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我国就业人员三次产业结构变动趋势为( )。 A.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下降 B.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下降 C.第一、三产业就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上升 D.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
第1题:
四、根据下列统计资料回答131-135题
某省城镇就业人员增长明显快于乡村。2007年全省城镇就业人员比1978年增长2091.4万人,增加3.4倍,年均增长6%;所占比重达到43.5%,上升23.8个百分点。全省乡村就业人员比1976年增加1020.2万人,增长40.8%,年均增长1.2%;所占比重为56.5%,下降23.8个百分点。
非农产业成为就业的主导产业。2007年全省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1978年增加1574万人,增加2.9倍,年均增长7.1%,所占比重达到了34%,上升16.6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就业增长的主要力量。与1978年相比,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减少85.7万人,所占比重下降了37.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增加1623.3万人,所占比重上升20.4个百分点。
非公有经济的就业比例迅速上升1978年全省个体经济就业人员仅有2353人。2007年个体工商户就业人员达到了397.8万人,所占比重为6.4%;私营企业就业人员达到522.7万 ,比重为8.4%;港澳台企业就业人员27.4万人,比重为0.4%;外商投资企业就业人员108.3。
1978年,该省乡村就业人员数量为:
A.1762.0万人
B.2500.5万人
C.2967.8万人
D.3520万人
第2题:
根据上述材料,可以推出( )。
[1]2008年相较上一年,城镇就业人员在全国就业人员中的比重是上升的
[2]2006年,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约为2.46亿人
[3]2008年,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多于城镇就业人数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关于我国就业结构变化的趋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第11题:
下列不属于就业结构的国际趋势的是()
第12题:
第一产业就业份额和就业人数持续下降,第二、第三产业就业构成逐年增加,尤其是第三产业增速较快
发展第三产业,可以创造大量的各种类型的就业岗位,满足不同层次的就业需求
加大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深化企业改革,推动第三产业中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发展,是今后一个时期增加就业的主要领域
以上说法都正确
第13题:
2007年全省城镇就业人员比1978年增长2091.4万人,增加3.4倍,年均增长6%;所占比重达到43.5%,上升23.8个百分点。全省乡村就业人员比1978年增加1020.2万人,增长40.8%,年均增长1.2%;所占比重为56.5%,下降23.8个百分点。
非农产业成为就业的主导产业。2007年全省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1978年增加1574万人,增加2.9倍,年均增长7.1%,所占比重达到了34%,上升16.6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就业增长的主要力量。与1978年相比,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减少85.7万人,所占比重下降了37.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增加1623.3万人,所占比重上升20.4个百分点。
非公有经济的就业比例迅速上升。1978年全省个体经济就业人员仅有2353人,2007年个体工商户就业人员达到了397.8万人,所占比重为6.4%;私营企业就业人员达到522.7万,比重为8.4%;港澳台企业就业人员27.4万人,比重为0.4%.外商投资企业就业人员108.3万人,比重1.7%。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 126~130 题
第 126 题 1978年,该省乡村就业人员数量为( )。
A.1762.0万人
B.2500.5万人 ()
C.2967.8万人
D.3520万人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第18题:
第19题: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在我国2012年所有就业人员中,第一、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比分别为34.8%、29.5%、35.7%,第三产业就业人数首次超过第一产业,成为吸纳就业的第一主体。这样的变化() ①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结果 ②是我国巩固第三产业基础地位的结果 ③意味着我国就业结构更加合理、更具有持续性 ④意味着我国谋求产业结构升级、统筹城乡就业取得进展
第23题: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从产业需求看,以()为主体的产业需求格局基本稳定。从趋势看,第三产业的用人需求比重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的用人需求比重稳步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