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材料。然后回答 2~5 题。“信息高速公路”的概念几乎一夜之间传遍世界,没有人再怀疑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高速多向的全球信息传播,将使人类再无隔绝孤立之虑。在这样史无前例的成就中,新的危机却悄悄萌发了。美国思想家梭罗曾说过:“我们热切地挖掘了大西洋隧道,期望新旧大陆更为密切地接近,实际上传来的最新消息不过是阿德莱亲王打了个哈欠。”危险正是在这里。对于传媒来说,葛底兹堡大战和王室打哈欠没有本质的区别,这就有可能湮没了真正有价值的信息。信息的创造是不平等的:有的有用,有的无用;有的可信,有的可疑;

题目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然后回答 2~5 题。“信息高速公路”的概念几乎一夜之间传遍世界,没有人再怀疑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高速多向的全球信息传播,将使人类再无隔绝孤立之虑。在这样史无前例的成就中,新的危机却悄悄萌发了。

美国思想家梭罗曾说过:“我们热切地挖掘了大西洋隧道,期望新旧大陆更为密切地接近,实际上传来的最新消息不过是阿德莱亲王打了个哈欠。”危险正是在这里。对于传媒来说,葛底兹堡大战和王室打哈欠没有本质的区别,这就有可能湮没了真正有价值的信息。信息的创造是不平等的:有的有用,有的无用;有的可信,有的可疑;有的之所以被传播,只是因为偶然的错误。借助现代化科学手段,信息1秒钟可以到达月球,可以绕地球七圈半,等发现了错误再纠正,收到信息者可能已经关闭了收音机。未来社会的信息过剩,一如生产过剩带来经济危机一样;很可能是人类进步所付出的必然代价;信息过剩和信息的快速传播将导致信息的贬值。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又进一步指出:“大量但无用的信息,不是资源,而是灾难。”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系统的建立,信息污染也会越来越严重,人们每天要接收许多与自己无关或互相矛盾的信息。英国科学家戴恩·谢恩克斯认为,过去十年里计算机的发展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症结所在。因特网的全球化趋势使得任何只要拥有必要设备的人都可以将自己的信息发往世界上的任何地方,同时也可以接受大量各式各样的信息。这样做的后果是,人们在解决一个问题或者在做出一个决定之前会不由自主地求助于它,而这也使许多人疲于应付,筋疲力尽。当然,这种“不由自主”是源于担心自己跟不上信息发展的心理压力。目前,世界各地的人们已经开始注意并在努力防止这种日趋严重的危害。

第2题:第二段中,作者借用梭罗的话,是为了说明( )。

A.信息太多,传播太快,会造成人们预想不到的危机

B.信息过剩会降低信息的质量,影响双方密切的接近

C.过剩信息的快速传播,将可能湮没真正有价值的信息

D.信息的快速传播,使人们无法判断某些信息之间的本质区别


相似考题
更多“阅读下面一段材料。然后回答 2~5 题。“信息高速公路”的概念几乎一夜之间传遍世界,没有人再怀疑人类 ”相关问题
  • 第1题: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 24~26 小题。

    第 24 题 将“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译成现代汉语。


    正确答案:
    至于召来很多怨恨诽谤,那是本来就预料到会这样的。

  • 第2题: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 24~26 小题。

    第 24 题 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

    逆:

    就:

    滋:

    淫辞:


    正确答案:
    逆:事先转移。  就:接近。  滋:增多。  淫辞:夸大失实的邪说。

  • 第3题:

    阅读冰心《往事》(——之十四)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 33~35 小题。

    第 33 题 在这篇文章里,作者赞美了大海怎样的品格?


    正确答案:
    温柔而沉静、超绝而威严、神秘而有容、虚怀而广博。

  • 第4题: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 21~23 小题。

    第 21 题 将“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正确答案:
    栽种时要像养育自己子女一样,种完之后,放到那里就如同扔掉一样。
    这句话是郭橐驼所说的树之天性:“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 第5题: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 27~29 小题。

    第 27 题 这首诗的层次及各层的含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这首诗共十二句,可分为三个层次,每四句一个层次。前四句写南宋朝廷以和戎为国策,醉生梦死,武备松弛,根本不想收复中原。中间四句写战士们报国无门、空老沙场的悲哀。后四句写沦陷区的广大人民热切地盼望恢复,但一直遥遥无期的悲愤。

  • 第6题:

    阅读钱钟书《论快乐》中的一段,然后回答 33~35 小题。

    第 33 题 从上面一段文字看来,作者所论证的人生哲理是什么?


    正确答案:
    快乐由精神决定。

  • 第7题:

    根据下面材料回答第 111~115 题:

    第 111 题 1978—2007年世界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长了:( )


    正确答案:C
    由表格可知,1978年世界货物贸易进出口额为26650亿美元,2007年为281090亿美元,故增加了281090—26650=254440亿美元,增长了254440+26650=10-12060+26650≈9.5倍。

  • 第8题: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 21~25 题。

    第 21 题 不能说明第一段中提到的“步行须遵制合礼”的一项是:


    正确答案:D
    原文只是说“步行不得迟缓”,D项的表述扩大了内涵。

  • 第9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下面是某求助者MMPI-2的测验结果:

    H A MA 量表的因子数量为(  )。单选

    A. 2
    B. 3
    C. 5
    D. 7

    答案:A
    解析:

  • 第10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下面是某求助者MMPI-2的测验结果:

    关于该求助者的测验结果,正确的说法包括(  多选

    A. 无症状夸大或诈病倾向
    B. 370题以后的回答无效
    C. 从ICH看该测试结果有效
    D. 有50道题回答矛盾或无法回答

    答案:A,C
    解析:

  • 第11题: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有关问题:
    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问题:
    (1)上述改进后的实验有哪些优点?(6分)
    (2)在平时改进化学实验时,我们应注意哪些方面?(7分)


    答案:
    解析:
    (1)改进后的实验有以下优点:
    从实验本身来讲,两个实验中所有条件除所加药品不同外,其他均保持一致,原理相同,具有科学性。
    从实验现象来讲,由于同时进行。通过直接对比.与分开实验相比现象更明显,更有助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思考。
    从价值观角度来讲.可以节约加热时间及能量损耗.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从课堂实施效率上讲,同时进行,可以节省实验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2)在平时改进实验时.应当注意:
    ①实验改进要具备科学性,原理正确,现象明显,通过化学实验事实帮助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规律。
    ②实验改进要便于课堂实施,利于学生观察与操作,体现实验对于提高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景的重要作用。
    ③实验改进要体现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重要作用,不仅重视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还要强化安全意识、创新意识及环保意识。

  • 第12题:

    单选题
    以下应对宝宝阅读或讲故事时提问的方式,哪一个是不恰当的?()
    A

    借宝宝的提问来引导他参与阅读;

    B

    不回答,告诉宝宝等看完书或讲完故事再提问;

    C

    先简单回答,在故事告一段落或结束以后再详细交流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阅读《苦恼》中的一段文字,回答 30~32 小题。

    第 30 题 这段文字属于什么描写?


    正确答案:
    语言(对话)描写。

  • 第14题: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 21~23 小题。

    第 21 题 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

    暗:

    穿:


    正确答案:
    暗:晦暗。  穿:磨穿。

  • 第15题: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 21~23 小题。

    第 21 题 分析这首诗融写景、抒情、说理为一体的特色。


    正确答案:
    这首诗虽然只有十句,但其中却有说理,有写景,有抒情,恰切地表现了诗人非常细微的内心感受。诗的开头四句和末尾二旬说理,中间四句写景。但说理中也有景物描写,如“心远地自偏”,虽是说理却给人以很强的形象感。说理中也有抒情,如“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就洋溢着诗人喜悦的心情。同时,中间的四句虽然写的是天气和飞鸟,也包含着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而飞鸟晚归的形象描写,也寓示着诗人找到了生活上的皈依。

  • 第16题: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 24~26 小题。

    第 24 题 阅读全诗,分析这首诗的抒情层次。


    正确答案:
    首联第一句直接抒情,“相见时难”是客观之难,由于女子的特殊身份,决定他们见面之不易。而“别亦难”,是主观之难,因见面的机会极为难得,所以分别时难舍难分。而第二句“东风无力百花残”,以百花残落表现美好的爱情正遇到了某种障碍。
    颔联二句承此而来,以“春蚕到死、蜡炬成灰”比喻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挫折,爱情至死不渝。
    尾联回应相见之难,说两个人不能自由来往,只希望给他们传递信息的人殷勤相助。

  • 第17题:

    阅读下面一段短文,然后回答下列 36~38 小题。

    第 36 题 概括本片段的大意。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作者以自己和古今中外哲学家、文学家对时间和人生的深刻体验,引出论题。作者的观点:时间是极为宝贵的,在人短暂的人生中应如何去支配自己的时间。

  • 第18题:

    世界上如果没有人类,也就没有美。()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 第19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答案: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
    【解析】本题难度不大。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传说为蜀帝杜宇 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在高中课文中经常提及“子规”这个意象。如“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难》),“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踏莎行》),“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望帝啼鹃”(《窦娥冤》)。

  • 第20题:

    案例十一: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面是某求助者MMPI-2的测验结果:



    关于该求助者的测验结果,正确的说法包括()。多选

    A. 无症状夸大或诈病倾向
    B. 370题以后的回答无效
    C. 从ICH看该测试结果有效
    D. 有50道题回答矛盾或无法回答

    答案:A,C
    解析:
    知识点: 心理测验技能 /MMPI
    分析效度量表,F量表63分(56分≤T≤70分,有效),ICH原始分5分(<10分,有效),说明该测试结果有效,说明无症状夸大或者诈病,A选项正确,C选项正确。Fb没有≥90,说明370题以后的回答有效,B选项错误。Q原始分11分,说明有11道题回答矛盾或者无法回答,D选项错误。

  • 第21题:

    案例十一: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面是某求助者MMPI-2的测验结果:



    HAMA量表的因子数量为()。单选

    A. 2
    B. 3
    C. 5
    D. 7

    答案:A
    解析:
    知识点: 心理测验技能 /HAMA
    HAMA有两个因子:①躯体性焦虑因子:肌肉系统、感觉系统、心血管系统症状、呼吸系统症状、胃肠道症状、生殖泌尿系统症状、植物神经系统症状等7项:②精神性焦虑:焦虑心境、紧张、害怕、失眠、认知功能、抑郁心境、会谈时行为表现等7项组成。

  • 第22题: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有关问题:
    检验铝与盐酸、铝与氢氧化钠反应。通常的做法是在2支小试管里分别加入5 mL盐酸和5 mL NaOH溶液,再分别放一段铝片,观察实验现象,过一段时间后,将点燃的木条分别放在2支试管口。下面是某老师对铝与盐酸、铝与氢氧化钠反应实验的改进:
    在2支小试管里分别加入5 mL盐酸和5 mL NaOH溶液,再各加入2滴CuS04溶液,再分别放一段铝片,观察实验现象,过一段时间后,将点燃的木条分别放在2支试管口。观察实验现象。
    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问题:(1)简述教师为什么做上述改进。(2)简述中学化学实验改进的原则。(任意写出3点)


    答案:
    解析:
    由于铝表面有致密的氧化膜.改进之前的实验往往要等40分以后才能看到铝片上产生大量的气泡,很难完成40分钟的课堂教学任务。改进之后,Cu2+在铝表面被还原成铜单质

  • 第23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李业惠《飞机发展历程》整理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飞机的发展历程。(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飞机的发展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6分)


    答案:
    解析:
    (1)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1911年,飞机首次应用于战争;1918年,新的工业部门——航空工业诞生;20世纪40年代,飞机成为军队的主要装备;20世纪40一50年代,喷气技术应用于飞机;20世纪50年代后,飞机逐渐应用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2)飞机在军事领域的运用,改变了战争形式;作为便捷的交通工具,飞机的使用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飞机使用范围的扩大,使社会生活更加便利;航空工业的不断发展,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