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阈值,是指生态系统从一种状态快速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某个点(生态阈值点)或一段区间(生态阈值带),推动这种转变的动力来自某个或多个关键生态因子微弱的附加改变。其中生态阈值带暗含了生态系统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状态逐渐转换的过程,而不像点型阈值那样发生突然地转变。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若能够证明保存30%的原生植被可以保护大部分物种不受威胁,若低于30%则将严重威胁物种的生存,则30%为其生态阈值
B.若经研究发现温度再升高基准温度的3.75%将使当地生态系统面临严重干旱的威胁,则3.75%为其生态阈值
C.若经研究发现当鸟类栖息地从15%减少到7%的区间,鸟类多样性会逐渐下降,此间若加以保护可以恢复。但若减少到7%以下时,鸟类的多样性就会急速下降,则7%为其生态阈值
D.若经研究发现某地相对空气湿度在44.7%~53%区间将有利于当地植被生存,但若高于53%或低于44.7%将严重影响植被生存,则44.7%和53%为其生态阈值
第1题:
生态阈值,是指生态系统从一种状态快速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某个点或一段区间,推动这 种转变的动力来自某个或多个关键生态因子微弱的附加改变。生态阈值带暗含了生态系统从 一种稳定状态到另一稳定状态逐渐转换的过程,而不像点型阈值那样发生突然的转变。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若能够证明保存30%的原生植被可以保护大部分物种不受威胁,若低于30%则将严重威 胁物种的生存,则30%为生态阈值 B.若经研究发现温度再升高基准温度的3.75%将使当地生态系统面临严重干旱的威胁,则 3.75%为其生态阈值 C.若经研究发现当鸟类栖息地从15%减少到7%的区间,鸟类多样性会逐渐下降,则7%为 其生态阈值 D.若经研究发现某地相对空气湿度在44.7%--53%区间将有利于当地植被生存,但若高于 53%或低于44.7%将严重影响植被生存,则44.7%和53%为其生态阈值
第2题:
第3题:
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否,关键看()是否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第4题:
简述生态恢复的临界阈值理论
第5题:
外来入侵物种是指()。
第6题:
一个生态系统能够长期保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性,这种状态称为()。
第7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生态背景调查应重点调查()。
第8题:
关于生态的恢复,说法正确的是()。
第9题:
生态承载力是个动态的阈值范围。
第10题:
是指自然起源于一个特定的地域或地区的物种
是指自然出现于一地的物种,因而既非随意也非有意引入
指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的作用被带到了其自然演化区域以外的物种。
从一个国家进入另一个国家或从一自然生态系统进入另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在自然、半自然生态系统或生境中建立种群并影响、威胁及破坏到本地生物多样性的外来物种。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本地区的有害物种。
从一个地区进入另一个地区的物种。
一般指从一个国家进入另一个国家或从一个自然生态系统进入另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在自然、半自然生态系统或生境中建立种群并影响、威胁及破坏到本地生物多样性的外来物种。
从一个国家进入另一个国家的物种。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指从一个国家进入另一个国家或从一个自然生态系统进入另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在自然、半自然生态系统或生境中建立种群并影响、威胁及破坏到本地物种多样性的外来物种。
第16题:
当生态系统内部要素出现变化,如由于某个物种的数量急剧减少,可能使生态系统的内部稳定或平衡状态被打破。
第17题:
生态阈值
第18题:
某生态系统地处湿润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并能长时间地处于稳定状态,生态平衡不容易被打破。这个生态系统是()
第19题:
下列选项中关于景观阈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第20题:
下列不属于城市绿地设计的评价方法的是()。
第21题:
第22题:
生态失衡
生态反馈
生态平衡
生态阈值
第23题:
通常灌丛的景观阈值髙于草木
景观阈值与植被密切相关
生态系统破碎化程度高的,景观阈值高
一般孤立景观阈值低,坡度大和高差大的景观阈值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