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时期,国共两党的关系出现了斗争—合作—斗争的转变,其决定性因素是( )
A.国共两党力量对比的变化
B.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C.国共两党政治主张的差异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第1题:
这一时期,非洲人民反帝斗争的主要形式是:()
A.武装斗争和武装起义
B.武装斗争和政治斗争相结合
C.政治罢工和和平情愿
D.武装起义和经济斗争相结合
第2题:
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 )
第3题:
第4题:
国共两党进行过哪两次合作?其标志分别是什么?
第5题:
国共两党的第一、第二次合作的实现,主要是由于()
第6题: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由国共两党创办的关于农民问题的最有影响的报刊是()
第7题:
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两次合作的共同点是()
第8题:
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宪法是阶级斗争胜利的成果
宪法规定了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宪法随着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变化而改变
宪法不为斗争失败的阶级服务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形成的标志是(),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1945年重庆谈判和1946年政协会议,国共两党斗争激烈,两党斗争的焦点是:战争与和平问题。
第17题:
经过43天曲折、复杂的斗争,国共两党于1945年10月10日签署了(),双方确认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第18题:
概括分析制约国共两党关系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第19题:
宪法反映了一国当时的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其中首要的是阶级力量对比关系。表现在()。
第20题:
宪法反映阶级力量对比关系,表现在以下哪几个方面?()
第21题:
第22题:
两党最高革命纲领一致
两党面临共同斗争任务
两党得到外部力量帮助
中日民族矛盾十分尖锐
第23题: