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动力是( )。
A.阶级斗争
B.改革
C.科技进步
D.调整经济
第1题:
构成社会发展动力系统因素的有( )
A.阶级斗争
B.人民群众
C.社会革命和改革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第2题: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改革
C.阶级斗争
D.无产阶级专政
第3题:
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A.社会改革
B.阶级斗争
C.社会基本矛盾
D.科学技术革命
第4题:
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获得较大的发展,可以说明下列哪一观点?()
A.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B.农民战争调整了生产关系,推动了经济发展
C.统治者调整政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D.社会改革是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第5题: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
A.改革是目的
B.稳定是前提
C.发展是目的
D.改革是动力
第6题:
( )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A.阶级斗争
B.社会基本矛盾
C.科学技术革命
D.改革开放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
A科技
B改革开放
C阶级斗争
第11题:
()是推动战争形态变革的重要动力。
第12题:
阶级斗争
改革
科技进步
调整经济
第13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但必须看到,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相当突出,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努力转变发展方式。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是( )
A.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B.调整经济结构
C.统筹城乡发展
D.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第14题:
A.坚持质量第一
B.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C.坚持效益优先
D.推动经济发展动力变革
答案:B
解析: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加快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是未来中国经济建设当中的一个总纲领。
要坚持一个方针:就是质量第一、效率优先;
坚持一条主线:就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动三大变革:质量、效率、动力;
建设四位协同的产业体答系: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建设“三个有”的经济体制:市场机制要有效、微观主体要有活力、宏观调控要有度。
第15题:
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 )。A.直接动力B.前进动力C.推动力量D.进步力量
第16题:
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中,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 )。
A.目的
B.前提
C.动力
D.方向
第17题:
我国经济发展中,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改革是目的,发展是动力,稳定是前提
B.稳定是目的,改革是动力,发展是前提
C.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
D.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前提,稳定是动力
第18题:
第19题: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科技进步才是战后经济快速发展的真正推动力。
第23题:
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动力是()
第24题:
科技
改革开放
阶级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