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人都被母亲托举过。在托举的过程中,当我们越来越重,重得母亲再也托举不起时,我们便开始了脱离母亲怀抱之后的漫长行走。然后,我们便开始产生一种错觉,总觉得母亲已经__________让我们__________了。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放手 远行
B.忍心 闯荡
C.决定 独立
D.抽身 飞翔
第1题:
回答12~16题。
(二)生命不仅属于自己
①母亲去世十几年了,怪得很,我还是在梦中常常见到,而且是那样清晰。原来,一个人与一个人的生命就是这样系在一起,并不因为生命的结束而终止。
②记得那一年我刚大学毕业,母亲大病初愈。由于好几年一直躺在病床上.母亲消瘦了许多,体力明显不支,但总算可以不再吃药了,我和母亲都舒了一口气。记不得是从哪一天的清早开始,我忽然被外屋的动静弄醒,一颗心禁不住一下子提到嗓子眼儿。因为母亲以前得的是幻听式精神分裂症,常常是在半夜和清晨时突然醒来跳下床,我生怕她旧病复发,便悄悄爬起来往外看,只见母亲站在地上甩胳膊伸腿弯腰,有规律地反复着,那动作有些笨拙和呆滞,看得出,她是在做自己杜撰出来的早操。我的心里一下子静了下来,母亲知道练身体了,这是好事,再老的人对生命也有着本能的向往。
③大概母亲后来发现了每早的锻炼吵醒了我的懒觉,便到院子里去练她自己杜撰的那一套早操,她的胳膊腿比以前有劲儿多了,饭量也好多了。正是冬天,清晨的天气很冷,我对母亲说:“妈,您就在屋子里练吧,不碍事的,我睡觉死。”母亲却说:“外面的空气好。”
④有一次我开玩笑说她:“妈,你可真行,这么冷,天天都能坚持!”她说:“咳,练练吧,我身子骨硬朗点儿,省得以后给你们添累赘。”这话说得我的心头一沉,我才知母亲所做的一切是为了孩子,她把生命的意义看得这样的直接和明了。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常常想起母亲的这话和她每天清早锻炼身体的情景,总感动不已。直到母亲去世的那一天,她都没给孩子添一点儿累赘。母亲是无疾而终,临终的那天,她都将自己的衣服包括袜子和手绢洗得干干净净,整齐地叠放在柜门里。
⑤也许,只有母亲才会这样对待生命。她将生命不仅仅看成是自己的,而是关系着每一个孩子,并将她的爱通过生命的方式传递。
⑥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都不仅仅属于自己,都会天然地联系着他人,尤其是自己的亲人。只是有时我们不那么想或想得不周,总以为生命是属于自己的,自己痛苦就痛苦罢了,而不那么善待甚至珍惜,不知道这样是会连及亲人的,他们现在会为我们日夜担心,日后会为我们辛苦操劳。
⑦这样的例子不止一人,我的弟弟就是其一。他饮酒成性,喝得胃出血,一边吃药一边照样攥着酒瓶子不放。大家常常劝他,他却死猪不怕开水烫。不止一个人说他:“你得注意点儿身体,要不会喝出病来的,弄不好连命都得搭进去。”他却说一句:“无所谓。”照样以酒为乐,以酒为荣,根本没考虑到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包括我在内的亲人,他连起码想想如果有一天真是喝出病来不可收拾的时候会给亲人带来多少痛苦都没有。每次看到他这样子,我便想起母亲,我也曾将母亲当时锻炼的情景告诉给他,但似乎他无动于衷。想想,他没有亲身感受到那情景,母亲每天清晨锻炼身体而想着包括我和他在内的孩子的当时,他喝酒喝得正痛快淋漓着呢。或许,这就是孩子和母亲的区别。
⑧我们常说一个人和一个人感情是可以相通的,其实,一个人和一个人的生命更是可以相连的。
(作者肖复兴。文章有改动)
文章在写母亲所做的“早操”时为什么要两次强调“杜撰”一词?(3分)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奇石配座是奇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奇石配座主要有()三大作用。
第5题:
多于或少于2次托举,每次扣0.5分。
第6题:
“望着她那日趋隆起的背影”,表达了作者()
第7题:
挺身跳、屈伸起、倒立、侧踹、托举是健美操比赛常用的动作。
第8题:
在成人组MP成套中,托举的次数为()
第9题:
双柱托举式汽车举升器主要适用于中型汽车。
第10题:
对
错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沉重刀盘或备件搬运过程中单手托举()
第16题:
双柱托举式举升器属于()举升器
第17题:
对于混双和三人要得到该难度的动作得分,全体运动员必须()
第18题:
违例托举每次扣0.5分。
第19题:
托举时禁止使用的动作为()
第20题:
“为着我们大众我离开了家,为着我们的工作离开了你和她!母亲,母亲,别牵挂!”这是()。
第21题:
杂技动作
倒立角度超过30°
抛接动作
第22题:
车下顶举式
局部
车侧托举式
车上顶举式
第23题: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