • C、99.9%
    • D、99.95%

    正确答案:C

  • 第14题:

    简述旋风除尘器中颗粒物的分离过程及影响粉尘捕集效率的因素。


    正确答案:一次分离发生在圆筒形进气室,而且几乎所有入射角小的颗粒只要与气壁碰撞,都可能发生一次分离。二次分离发生在旋涡室,且只有一定粒径的颗粒的颗粒才发生二次分离。入射角较大的小颗粒则很容易被气流从出口管带出。
    影响粉尘捕集效率的因素:入口风速(或流量)、除尘器的结构尺寸、 粉尘粒径与密度、气体温度、灰斗的气密性。

  • 第15题:

    过滤器捕集粉尘的量与未过滤空气中的粉尘量之比为()。

    • A、过滤量比
    • B、过滤程度
    • C、过滤效率
    • D、有效过滤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粉尘的比电阻是如何影响粒子的捕集效率的?


    正确答案: 粒子比电阻大小对电除尘器捕集效率影响很大。电除尘器运行的最适宜比电阻范围一般为(104~2*1010)。
    如果粒子比电阻过低,即导电能力强,则带负电的粒子到达集尘极后,不但未将负离子转移到集尘极上进行电性中和而被捕集,反而立刻放出所带负电荷、获得正电荷。若正电荷形成的斥力大于粒子的粘附力,则沉积的粒子又被排斥到气流中,形成重返气流,造成粒子沿着极板表面跳动着前进,最后被气流带出除尘器。石墨、碳黑和金属粉末等都属于这种低阻型粉尘。
    反之若粒子的比电阻过高,即导电性差,如水泥、铅、锌等,则称高阻型粉尘。这种粉尘到达集尘极后释放电荷很慢,并残留着部分电荷,这不但会排斥随后而至的带有同性电荷的粒子,影响其沉降,而且引起粉尘层空隙中的气体被电离,发生电晕放电。这种在集尘极上产生电晕放电的现象称为反电晕。另外电晕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正离子穿过极间区域向电晕极运动,会使集尘场强减弱,粒子所带负电荷部分被正粒子中和,粒子电荷减少,因而削弱了粒子的沉降,捕集效率显著降低。对于这种高阻型粉尘,可通过加入一些化学添加剂,如SO3、NH3、H2O和一些有机物进行调质。

  • 第17题:

    简述产生液界面的的方式,为什么文氏洗涤器可以达到很高的捕集效率?


    正确答案:文丘里洗涤器的除尘包括雾化,絮凝和脱水三个过程,前两个过程在文丘里管中进行,后一过程在脱水管中完成。含尘气流进入进缩管,气速逐渐增加,在喉管中气速最高,可达50m/s,气液相对速度很大。在高速气流冲击下,喷嘴喷出的水滴被高度雾化,喉管处的高速低压使气流达到过饱和状态,同时尘粒表面附着的气膜被冲破,使尘粒被水湿润。因此,在尘粒与水滴或尘粒之间发生激烈的碰撞和絮凝。从喉管进入扩散段后,速度降低,静压回升,以尘粒为凝结核的过饱和蒸汽的凝结作用进行很快。凝结有水分的颗粒继续凝聚碰撞,小颗粒凝并成大颗粒,很容易被其他除尘器或脱水器捕集下来,使气体得到净化。

  • 第18题:

    电除尘器对高比电阻粉尘的捕集效率?


    正确答案:克服高比电阻的方法:保持电极表面尽可能清洁;采用较好的供电系统;烟气调质;发展新型电除尘器。

  • 第19题:

    为了保证电除尘器的捕集效率,烟气在电场内流速为0.4-1.5m/s。()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0题:

    电除尘器极间距的加大,供电电压的提高,使有效电场强度增大,板电流密度均匀,有利于捕集低比电阻粉尘。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1题:

    单选题
    下面关于除尘器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惯性除尘器适于捕捉10~20μm以上的粗尘粒

    B

    电除尘器对细粉尘捕集效率可高于99%

    C

    袋式除尘器的工作原理是过滤

    D

    旋风洗涤器适用于处理烟气量小和含尘浓度低的场合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
    A

    电晕放电

    B

    粉尘荷电

    C

    荷电粉尘粒子的捕集

    D

    清灰


    正确答案: D,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电除尘器捕集效率方程推导时的假设有哪些?

    正确答案: ①电除尘器中的气流处于紊流状态,通过除尘器任一横断面的粒子浓度和气流分布是均匀的,速度大小等于气流平均速度υ
    ②在集尘极板附近的边界层内,气流处于层流状态,粒子以驱进速度ω运动,不受气流速度的影响;
    ③进入除尘器的粒子立刻达到了饱和荷电;
    ④忽略电风、气流分布不均匀、被捕集粒子重新进入气流等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